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大型体育场馆看台下空间利用模式研究成果

大型体育场馆看台下空间利用模式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本课题调查来看,大型体育场馆看台下空间有以下几种利用模式。上海体育场圆环状的二层疏散平台下全部设为小型商业设施,包括各种餐饮店、专卖店、免税店、网吧等,每年的出租费用成为体育场主要的收入之一。上海体育场的设计对体育建筑赛后利用的各种方式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其中,东看台下就是一座综合性大卖场,经营状况良好。

大型体育场馆看台下空间利用模式研究成果

5.2.3 我国大型体育场馆看台下空间的多种利用模式

大型体育场馆有一个共有的难题,就是场馆看台下空间的平时利用问题。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并想方设法解决这一难题。最初人们从体育场馆本身去挖掘,提出了体育场馆的多功能设想和方法。但体育解决不了本身的根本性问题,那么就只能从非体育方面去寻找出路了。根据本课题调查来看,大型体育场馆看台下空间有以下几种利用模式。

5.2.3.1 体育休闲娱乐利用模式

体育场馆向大众开放已成为国家法规,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体育运动具有健身、娱乐、社交等综合功能,体育场馆围绕群众性体育活动进行赛后的功能开发,形成以体育健身运动为核心,文化、娱乐、社交等活动为补充的综合性体育设施,能够有效地提高场馆的利用率。

上海体育场(又名上海八万人体育场)开发了为群众服务的跆拳道馆、棒球馆以及与之配套的运动休闲广场,除了将其改造为剧院式体育馆外,还利用一侧的观众疏散大厅办起了健身房。广东奥林匹克中心在各项开发利用均不完善的情况下,附近居民自发地将体育场周边的空地作为群众健身体育广场,早上和晚间均有不同规模的体育锻炼在此开展。可见,大型体育场馆作为健身娱乐场所的利用方式是合理而有效的。由于大部分体育运动场所对空间形态都有一定的要求,大型体育建筑看台下空间作体育休闲空间开发,应从设计之初就有比较明确的赛后利用方向,这样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1)综合健身房

在看台下修建的综合健身房,可用作健身俱乐部,经营相应的健美咨询、训练指导和卫生保健等综合性服务项目。综合健身房的大厅净高一般不宜小于3.4米。用于健美训练时,需在一侧墙面设置扶手把杆和照身镜。洗浴洁身是健身健美运动的辅助手段,如需要设置桑拿浴、蒸汽浴等特种健身洗浴,则需在看台下预留足够的空间,可考虑利用赛时运动员洗浴休息室进行适当改造。训练用房与洗浴用房、更衣室之间应尽量直接易达。

上海万体馆自从改造为剧场式体育馆后,对观众疏散的要求低了很多,因此,体育馆只保留了一侧的疏散大厅,而将另一侧空间改造为健身俱乐部。但是,最初体育馆设计时没有对赛后进行全面考虑,使健身俱乐部的空间使用上存在很多问题。第一,观众厅不在体育馆整体空调系统的服务范围之内,器材及活动室只能靠柜式空调和电风扇降温;第二,观众厅对体育馆内部和外部都开有很多疏散通道,几乎很难找到完整的墙面,给改建造成一定困难。如活动厅与更衣室面积小,健身者只能将健身必须物品存放在活动厅角落的衣柜中。健美操活动馆在有限的墙面上安装了镜子后,却找不到合适的扶手安装位置,只能将其临时安装在照身镜旁边。局促的空间使用状况使其在经营上大打折扣。

(2)保龄球

在看台下空间修建保龄球馆,其设计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保龄球馆宜设在看台下空间的底层或地下层中,设在楼层中时,楼地面应采取隔绝震动和削减噪音的措施。球区室内净高应为3.1~3.5米。保龄球的返程道应在球道下,高度应为43.18~60.96厘米。当场地内有结构柱时,两侧球道间距不应小于柱宽加每侧1.3米。球道起始处距柱应不小于60厘米。另外,保龄球厅的更衣柜的位置一般应与主要的卫生设施连在一起,面积不宜过小,而且在更衣柜的前面应留有空地,安置长条椅,便于人员换鞋用。

5.2.3.2 展览利用模式(www.daowen.com)

将看台下的空间作为展览空间利用在现有的大型体育场馆赛后利用中已经相当普遍。体育馆比赛厅是个天然的大型展场,看台下的空间则受看台规模所限,较适合中小型展览空间的开发利用。例如体育用品展览、车展、建材展、电器展等。这种展示已不再拘泥于展柜、实物加标签的传统方式,人与人、人与展品之间有着很强的互动性,商业洽谈、电视宣传、模型制作等各种商业手段均可出现。展览兼顾展示和交流的性质,其空间布置也可相对灵活多样。

广州奥林匹克体育场是目前国内可容纳观众数最多的体育场,其缎带造型的屋顶和花瓣式观众席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但设计中对座位下空间的考虑却相对欠缺。例如,体育场二层设有专用的展览空间,长期以来却很少使用。调查显示,体育场有七块大小不同的展览空间,平均进深约30米,而装修之后的房间净高只有2.4~.5米。按照展览陈列空间的设计标准,展览陈列空间的最低高度应以3.6米为准。而这些展览空间显然不能满足要求。据体育场工作人员反映,车展、服装展、农产品展览的主办方都曾来看过,均因空间高度不符合标准而离去。

5.2.3.3 商业利用模式

(1)小型商业出租模式

将看台下零散的空间作为小型商业用房出租是灵活使用看台下空间的最常见的手段之一。在空间设计上,由于商业功能较单一,各空间宜与其他健身休闲设施穿插设置,以形成一定的商业规模和氛围。空间应有较强的可达性,如设在体育场馆底层紧贴外墙的部分。体育场馆设计可将赛后不用的辅助功能用房沿着坐席外围布置,赛后作为商业出租用房,成本回报率高,可以有效地减少平时与赛时的收入差距。上海体育场圆环状的二层疏散平台下全部设为小型商业设施,包括各种餐饮店、专卖店、免税店、网吧等,每年的出租费用成为体育场主要的收入之一。

(2)大型商业中心开发模式

在前期策划各项相关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将大型体育场馆看台下作大型商业中心开发。这种类型的赛后利用需要大面积的、集中的功能空间,并且在体育建筑设计前期应对赛后利用有比较全面的考虑。其中,各种人群的流线问题是设计的关点。上海体育场的设计对体育建筑赛后利用的各种方式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其中,东看台下就是一座综合性大卖场,经营状况良好。当初体育场建成时,东区疏散大平台下结合地下一层是一座面积达18000平方米的海洋世界,包括游水区、室内水表演剧场、现代电子游戏区等设施。但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八运会后不到两年即宣布倒闭。与此同时,徐家汇商务区的发展使体育场周围出现大量写字楼和中高档住宅区。世纪联华集团收购了这块眼看就要闲置的空间,并进行了相应的改造重整,虽然耗资巨大,效果令人满意。在改造设计中,保留了原有两层通高的大厅,地下一层设为完全自助式的综合性超市,一层则围绕中庭,以小型店面形式为主开展经营。外部交通组织合理利用了体育场原有的设计,将外围宽12米的主要车道作为人流和车辆的主要通道。原体育场一层设有4个运动员专用通道,商场的入口布置在三号通道附近,而将四号通道作为卖场的主要收货区,收货区入口设置在通道内侧,避开正面的大量客流。各个区域流线清晰,使用上也比较方便。大型商业中心在看台下空间的利用虽然困难较大,但只要在体育场馆设计中就进行较全面的赛后利用策划分析,效率之高、收效之快也是其他利用模式难于比拟的。

5.2.3.4 餐饮利用模式

大型体育场馆的餐饮空间在比赛期间,主要服务于到场的观众,以茶座、咖啡快餐形式为主;而大赛过后,伴随体育场馆新的项目的引入,以及各种休闲娱乐设施的兴起,餐饮空间一方面为到场的群众提供服务,另一方面,赛后利用的功能空间需要一定规模的餐饮空间相配套,如酒店、会展、体育俱乐部等。设计独特的餐饮空间甚至还能起到吸引旅客的作用。因此,餐饮空间在体育建筑赛后利用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而看台下的综合利用,更需要各种餐饮设施作补充。看台下的餐饮空间按照服务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面向社会开发的,非赛季主要针对到此旅游和办公的客人,而赛季则主要服务于到场的观众。这类餐饮以经营特色餐饮及各种快餐为主,价位相对大众化,适合集中布置。相对集中的布局,不仅有利于首次来此地的客人更方便地就餐,而且有利于厨房排烟、排气等各项设备的组织、安装。上海体育场的餐饮空间就集中在环场道路可及的二层疏散平台下,经营各种西餐、快餐及中式火锅等。另一类餐饮空间则主要作为其他功能空间围绕主要功能空间布置,相对分散。主要顾客群的消费档次较高,一般不对外开放。看台下餐饮部分最常用的布局方式是:以水平流线为主,横向布局,即各餐厅沿看台外轮廓布置,环绕体育场地,形成大、中、小系列服务。这样便形成了多层的边观看体育比赛、边听清楚的比赛解说或美妙的音乐的空间。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美的享受。目前,在看台下设置这种可直接观看到比赛场地的餐厅已越来越引起设计者的兴趣。2008奥运会国家主体育场的设计中,就将部分临时看台拆除后改造为这种观光型餐厅,改造简单易行,只需将原临时看台的位置改为玻璃形状即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上海体育场则是将突出于看台之上的酒店的最上层设为观光型餐厅,即使在酒店旅客稀疏的时期,这里的来宾也络绎不绝。这种观光型餐厅能够很好地体现体育建筑的特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