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4 转制为公司化企业的案例——2005年成都市体育中心改制试点方案
(1)2005年成都市体育中心改制试点的内容
在成都市体育中心改制的有利条件:一是成都市体育中心多年来在内部管理改革方面,积极探索,做出了较大的成绩,领导班子和职工对改革的思想观念有一定的基础,2003年在全国体育场馆中率先通过了ISO9001∶2000的国际质量认证;二是成都市体育中心是自收自支单位,在面向市场、发展体育产业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三是成都市体育中心多年来积存了一定的资金,可用来安置职工,以减轻财政在安置职工方面的经费压力;四是未来几年成都市体育中心将面临搬迁,届时同样将面临改革。
方案一:成立成都体育中心场馆经营管理公司,取消成都体育中心事业单位身份,市体育局将受委托管理的体育中心的国有资产,委托给成都体育中心场馆经营管理公司经营,使其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将成都市体育中心承担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职能剥离出来,交给成都市体育运动学校统一管理。现有职工一律与原单位解除人事(劳动)关系,按国家有关政策进行经济补偿;退休人员由受托管理的公司代管,经费在原单位改制时,在净资产中预先提留,等待社会保障基础完善后,再交社会保障机构;离休人员由市体育局归口管理。成都体育中心场馆经营管理公司根据工作需要,有限聘用原成都体育中心人员,按照双方平等自愿的原则重新签订聘用劳动合同,建立市场化的劳动聘用合同关系。
方案二:维持成都市体育中心事业单位现状,“冻结”人员,以成立国有独资公司的过渡方式实现成都市体育中心的改革试点。成都市体育局将体育中心资产全部委托公司管理。董事长由体育局认命或委派,总经理由董事长举荐,总经理负责组建管理班子。管理公司的公司制度、工资待遇均由董事会批准,管理层执行。管理公司根据工作要求向社会实行公开招聘,新聘人员与公司建立市场化的劳动关系。由成都市体育局批准,给予管理公司管理层一定比例的分红权。体育中心原有职工的劳动人事关系和单位名称暂时冻结,“冻结”人员按规定享受一定待遇,“冻结”期间可自谋第二职业,也可受聘到管理公司工作,在公司工作期间的工资待遇按公司市场化分配原则给予。离退休人员由受托管理公司管理。现成都市体育中心积存的货币资本转为公司注册资本,约1000万元。
(2)2005年成都市体育中心改制试点的时间
2005年做好改制试点的前期准备工作,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待成都市市政府批准后,2006年全面施行。
(3)2005年成都市体育中心改制的保障措施(www.daowen.com)
①改制后的成都市体育中心继续享受国家对公益性体育场馆的各项政策和其他优惠措施。财政继续安排每年给予的场馆修缮基金,大型维修改造经费由财政承担。
②成都市体育中心职工分流经济补偿经费,主要从单位存量资金中安排、变卖部分国有资产出售股权、政府补助等方式筹集。对解除人事(劳动)关系人员,经济补偿按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川办发[2002]40号)和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成都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人员分流安置意见》(成办发[2004]25号)的通知规定的标准执行。
③成都市体育中心的退休人员由受托管理的公司代管,经费在原单位改制时,在净资产中预先提留,待社会保障基础完善后,再交社会保障机构管理;离休人员由成都市体育局归口管理。
(4)2005年成都市体育中心改制的成效
成都市大力推进体育事业单位体制改革,采用了成都体育学院本课题前期的“以市场为导向,把国有体育场(馆)建成现代体育企业”研究成果和2005年成都市软科学立项课题《成都市国有体育场馆改革的对策研究》的研究成果,逐步转变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突破机制的困扰,按企业管理模式,把经营性和公益性资源、资产结合起来,逐步走向市场,带动全市体育产业发展。2007年12月7日以成都市体育中心为主体成立了成都体育产业有限责任公司(CSI)。这是成都市政府成立的国有独资公司,是体育产业的投融资和运营平台。公司主营业务为场馆及设施的投资与运营、体育竞赛与表演的投资与运营、体育产业相关项目的投资与运营。公司本着发展体育产业的宗旨,整合体育资源,盘活体育资产,使体育资源向体育资本转化,形成体育产业链,更好地发挥国有体育资产的职能,引进更多国际化的赛事活动,为市民提供优质的公共体育服务产品。
成都体育产业有限责任公司正在进行创新探索,一是积极探索体育场馆运营模式创新,二是积极探索大型体育场馆改制,三是努力推动体育彩票业突破,四是进一步探索数字体育的市场化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