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政治沟通原则:信息准确明晰

政治沟通原则:信息准确明晰

更新时间:2025-0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通过信息发布进行的政治沟通要实现即时、有效,最主要的就是要把握关键信息,关注关键信息的关键因素,以便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因此,准确和完整的信息、容易理解的指令能指导决策者在常规和意外的情况下作出正确判断就成为对政治沟通内容的客观要求。可见,政府信息发布准确、明晰是沟通成功的重要环节。

三、政治沟通的原则

1.政治沟通的信息内容要具有准确性

无论是来自于官方的政治沟通,还是来自民间的政治沟通,其目的无非是要达到某种政治目标,其结果也必然与政治沟通的期待有一定的关联,因此政治沟通主体在进行沟通的过程中,必须向信息接收者发送准确信息,以期沟通能获得预期效果。因此,沟通者能够共享的信息必然要求具有准确性。无论如何,这其中的政治沟通参与者必有一方是政府部门或是与政府部门相关,政府向公众进行沟通要发布真实信息,以取得公众信任,实现政府推出政策、执行政策、完成既定目标的目的。对公众而言,其与政府进行沟通的目的是要获得相关政府信息,或者通过沟通获得真实信息,以方便自己在社会经济选择中居于有利地位,因此公民个人也迫切需要获得真实信息。政府部门的信息发布行为就具有了证明政府诚信与否的功能。如果官员发布信息出现纰漏没有及时澄清,那么政府的公信力就会受到怀疑,公共政策以及政府活动的权威就会大打折扣。通常情况下,政治沟通信息不准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信息不充分或解释失误。出于种种原因,政府官员或公共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发布信息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信息发布失真或支支吾吾的局面,究其原因不外乎信息发布者所掌握的信息量有限,以至于在信息发布过程中不能自圆其说,或语焉不详。信息解释失误一方面可能是信息提供者的自身知识能力或现场发挥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信息发布者对政策信息的理解存在误区,对政策缺乏深度分析,结果是在信息发布或政策解释过程中信息解释与现实情况不一致,造成失误。不过,信息解释失误的解决方法很多,关键是政府部门能不能及时澄清,并给出合理、权威的解释和回应。出现这种情况的场景很多,例如温州“7・23”重大动车事故的新闻发布会。在新闻发布过程中,发言人可能是对即时信息了解不到位,也可能是对问题准备不充分,也可能是沟通技巧上有问题,造成在信息发布过程中回答问题出现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情况,更没有提供科学且令人信服的解释,结果是事与愿违,铁道部作为国家机关的公信力受到了公众质疑。

其次,在沟通过程中忽视关键性的因素。在互联网兴旺发达的今天,信息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而且信息总量是巨大的。如何在海量信息存在的前提下,把握信息实质并作出判断,是一个领导者在政治沟通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不过信息的存在与运行有其特殊规律,信息有真实与虚假之分,在真实的信息当中也有一些信息是关键性的信息,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是不容忽视的。而通过信息发布进行的政治沟通要实现即时、有效,最主要的就是要把握关键信息,关注关键信息的关键因素,以便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再次,在信息沟通过程中体现出有意或无意的偏见。由于信息发布者个人喜好与社会阅历不同,所处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文化层次不同,在发布并解释信息过程中,信息的取舍,发布的风格、语气,乃至解释方法都会影响信息发布的效果,而其中影响发布者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其个人偏好,不管其中信息发布者有意还是无意,由于信息发布代表政府,人们对政府信息的权威性是很少怀疑的,而政府的信息发布就会成为风向标。因此,在选择信息发布人员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其公平、公正的行为方式,注重综合实力的培养,避免在政治沟通过程中由于发布信息带有个人偏好而影响政府在公众中的形象。

最后,夸大或缩小信息的重要性。信息沟通的方式、方法、渠道以及出面澄清信息的官员层级都会影响到人们对信息的理解和关注程度。一般情况下,政府的重要信息都是要选择比较重量级的官员来发布,以表明政策的重要性,也可以体现政府本身对政策的重视程度。而属于比较普通的公共信息则由相关部门的官员进行发布,但是官员们在发布信息的过程中,要么是轻描淡写、要么是重墨挥洒,有时对不是很重要的信息反复强调其重要性,而有时将那些比较重要的信息可能一笔带过,不作认真阐释,结果造成人们认识上的偏差,不仅不利于人们理解,而且对政策执行是否通畅具有关键性的影响。既然存在信息有被选择性发布的可能,那么各种政治信息的发布需要由官方媒体进行发布和阐释,以避免造成传播中的信息损益

2.政治沟通的内容表达要明确而清晰(www.daowen.com)

沟通的目的无非是要促进政策推行或有利于事态恢复到本来面目,那么进行政治沟通就要在信息的表达内容上做到明确、清晰。因此,准确和完整的信息、容易理解的指令能指导决策者在常规和意外的情况下作出正确判断就成为对政治沟通内容的客观要求。与内容明晰相反的理念是:

误解。内容容易引起误解一般有几种情况,有时是语焉不详造成误解,有时是画蛇添足造成不必要的误解,有时是选择性的内容透露造成信息不完整而导致误解。如果在政治沟通过程中有误解的发生,很容易导致政治互信的下降;如果是交战双方发生沟通误解,不仅会导致沟通事与愿违,而且更有可能造成冲突升级;如果政府部门由于信息发布内容不明晰导致公众误解,不仅会导致政府威信下降,在多党竞争的体制下也可能会导致政权更迭。可见,政府信息发布准确、明晰是沟通成功的重要环节。

观点表达模棱两可。政府信息发布的另一关键性节点就是,在阐明信息时要表达准确无误,不能模棱两可。准确传达政府信息是政府决策或执行公共政策的前提条件,未经民众认可或理解的政策其推行是要遇到阻力的,而政治沟通正好发挥着此功能。但是如果在政府意思表达的过程中观点表达存在歧义,使人们不置可否,沟通效果就大打折扣,其作用可能是相反的,不仅不能使百姓理解,还有可能让百姓费解甚至错解。对信息发布模棱两可,容易产生歧义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首先是信息发布者可能会造成观点表达上的歧义,一方面可能是信息发布者对政策理解不深,没能抓住政策实质;另一方面可能是用来解释政策的语词选取不当,表达不准确导致观点歧异。其次,政策本身也可能存在逻辑漏洞,使听众不能理解其中意蕴,其中就包括政策内容时间和空间布局上不够连贯,逻辑结构前后矛盾以及在阐述过程中语言选择存在漏洞。再次有时候受众本身也会产生偏差,可能是受众对政策或信息要点的理解不全面,导致沟通失去原来的意义。

信息混淆。信息沟通要求信息准确,但不经意当中造成的信息混淆会给政府或公共部门带来麻烦。一般情况下,信息的混淆可能发生在政府信息的发布环节,由于信息量大而造成此信息与彼信息之间的交织,进而产生混淆。另外,信息混淆也可能是信息或政策本身很相近,并且发布的时间、地点十分接近,因此造成信息混淆。信息混淆不仅会使信息发布失去原来的效果,使沟通功能大大缩水,而且还会造成公众对公共部门信任的流失。

不过内容与观点明晰主要依赖于信息发布者前期的悉心准备。在政治沟通过程中,要达到观点明晰的效果,就必须在书面和口头表达上下工夫。一方面要做清晰的思考准备。如果自己对未来的工作状况、可能结果没有通盘考虑和事先准备,就不能期望群众去遵照执行。拙劣的书面与语言表达主要是由于粗劣的思考和草率的准备。另一方面是清楚的表达。正确、得当的表达是有效沟通的基础,语法和拼写错误、句型结构的失当将使人们怀疑公务人员作为管理者的信息处理能力。大多数情况下,政治沟通过程中信息的正确性并不是很足。但是当特殊环境需要程序引导、政策陈述与报道、诱导性的阐释以及备忘录的提供需要明晰表达的时候,作为政府人员就必须使用正确的方式、手段来清晰传达意图。

沟通过程中阐释内容的清晰度和质量与沟通效果有正相关关系,它们的好坏可以决定能否实现完美、有效的沟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