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政治沟通:主体与动力

政治沟通:主体与动力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政府作为政治沟通的主体,进行沟通的动力主要来自于民主政治理论对政府的定位。现代政治是以民意的满意度为依据的民主政治社会。那么为了说服、争取、影响民众,使他们成为政府工作的支持者,政府当然会通过政治沟通达到社会动员的目的。

政治沟通:主体与动力

一、从政治沟通的主体和动力看

如果没有个人或组织乃至国家采取主动的推动行为,政治沟通的活动就不会发生。凡是为着公共政策的制定与解决而采取信息传播或传递以影响他人思维、态度、行为的主体都应该是政治沟通的推动者或者发动者。政治沟通的主体主要包括政府或国家、政党以及各种社会和政治团体。

政府作为政治沟通的主体,进行沟通的动力主要来自于民主政治理论对政府的定位。现代政治是以民意的满意度为依据的民主政治社会。那么为了说服、争取、影响民众,使他们成为政府工作的支持者,政府当然会通过政治沟通达到社会动员的目的。因为国家与政府的行为不是孤立的,而是与社会大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政府工作只有在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信任、合作的情况下,才能顺利进行,故政治沟通成为政府联系民众的主要渠道。在民主社会里,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官员是人民公仆,政府是为广大民众服务的机构。作为广大民众的公仆就有责任和义务向自己的主人汇报他们工作的过程以及结果,以接受公众监督,取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那么,汇报工作就是政治沟通的路径之一。整个国家的建立和发展,政府各项工作的完成需要的是广大民众的精诚合作,并且以民众的共同认识、信仰、了解为前提,要使民众做到这些就必须有一个政府与民众沟通的过程。除了政府主动向社会公布和汇报自己工作过程和结果的行为属于政府按照制度化的路径实现官民沟通以外,其他目的基本上都是通过非制度渠道实现的。例如,政府为争取民众支持所进行的说服、调解、影响等活动就属于非制度化的渠道。同时,公民与政府的精诚合作需要的是政府官员与民众积极的沟通,政治沟通依靠正式的制度化路径不可能完全达到预期目的。例如,政府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工具对广大民众的说教行为就会因为政府经常如是说而引起民众审美疲劳,最终不能真正发挥互相沟通的作用。(www.daowen.com)

政党和其他社会政治团体的政治沟通主要是基于自身政策纲领以及利益要求的传播,通过传播唤起社会各界对自己的支持和认同,并借以实现本阶层和阶级的利益和要求。这些组织所进行传播与沟通的手法不外是游说、请愿、宣传、集会、协调等,以期影响政府决策和政府走向。政党和各类社团进行的沟通行为尽管也要达到一定政治目的,但是,其实现目的的实践手法,诸如游说、宣传、集会等活动也属于非制度化的途径。

除了主体推动之外,还有一些机制的推动。例如,社会舆论也可以作为政治沟通的推动力量,因为舆论监督是政府公开性的社会推动力。尽管其本身并没有强制力,但是,社会舆论的批评、揭露、呼吁、建议等形式,可产生较大的舆论压力以及社会影响,促使政府积极地与社会各界进行政治沟通。政府与社会舆论的互动没有固定的制度设计,更没有定期互动机制,而是根据事件的变化和发展来决定具体的沟通手段与场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