理论教育 湖北与中部五省经济发展比较研究:发挥湖北比较优势的战略选择

湖北与中部五省经济发展比较研究:发挥湖北比较优势的战略选择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湖北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当前的战略重点或主要任务是:一是要积极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体系。

湖北与中部五省经济发展比较研究:发挥湖北比较优势的战略选择

11.2.1 发挥湖北比较优势的战略选择

按照以上发展思路,湖北的发展战略为: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基础,按照区域空间形态创新的内在要求,大力发挥城市、产业集聚区和产业链在湖北区域创新中的独特作用,形成以武汉为核心,以城市群联动战略为主导,以产业链战略为纽带,以为科技创新战略、产业集聚区体系战略为着力点的区域创新战略体系。

1.城市群联动战略

随着全球科技信息化和经济一体化的突飞猛进,城市在全球经济活动和各种地方事务中充当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城市之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尤其是特大城市、大城市、城市带、都市圈等规模巨大的城市群之间的竞争尤为激烈。从政治角色到经济实体,从国际竞争到国内经济带动,城市无疑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湖北已初步形成以武汉为核心“8+1”武汉城市圈,并显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当前,中国已经进入了以城市群为主导的新时期。武汉城市圈的发展适应了区域发展的要求,但与“长三角”、“珠三角”等较发达的城市群比较则存在较大差距,大力发展武汉城市圈对中部地区,特别是湖北经济的发展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实施城市群联动战略就是要根据湖北发展的实际,通过资源的整合,大力发展城市,形成合理的城市结构和城市体系,最后形成一个以武汉城市群为核心,以宜昌、襄樊等为支撑的城市群网络体系,达到城城互动、城乡共荣、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发展格局。

当前的战略重点:

一是要积极打造以武汉为中心的核心区域,在大力发展武汉城市圈的基础上,形成以武汉城市圈为中心,以长珠潭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沿江城市带和昌九工业经济走廊为支撑的中部地区。在中部六省中,由于武汉具有较强的区位、产业和科技创新优势,同时在城市群的发展上也比较成熟,武汉有条件、有能力成为中部地区的中心。为此,当前的战略重点就是要围绕以武汉为中心进行产业、交通等方面设计,真正形成新的地区产业结构,为武汉尽快形成中心和增强其城市功能创造条件。

二是要尽快完善区域内的城市结构体系,大力发展大城市,为发挥城市群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创造条件。湖北地区虽然大、中、小城市都有较广分布,并有较快的增长,但从城市结构来看,仍然存在着特大和大城市严重不足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的分工和功能的传递及城市对区域经济带动作用的发挥。今后应重点发展特大和大城市,并适度发展小城市,同时要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步伐。

三是要以通道建设为重点,积极推动重点地区和重点城市的快速发展。当前,湖北的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着许多盲点,如鄂西北和鄂西南等地区经济发展严重不足,使地区之间的传递不畅,对区域之间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同时,节点建设也严重不足,如大城市之间缺乏有效的传递通道。今后,要以现有的大中城市为基础,重点建设和发展襄樊、宜昌等城市,使其成为城市之间功能传递的重要节点;另一方面要突出发展江汉平原汉江沿线地区等重点地区,使其成为该地区经济发展的脊梁和区域之间联系的重要通道。

四是要加强重点区域的城市带和城市群的建设。要积极推动以宜昌、襄樊为中心的高速公路铁路建设,使其沿线地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逐步构建以宜昌、襄樊为中心的城市群和以武汉为中心,以宜昌、襄樊为节点的城市带和产业带。

2.科技创新战略

科技创新是区域创新的重要基础。实施科技创新战略主要是要建立科技创新体系,重点加强科技投入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和推广工作。通过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强化科技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为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创造条件。

湖北科技资源相当丰富,创新的条件已经具备,但由于产、学、研衔接不够,使湖北的科技优势没有转化为区域的整体优势,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落后。建立科技创新体系主要包括:

一是要建立并健全技术源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知识是技术的源头,为保证知识体系不断推陈出新,要充分发挥湖北科技力量雄厚的优势,突出高等学校和科技地位在区域创新中的独特作用,围绕应用基础研究、高新技术研究,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知识、技术基础要求,在集成本区范围内重点高校、科研机构优势的基础上,大力支持技术研究中心、工业试验与中试基地和创业服务中心的建设与发展。同时要以市场为导向,按照经济、科技和社会等方面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积极探索政府、企业与高等学校合作和互动的机制,为成果的顺利转化奠定基础。

二是要建立并完善促进科技与经济一体化的技术创新体系。主要是要加大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三类项目的投入,提高科技成果产业化水平。为此,要加强围绕成果转化及与经济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推进转化成果的产业化、规模化和商品化运作。政府要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联合协作,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实力,真正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投入的主体。各级财政部门要切实加大对科技投入的力度,建立技术创新基金、高新技术产业专项基金、民营科技发展资金和风险投资资金。

三是要建立健全以对外开放和合作交流为依托的引进创新体系。要加大引入国外先进技术、人才与智力、设备与资金的力度;抓住技术进步与新产品开发的捷径,同时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创新的结合,把引进技术和消化吸收作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一个有效手段;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强调再开发,将引进的二流技术在适宜发展的环境中孕育孵化,形成自身的技术优势;在引进内容上,要加强软件与硬件相结合,注重人才、智力的引进;在引进方式上,要加大跨国公司来本区设立研发机构和兴办高新技术企业的工作力度,同时鼓励本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区内设立分支机构,促进智力流动、互补,形成规范的科技创新流动制度。

湖北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当前的战略重点或主要任务是:(www.daowen.com)

一是要积极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体系。要充分发挥湖北科技、教育资源丰富的优势,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

二是要充分发挥武汉、宜昌、襄樊等地高等学校、科研单位和企业的创新能力,形成以武汉为中心,以宜昌、襄樊等城市为支撑的创新源。

3.产业集聚区体系战略

产业集聚区是区域创新的结果,在我国主要表现为开发区和产业园区,但都以开发区的形式出现。产业集聚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其在地区经济发展中表现出了较强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带动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化功能,并成为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而得到蓬勃发展。因此,产业集聚区在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目前湖北已经有3个国家级开发区(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出口加工区三类)和遍布全省各地的省市级开发区、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极大的重视。但由于受行政区划的影响,我国产业集聚区的发展与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又有着密切的关系,虽然产业集聚区在产业创新、管理创新和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但仍然存在着重复建设和设立混乱的问题。打破地区分割、实现产业集聚区的地区分工与协作,形成产业集聚区体系,不仅有利于产业集聚区的健康发展,使其在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化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且可发挥其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湖北是我国产业集聚区分布比较密集的地区,各类产业集聚区分布齐全,地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功能分工,因此,在湖北的发展过程中应大力实施以产业集聚区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产业集聚区体系建设战略,在产业集聚区的分工与协作方面取得明显的成效。

当前的战略重点:

一是对湖北的开发区、产业园区进行全面的梳理和合理规划,解决其散、乱等问题,指导其健康发展。

二是要对各个产业集聚区从中部和全国的角度进行功能分工,充分发挥其在更大区域、更大范围的产业引导、产业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作用。通过分工与合作,形成具有湖北发展特色的产业集聚区分工与合作体系。

4.产业链战略

湖北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已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体系,但从总体来看,地区之间的产业结构形态仍然表现出了较强的相似性。这种产业结构和产业体系对地区间优势的发挥产生了严重的障碍。产业链作为产业重构和产业带动的重要形式对打破传统的地域产业分工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实施产业链战略就是要通过延长产业链或重构产业链,使相似产业、相关企业在同一地域(地带)进行集聚(分布),形成产业集聚区(产业带),以降低交易费用,实现规模经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本区有一定的工业基础,目前已形成了以冶金机械电子纺织建材电力、石化、汽车等工业为支柱的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其中,有以武汉、黄石、荆州、宜昌为主体的石化工业走廊,武汉—鄂州—黄石冶金、建材走廊,云应—天潜—荆州盐化工走廊,荆襄—宜昌磷化工、建材走廊,以武汉、襄樊、十堰为主体的汽车工业走廊,武汉、黄石、仙桃、宜昌为主体的纺织工业走廊,黑色冶金、有色冶金、汽车、建材、化工等产业是湖北的优势产业。武汉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中国光谷正在迅速崛起;十堰东风、武汉神龙的汽车走廊,沿江石化工业带已见端倪。

产业带和优势产业的形成为湖北实施产业链战略提供了产业支撑,并为湖北产业的整合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当前的战略重点:

(1)推动创新主体尽快形成。在湖北产业协同发展机制下,形成跨地区、跨产业的产业链创新组织,多层次、多形式地组织和扶持创新主体(科技创新主体、产业创新主体),以政府的协调和支持为基础、企业创新能力的培植为核心、市场和社会环境优化为支撑,通过政府、企业、社会、市场多维协同作用,构建产业链,有目标、有重点、有步骤地实现从区域经济协同向核心能力协同、地域集群转向核心能力集群,从而形成一大批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产业创新主体。

(2)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围绕湖北战略产业中龙头企业的技术需求,结合其产业存量基础,由传统的按行政区划规划扶持龙头企业,向以区域核心能力、区域核心品牌、行业需求特征、高技术水平为标准进行聚类重点扶持、突破发展转变,选择并重点支持有特色优势的产业主体群,跨越行政区划、空间界限,定位于国际竞争和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建立起跨地区、具有世界级和国内先进水平的龙头企业群,形成一些有特色的区域品牌,并注重区域品牌与企业品牌的协同,从而带动地方经济、乃至地方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

(3)通过产业的集聚,实现产业的集群创新。湖北中小企业数量多,但各自为战,集群水平低,总体竞争力比较弱。因此,湖北中小企业群的发展宜采用借势扩张的集群创新模式:一是充分利用现有的产业基础、产业基地,推进集群化发展;二是利用龙头企业群的核心能力和品牌延伸,适时进行产业链创新延伸,构筑产业集群区域。

(4)积极开展重点倾斜的项目支撑。湖北是我国传统的产业基地。在支持沿海地区优先发展的过程中,国家一大批重大项目都投向了东部地区,使湖北产业竞争力缺乏强有力的大项目支撑。配合中部振兴战略的实施,国家应该把具有资源、创新、产业等基础优势的重大项目(如化工、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重大项目)和重化工业向湖北倾斜,以拉动湖北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提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