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问题解析

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问题解析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3-3部分大型体育场馆维修经费投入情况调查一览表资料来源:本课题调查。大型体育场馆的较大支出主要为场馆设备维护、更新、改造费用。

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问题解析

3.1.3 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3.1.3.1 大型体育场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矛盾

大型体育场馆一般是由国家来投资建设的,是为满足开展大型体育赛事和群众体育活动的场所。其投资初衷并不是为了盈利,从这个角度来说,大型体育场馆应该主要考虑社会效益。但是,大型体育场馆日常维护和运行需要大量资金,财政的经费又难以支撑(如表3-3所示)。这就需要场馆开展经营活动,创造经济效益,从而为大型体育场馆积累基本的运营费用。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矛盾,即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又要使之社会效益得以体现,是我国大型体育场馆在市场运作上存在的现实问题。

3.1.3.2 大型体育场馆存量资产不活,融资渠道不通

在我国已建成的大型体育场馆中,由于大多数是按照体育比赛的要求兴建的,场馆的功能较为单一、规模较大、投资多、标准高、附属面积大,因而,场馆对外的营运成本高、使用率低,造成了场馆资产的大量闲置。场馆的闲置和维护资金的缺乏又造成了场馆的破损,从而增加场馆的维护费用。另外,场馆的存量资产如果不能有效利用,其资产的经济效益也不能体现出来,其增量资产就更谈不上,进而影响场馆融资的能力,同时场馆的单位性质等因素也使其融资渠道难以通畅。

3.1.3.3 大型体育场馆规划设计科学化水平低,功能单一,利用率低

我国现有大型体育场馆绝大多数是按照体育比赛和训练要求设计的,功能比较单一。这些大型体育场馆在设计之初,常因时间仓促,或因建设投资不足,规划设计过程中单纯追求简易等等原因,而把体育设施的功能限定在较窄范围,致使建成后难以适应实际的使用需要。大多数大型体育场馆缺乏相应的配套服务设施,尤其是在健身、娱乐、饮食等设施的配备上与大众需要差距较大,难以满足体育设施使用者的多种需求。有些大中型体育场馆按观赏功能设计,也很少考虑大众使用这些体育场馆进行健身的要求,有的体育馆可用于体育锻炼的最大场地面积还不到建筑面积的10%……这一切便造成了体育场馆使用质量低、效益差,给经营管理带来困难,甚至给国家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根据以往文献资料显示,北京第十一届亚运会使用过的体育馆中,利用率最高的月坛体育馆,利用率为70%,利用率最少的石景山体育馆,利用率仅为10%~20%。

表3-3 部分大型体育场馆维修经费投入情况调查一览表

img6

资料来源:本课题调查。

3.1.3.4 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向大众开放的程度还不够

由于我国的大型体育场馆管理受传统事业管理体制影响较深,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等、靠、要”思想严重,不能自觉适应市场经济调节。对外开放手段不够灵活,经营管理过程中又过多的突出了竞技体育的需要,对群众体育的需要考虑较少,导致场馆开放率低下,在各类场馆中向社会开放的比例国有场馆占35%,相反,未开放的场馆中国有场馆占了39.9%,[5]表明国有大型体育场馆尚未充分适应经济体制的变化,主动面向市场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效益,造成体育场馆入不敷出的现象大量存在。

3.1.3.5 缺乏有效维修与更新改造措施,限制了大型体育场馆的利用率

长期以来我国大型体育场馆的使用效率很低,巨额的常年维修管理费成为这些场馆的沉重包袱。经营管理保值、增值手段有限,浪费国有资产,影响大型体育场馆的可持续发展。大型体育场馆的较大支出主要为场馆设备维护、更新、改造费用。场馆经费除行政事业拨款外,较少资金来源又集中在对外开放、租赁上。而有限的经营收入在支付了维持场馆正常运行的水、电等能源及人员用工费用以后,所剩无几,大量场馆超期、超负荷服役。而在国外公共体育场馆的维修费用一般控制在经费支出总额的20%以上,如法国是21.8%,德国是23.38%。我国1991年为20%,1995年为14.5%低于国际水平,[6]并呈下降趋势,使有些场馆年久失修,设备陈旧,维修资金不足,更新改造不力,缺乏新增群体活动配套设施,这对国有资产的使用和保值、增值非常不利。

3.1.3.6 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大众的体育消费意识也影响了大型体育场馆的开放使用

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极为不平衡,决定了大众体育消费水平的差异。1985年我国部分省区体育锻炼者在进行锻炼地点的选择时有14.2%的人选择在体育场馆进行体育活动,到了1997年这一数字上升为23.2%。[7]可见经济水平欠发达是影响人们选择体育场馆进行锻炼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人们的体育价值取向、体育意识等也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进而影响人们主动利用场馆的积极性。

3.1.3.7 大型体育场馆资产评估机制尚未健全(www.daowen.com)

由于我国大型体育场馆的科学的、客观的评估机制尚未健全,对大型体育场馆的资产缺乏较详细的清查,使得大型体育场馆在对外承包、委托、租赁经营的时候,容易造成场馆中的国有资产在一定程度上的流失。主要表现在:大型体育场馆承包、租赁合同中没有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内容和违约应付责任;对经营创收所得收入不按照规定纳入单位的财务管理,而是私设“小金库”;对场馆创办的经营实体未按照规定提取固定资产折旧和维修基金等。在场馆改制过程中,对国有资产进行准确有效的评估,可以防止国有资产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流失,避免或减少国家和社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1.3.8 大型体育场馆专业经营管理人才严重缺乏

长期以来,大型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人员主要来源于体育系统的干部、退役的运动员以及少量的场地、设备维护专业技术人才,真正具有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素质、工作效率高的人才较为缺乏,且结构不合理,直接影响了场馆的经营管理效益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3.1.4 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主要困境

目前,造成众多大型体育场馆运作陷入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据调查资料显示:“所有权、经营权未分离”及“后续投入不足”是大型体育场馆目前存在的主要困境(如表3-4所示)。大批的大型体育场馆面临后期维护费用过高、缺乏自身造血机制的窘境,如果单纯依靠国家投资来维护,它的生存应该说确实有相当大的困难。

表3-4 华东地区22家大型体育场馆的主要困境一览表  (n=22)

img7

资料来源:张元文等,华东地区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体育科研(上海),2003(5)。

近年来,全国许多大型体育场馆按市场机制进行管理和运作,扩大了场馆经营的社会开放程度,并通过市场化经营以增加更多的收入。从本研究调查的部分大型体育场馆可知,47.6%的大型体育场馆实行了赢利性收费,19%的大型体育场馆按成本进行收费,年经营收入最高也达到了2500万元(如表3-5、表3-6所示),这说明大多数大型体育场馆进行了经营创收和产业化运作的尝试。

大型体育场馆建设不仅需要巨额的建设资金投入,还要有大量的后续资金进行维修以保障功能的完善。据统计,2001年,上海公共体育场馆日常维护支出2939万元,大、中维修支出1879万元,政府补贴占46.41%。[8]又如,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占地面积达89.6公顷,总投资近22亿元,主体建筑包括一个6.2万个席位的体育场,一个1.3万个席位的体育馆,以及游泳馆、网球中心和体育科技中心。维持这样一个庞然大物,每月仅水电费就高达150~180万元,物业管理费每年1000万元,加上职工工资、经营、维修等费用,每年总的经营成本不会少于6000万元。到了15年左右的大修期限,按照目前场馆运营情况根本就没有足够财力承担。调查显示,大多数大型体育场馆在日常维修和大型维修方面大多还是主要依靠财政拨款。日常维修时,财政拨款和自筹经费结合与自筹经费的比例大约是2∶1;大型维修时,其经费来源完全由财政拨款的占到42.85%,财政拨款与自筹经费结合的为42.85%,靠自筹经费解决场馆大型维修问题的只占14.3%。可以看出,虽然许多大型体育场馆进行了市场化运作筹集资金,但不依靠政府拨款的仍然是少数,而主要的经费缺口依旧是由政府来弥补。也就是说,目前大多数大型体育场馆所开展的经营活动,虽从市场上获取到一定经费,但仍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表3-5 21家大型体育场馆收费情况一览表  (n=21)

img8

资料来源:本课题调查。

表3-6 21家大型体育场馆经营收入情况一览表(2006年)

img9

资料来源:本课题调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