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 我国大型体育场馆建设存在的问题
由于历史传统、国家政策、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及建设设计等多方面原因,我国大型体育场馆突出存在场馆布局不均衡、建设投入不足、使用率低、设计科学化水平不高、功能单一,加之管理上缺乏灵活机动的管理措施,致使国有固定资产流失严重等问题。[9]具体如下:
2.2.2.1 从整体上看,我国大型体育场馆建设缺乏宏观管理规划,投资结构失调、重复投资建设现象严重
我国现有的大型体育场馆建设,在整体规划上缺乏统一的宏观管理规划,对城市总体规划建设考虑不够,未能突出城市特色。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大型体育场馆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东部地区都优于中、西部。同时,大型体育场馆有限的资金投入中,还存在投资结构失调、场馆建设中重复投资现象严重的问题。从建设类型上看,体育馆数量明显少于体育场,体育馆建设面积约为体育场面积的十分之二。从项目结构上看,一些高消费项目投入过多,重复建设严重。
2.2.2.2 融资方式简单,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不能满足大型体育场馆建设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虽也采取了一些灵活的融资方式,但总体上还是以国家投入为主,尤其是中、西部经济落后地区问题突出。从本课题调查的部分大型体育场馆建设时的投资方式看,政府投资占85.7%,其他占14.3%(如表2-1所示)。有限的政府财政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建设大型体育场馆的需要,而大型体育场馆因其建设规模巨大,如近三届全运会主体育场观众席数量都不少于6万,所需资金也是巨大的。同时,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增长,对大型体育场馆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我国有40多个大、中城市提出要建成国际化都市。我国国际化都市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经济实力不强,第二产业落后,城市设施不足的问题。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显示我国每万人拥有的场馆数约为6.58个,而仅1990年,意大利每万人拥有21.1个体育场地,芬兰45.7个,德国24.8个,瑞士22个,日本26个,韩国10.6个,与发达国家存在巨大的差距。
表2-1 21个大型体育场馆建设时投资的方式
资料来源:本课题调查。
2.2.2.3 我国大型体育场馆建设的功能单一化,限制了其开发与利用率,影响其可持续发展
我国现有大型体育场馆绝大多数是按照体育训练和比赛的要求设计的,功能比较单一,且缺乏相应的配套服务设施。同时,现有大型体育场馆大多数考虑观赏功能设计要求,很少考虑大众使用体育场馆锻炼的要求,可用于体育锻炼的最大场地面积往往不到建筑面积的10%,缺乏体育锻炼配套设施,大部分场馆经费花在看台等附属设施上,使用效率低。巨额的常年维修管理费用成为体育场馆的沉重包袱。国外公共体育场馆的维修费用一般控制在经费支出总额的20%以上,如法国是21.8%,德国是23.38%。我国1991年为20%,1995年为14.5%,低于国际水平,并呈下降趋势,使有些场馆年久失修,更新改造不力,这对国有资产的使用和保值、增值不利。[10]功能单一化,限制了它的利用率,很难满足大众体育锻炼的多样化需求,有的甚至存在安全隐患,更加影响大型体育场馆的可持续发展。
2.2.3 我国大型体育场馆建设的发展趋势
我国大型体育场馆设施功能的多样化,呈现出“运动—公园—旅游—休闲—办公”一体化趋势。[11]“运动—公园—旅游—休闲—办公”一体化的建设思想称之为“体育场馆建设的第二次革命”。现在越来越多的经济发达国家在走这种发展道路。我国大型体育场馆建设发展的主要趋势如下:
2.2.3.1 大型体育场馆的设计理念将更新更先进,注重赛后的综合利用
从国际体育设施建设趋势看,设计理念在不断地得到更新,呈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如大型体育场馆复合化、多功能化设计,大型体育场馆赛前设计更加注重场馆赛后的综合利用。许多场馆外表朴实而简单,内部装修亦较平淡,但非常突出人性化,使用起来却非常方便;使用功能方面,注意使用功能的多样化,而且注重在建设阶段就为多功能的使用预留设施条件。
2.2.3.2 大型体育场馆的规划布局将以国家宏观管理规划为主
体育发达国家的体育场馆规划布局,主要是以国家统一规划为主,并且已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如新加坡实施的“体育设施蓝图计划”,就是国家统一规划全国体育场馆很成功的案例。其具体方案是:该计划把新加坡全国按人口分布划分为13个体育设施区,规定20万人左右的居民区,必须建有一个体育中心。目前,该计划已基本顺利完成。又如德国体育场馆建设的“黄金计划”,从1960~1974年共耗资174亿马克来建造场馆,并把体育场馆的建造列入市政建设计划。[12]至今天,“黄金计划”也已基本实现,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我国各地也正在加强大型体育场馆建设的宏观管理与规划。(www.daowen.com)
2.2.3.3 大型体育场馆建设将更加注重“个性化”与高科技产品的应用
建设有“个性”的大型体育场馆是目前体育发达国家的发展趋势。如意大利巴里市新建的一座大型体育馆,其造型是古战船,代表着中世纪意大利的“海盗”精神;我国广州体育馆,主馆与附馆是反扣的“龙舟”,代表广州地方文化民俗。
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新技术和新材料不断涌现,大型体育场馆建设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选用的材料也越来越先进,其结构变化将更加灵活,不再是建成后不可变化。
2.2.3.4 大型体育场馆建设在地理位置的选择上,由中心城市向周边城市辐射发展,城市中心向郊区发展,且同一城市根据赛事需要和交通等因素合理布局大型场馆的建设趋势(如表2-2所示)
表2-2 我国大型体育场馆建设发展的主要趋势(多选) (n=21)
资料来源:本课题调查。
(1)大型体育场馆的建筑位置由中心城市向周边城市辐射发展
目前,我国体育场馆建设的主导思想应逐渐由全面发展向培养重点城市的方向转移。建设和完善中心城市,由这些城市带动周边城市发展。西安市1999年承办第四届城市运动会时,在主办城市内仅新建了两座现代化场馆,而重点加大了对周边城市渭南、宝鸡、杨凌、延安等地的投资,建成了一批颇有特色的体育场馆。这种方式不但弥补了主办城市体育场馆的一些不足之处,又宣传了周边城市。[13]近年来,奥运会、世界杯承办国的体育场馆也呈现出这种趋势。
(2)大型体育场馆位置由城市中心向郊区发展
大型体育场馆建设是城市整体布局的一部分。随着城市地位的不断提升,城市必须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利用率,所以,在中心城市新建体育场馆时,应逐渐向郊区方向发展,并以文化区周边、旅游风景区周边、城市欠发达区域为宜。2003年承办第五届城市运动会时,长沙市吸取了历史经验,新建的大型体育场馆大多放在了城市郊区的城乡结合部。
(3)同一城市根据大型体育赛事需要和交通等因素合理布局大型场馆
随着体育事业、城市环境、地域发展,城市大型场馆布局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特别是举办大型运动会时涉及运动项目、运动员、观众、交通等因素,其组织管理更加复杂化。因此,同一城市应该根据大型体育赛事需要和交通等因素合理布局大型场馆,这既有利于城市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发展,而且也有利于场馆的自身管理和赛后开发利用。
(4)大型体育场馆建设道路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市场经济制度的形成与不断完善,对场馆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即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同时为大型体育场馆产业化道路提供了条件。其一,投资主体发生了质的变化,形成以国家投资为核心,以企业、个人为辅的多元化投资格局。其二,体育运动项目的职业化发展,有效地激活了体育产业和相关产业以及人们对体育竞赛的认识和关心程度,门票收入、广告宣传、电视转播等都为大型体育场馆提供了丰富的经济来源。其三,现代社会大众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花钱买健康已成为新的消费时尚,体育场馆需延长对外开放时间,组织各类体育培训、学习班,满足群众体育的需要。其四,举办各种大型活动,如音乐会、产品展览等,成为体育场馆经济增长点之一。其五,以体育场馆为中心进行商业开发,在场馆周边建立多种商业群,最大限度地开发场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体育场馆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