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2 对大型体育场馆建设的建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多城市都把建设大型体育场馆作为城市发展、实现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使体育场馆成为和政府大楼、市民广场一样的“形象工程”。体育场馆的投资很大,若处理不当,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将会一直延续很长时间。
2.6.2.1 搞好大型体育场馆建设的规划布局
大型体育场馆建设是城市建设系统的重要一环,对城市建设发展有较大影响。因此,在考虑场馆建设的情况下,必须从城市总体规划的角度审视体育设施的建设,使其与城市经济、人口规模、规划分区、城市交通等相适应,起到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推进城市发展的积极作用,并给场馆的赛后利用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建议在以下几个区域进行大型场馆建设比较合适。一是文化区周边。二是风景旅游区周边,可以使休闲旅游与健身相结合。三是城市欠发达地区,开发成本相对较低,并可带动区域城市发展。四是大型居住社区附近,既可以满足大众日常进行体育健身活动的需要,还可以就近吸引大众消费群体,利于场馆的综合开发利用。
2.6.2.2 保持适度的大型体育场馆建设规模和数量
大型体育场馆的数量要能够满足大众体育健身的需要,因此决定场馆数量的主要因素是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同时,场馆建设占用大量的城市用地和建设资金,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确定大型场馆建设的规模和数量,用于大型国际比赛的场馆设施水平应当高一些,大众性体育活动则可降低标准要求。
针对我国当前大众体育设施极度短缺的现状,建议建设一些体育中心,而中心内应以中型体育场馆为主,不能盲目的攀大求高,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同时,最好还要提前考虑到资源共享的问题,多加强中小城市间的合作,考虑场馆的区域布局,避免重复建设。
2.6.2.3 大型体育场馆设计时应考虑的因素
“大型体育场馆在一开始就应考虑设施的多功能及赛后的使用”,场馆在设计时就应当充分考虑赛后的利用问题,同甲方进行充分地交流,设计出不同的赛后利用方案。主要包括大型体育场馆的复合性与多功能、场地的多功能与灵活性、辅助设施的多样性。
2.6.2.4 大型体育场馆建设模式与日常经营管理模式
在建设大型体育场馆的过程中,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论证,如对现有大型体育场馆要善于开发新的适应当前需要的功能,而且要加强现有大型体育场馆的维护和保养,把新建、维修和改造三者结合起来。在建设上扩大资金来源途径,采取国家体育投资和社会体育投资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社会力量建设大型体育场馆,使国家、个人和场馆三方受益。
与大型体育场馆赛后利用效率直接相关的三个因素,一是对社会的开放程度,二是开放时间,三是自身的经营状况。因此,不要过多地寄希望于建设新的大型体育场馆,而应把注意力集中放在现有场馆的赛后利用改造上,同时要转变观念,积极推动大型体育场馆由事业型向经营型的转变。
在大型体育场馆的具体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应主动面向市场,采用市场运行机制,部分大型体育场馆可尝试实行公司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经营运作;对于一些训练基地性质的大型体育场馆可以委托给运动队或俱乐部进行运作。同时,还要保持大型体育场馆的社会服务功能,大型体育场馆的产业开发必须是在保证大型体育场馆原有功能基础上进行,把体育、休闲、健身和承办体育比赛作为场馆的根本功能。
【注释】
[1]徐卫华.大型综合性体育场馆建设对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作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10)
[2]鲍明晓,林显鹏,刘欣葵.奥运举办城市体育场馆的建设、运营与管理[J].体育科研,2006(5)
[3]赵轶龙,杨枭.政府投资大型体育场(馆)的效益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5(6)
[4]朱志强,刘石,阚军常.大型体育场馆后期经济效益影响因素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1(3)
[5]国家体育总局.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EB/OL]. http://www.sport.gov.cn/show_info.php?n_id=8931,2005-02-18。
[6]胡斌.2010年广州亚运会场馆建设思考[J].体育学刊,2005,12(5)
[7]宋文祖,王宁.十运会赛后体育场馆经营战略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2005(6)
[8]张俊丽,赵启明.十一届全运会体育场馆建设及赛后管理模式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6(6)
[9]朱志强,刘石.对我国大型体育场馆规划管理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0(3)
[10]朱志强,刘石.对我国大型体育场馆规划管理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0(3)
[11]张大超,彭金洲,张瑞江.中外现代大型体育场馆管理体制的比较[J].体育学刊,2004(3)
[12]张大超,彭金洲,张瑞江.中外现代大型体育场馆管理体制的比较[J].体育学刊,2004(3)
[13]赵清波.我国城市体育场馆建设趋势及发展方向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3(3)
[14]北京市政府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北京奥运行动规划.2002-07-13(www.daowen.com)
[15]周大平.北京奥运场馆设计新理念[J].望,2001(34)
[16]北京市政府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北京奥运行动规划.2002-07-13
[17]北京市政府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北京奥运行动规划.2002-07-13
[18]北京市政府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北京奥运行动规划.2002-07-13
[19]彭高峰,陈勇等.面向2010年亚运会的广州城市发展[J].城市规划,2005(8)
[20]彭高峰,陈勇等.面向2010年亚运会的广州城市发展[J].城市规划,2005(8)
[21]英晚秋.场馆应该这样建.新体育,2006(7)
[22]刘志鹏.北京海淀体育中心非赛时利用研究[D].清华大学,2003.06
[23]刘志鹏.北京海淀体育中心非赛时利用研究[D].清华大学,2003.06
[24]绍弘.北京奥运将带来什么[N].中国体育报,2001-7-23(7)
[25]谭涛.2010年广州亚运会体育场馆建设的建议[J].辽宁体育科技,2006(1)
[26]武珊.体育中心总体设计研究[D].同济大学,2006.03
[27]余惠清,张宏.浅析大型体育场馆的经营与管理[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3)
[28]陆歆弘.大型体育场馆的融资及收益风险[J].体育科研,2007(2)
[29]陆歆弘.大型体育场馆的融资及收益风险[J].体育科研,2007(2)
[30]陆歆弘.大型体育场馆的融资及收益风险[J].体育科研,2007(2)
[31]赵轶龙,杨枭.政府投资大型体育场馆的效益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5(6)
[32]陆歆弘.大型体育场馆的融资及收益风险[J].体育科研,2007(2)
[33]冀志罡.中体奥园:复合地产的新实践[EB].http://www.hexun.com,2005
[34]吴东.奥运场馆“鸟巢”打破旧体制,借鉴新型融资模式[N].北京日报,2005-2-21
[35]李国庆.F1中国站大奖赛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6(2)
[36]蒋先玲.项目融资[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37]牛敏,王婷婷.浅析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新途径[J].经济问题探索,2005(9)
[38]蒋艳阳,谢玉波,邓春林.体育场馆的资产证券化融资[J].商场现代化,2006(15)
[39]北京奥运会11个新建比赛场馆位置图
[40]石岩,刘勇等.中外体育场馆建设投融资模式的比较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6(10)
[41]石岩,刘勇等.中外体育场馆建设投融资模式的比较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6(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