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结论
综上所述,中部地区各省份的综合实力相差较大,实力最强的湖北处于区域的核心位置,次强的河南、湖南和山西作为中部发展首要圈层。在今后的发展中,应把城市继续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和支撑点,以湖北为核心,以河南、湖南和山西为3个支点,加强区域内的分工与协作,促进区域的共同发展与繁荣。
通过建立在发挥优势基础上的地域分工,即在既定资源供给的约束下,使产出最大化;培植具有发展优势基础上的企业,强化区域内的分工协作,消除省域间贸易、行业壁垒,使其获得充足的要素供给,并以较低的生产成本获得市场竞争力,从而推进技术进步,避免地区间重复建设和产业结构同构化;按要素禀赋进行资源配置,逐渐缩小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劳动力的平均收入差距。同时,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不断转移已丧失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够使其稀缺的资本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并通过所产生的乘数作用,吸收更多的劳动力进入非农产业,从而使工业化进程中不断弱化其“二元就业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缩小与区域内的经济发展差距。
因此,湖北需要加强与其他五省间的区域合作,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第一,发挥沿海地区经济的外联优势,通过合作、嫁接的形式,充分利用自身与东部沿海地区在内陆依托与国际通道方面具有的双向互补作用来拓展自己的国际发展空间。第二,扩大与西部地区的联手,共同开发西部地区的广大市场,实现与西部地区的资源共享。中部地区要实现经济崛起,必须在加快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增强西进实力,抓住三峡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上马的有利时机,抢占西进桥头堡,加强与西部各省区的联手共同进军西部大市场和开发西部资源。第三,联手开发中部腹地,实现中部地区崛起。中部作为内陆地区,腹地资源丰富,市场广阔,开发潜力极大。中部地区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应树立全局观、开放观、效益观,这是将中部地区作为一个整体,实现中部崛起必须遵循的原则。中部地区应在现有区域经济协作与联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市场配置和政府调控相结合的要素优化组合新机制,打破市场壁垒、条块分割和地方保护主义的体制性障碍,采取重点突破、有序发展的方针,完善区域市场的基本构架,培育以要素市场为重点的区域大开放、大流通与大市场的格局。以区域主导产业发展为基础,依据各自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交通条件和城市经济实力的比较优势,对区域内丰富的森林资源、农牧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和人力资源,实行统一整合,优化配置,共同开发,推动中部地区各省区的关系朝着“合理分工、相互协作、协调发展”的方向转化。(www.daowen.com)
【注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