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 产业发展战略与工业基础比较
中部地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中部各省都重视本省的经济发展,相互间的协同发展不够,中部地区发展趋势上的“离心化”现象很严重:山西凭借独特的资源和邻近环渤海地区,谋求东进战略,积极融入环渤海经济圈;安徽则采用向东战略,努力融入长三角,以带动大皖江;江西则提出了“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战略,全面对接沿海发达的长、珠、闽地区;湖南则明确了“湖南向南”的战略意图,积极抢抓沿海地区的产业向内地转移的机遇,并广泛参与泛珠三角合作,扩大与港澳地区的合作交流。目前,长、株、潭城市群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已经设立,这对加快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打造全省核心增长极,加快实现富民强省目标,带来了重大历史机遇;河南利用处于欧亚大陆桥的有利地势,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实施了构筑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圈战略”〇15。在地理上湖北处于绝对的中部,可谓中国经济地理的中心。湖北力争在中部崛起中有更大的作为,提出了打造以武汉为中心的城市圈,努力提升武汉城市圈的整体竞争力,以带动整个湖北乃至中部地区的快速发展。目前,中部地区利用自身的比较区位优势制定的相关发展战略的实施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推动本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然而,就中部地区内部来看,武汉处于中部地区的南半部中心,郑州位于中部地区的北半部中心,而长沙位于中部地区的南端,南昌偏居于中部地区的东南方,合肥偏居于中部地区的中东部,太原则位于中部地区的西北方。这6个省会城市地理中区位最好的是武汉和郑州,前者位于长江黄金航道上,与北京、天津、上海等特大中心城市的距离都在1 200km左右,地处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中国三大增长极的中心点上;后者坐落在黄河之畔。而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更为活跃,且湖北省与中部其他五省接壤,从而为武汉市与其他五市进行充分的经济交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15)。同时,湖北是内地六大综合性工业基地之一。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重点投资项目总数的1/4落户武汉,为武汉乃至湖北成为华中地区最大的工业基地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省特别是武汉市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也有长足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了传统制造业的升级与改造,传统制造业为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产品市场。武汉市现已形成门类齐全、配套能力较强的工业体系,成为华中地区和长江中游地区最大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业。目前,以光电子产品制造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汽车和钢材制造业在全国名列前3位,形成了综合性强、行业门类齐全、总体结构偏重、工业布局向沿江和铁路沿线展开、产业相关性较强的工业经济格局(16)。
数据来源:《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2009》
从表2-1、图2-1和图2-2来看,近几年,中部地区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整体呈快速增长趋势。2001年河南省的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为1 249.8亿元,居中部第一,湖北省的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为1 072.8亿元,仅次于河南省,而中部其他四省的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与湖北省的差距很大:除湖南省的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达到605.5亿元,刚超过600亿元外,山西,安徽和江西的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分别为499.8、577.2和308.2亿元,均未达到600亿元,这说明湖北省的工业基础较好,实力雄厚。然而,到2005年,特别是在2008年,湖北省的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为3 842.3亿元,几乎是河南省的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7 305.4亿元的一半,与河南省的差距很大,中部的湖南、山西、安徽和江西奋起直追,其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分别为3 570.9、3 509.6、3 259.7和2 323.5亿元,与湖北的差距不断缩小。这种状况的出现与湖北省的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率不高有关,2001-2008年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为19.3%,而河南、湖南、山西、安徽和江西的分别为27.8%、27.2%、30.4%、25.7%和31.3%,远超过湖北省的,说明湖北省的传统工业基础的优势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后劲不足,这种情况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www.daowen.com)
图2-1 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
数据来源:《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2009》直方图从左到右对应图例从上到下,后同
图2-2 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率
数据来源:《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2009》
总的来看,湖北省在中部地区的产业发展比较完备,工业发展的基础实力强劲,优势明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