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提高政治透明度需注意的主要影响因素

提高政治透明度需注意的主要影响因素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有效改变这种封闭状况,为提高政治透明度扫清障碍,我们应该找到其中的影响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也就是说,民主不能单从口头称呼,也不能从个别因素去考量,而应该根据影响民主机制得以健康运行的诸多因素综合权衡才有意义。再次,政治文化的多层次性、复杂性是政治透明的直接动因

提高政治透明度需注意的主要影响因素

二、主要影响因素

政治透明是通过人们对知情权的执著追求,通过不断的抗争得来的。历史上所出现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传统公共治理思想,其实就是政治透明长期以来不能有效贯彻的政治文化根源之一。为有效改变这种封闭状况,为提高政治透明度扫清障碍,我们应该找到其中的影响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1.主观因素

首先,政府的真实态度。政府态度是影响政治透明的主要动因。政治透明的主要责任人是政府,而且政府信息的产生也主要来自政府机关,政府信息公开的数量、质量和时间限定完全取决于政府的真实态度。如果政府在信息公开中消极应对,而且没有制度化规则的制约,那么政治透明是难以实现的。或者有的政府就完全是为了迎合上级政府或公众的兴趣和爱好,而拿出一些无关紧要的信息来欺骗视听,换取公众信任,那么这样的透明就属于作秀,因为本身就不透明,人们从中也得不到有用的信息。因此,政府的真实态度是影响政治透明的关键所在。

其次,公众的知情需求状况也是影响政治透明的主要因素。从宪法权利的角度来衡量,公众知情是一种应然权利;从公民当家做主的角度衡量,公民既然是主人就应该有主人的当然权利,对治理者的选拔和任免要有一定的了解,并且治理者还应该主动向主人报告工作。但是,即使在所谓民主制度很完善,甚至在民主制度相当发达的地方,人们对这些权利也是听而不闻,甚至是漠然。人们可能忙碌在维持生计的活动中,对知情与否没有内在的驱动,除非与自己利益及其相关的政府信息公众去积极争取之外,其他的政府信息是不会特别关心的。西方国家政务公开法律法规的出台,是经过了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才取得的,不是民主制度本身自然诞生的。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政府信息提出新的要求,最终有了很多国家政务公开法律制度的实施,有了政治透明度的切实提高。因此,要真正提高政治透明度,要有政府真实的开放态度和公民知情权利意识的双向互动,只有政府和公众经历权利方面的互动过程,才能使公众的参与意识和知情意识逐步提高。

再次,政府部门和公民双方的共同努力。政府的政务公开和公民的知情需要是相辅相成、互相依存的,仅仅有政府的公开而没有公民的参与,这种公开是无意义的;仅仅有公众的知情需求而没有官员的响应,知情权利也得不到实现。只有当公民和官员共同努力,政治透明才会有真正意义。只有官员认为政府信息公开是公民应有权利的时候,政府官员才会主动地、不折不扣地将政府信息自觉地公布出来,而不是抱着恩赐的态度;只有公民认为政府给自己提供公共信息是政府应尽的职责的时候,公民才会主动地要求政府公布自己所应得的政府信息,当这种权利不能得以满足的时候会自觉地争取。这两种力量的共同作用,才会真正提高政治透明度。

2.客观因素

首先,政治民主化是政治透明的内在动因。社会与国家的关系是社会决定国家,国家反作用于社会。权力是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核心,国家产生于社会而又高于社会。但是,这种情况正在不断改观,国家开始从高于社会逐步回归到社会之中,国家由社会对立物变成掌握于人民、服务于人民的社会力量。遵循分权管理、民主管理的理念,逐步实现从管制型向参与型的转轨,是政治透明的实践根源。作为民主政治的组成因素,参与机制、竞争机制、制约机制以及法治机制都需要包括公民选举、投票等参与活动,只有它们的协调运行,民主制度才会有所作为。其中政治参与离不开公众,竞争离不开公众对对方的了解,制约离不开公众对竞争者和竞争规则的了解,法治离不开法律规范,离不开法制规范的公之于众。只有这些机制健康运行,民主才可以顺利运行;政治民主制度比较健全,政务公开才能实现,公民的知情权才会实现和满足。可见,政治民主与政治透明之间有正相关关系。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一个程度考量,政治民主也有程度的不同。当政治民主只限于公民选举、投票等活动时,可能公民只会知道候选人的相关情况和选举规则,而其他信息则不会得到。就目前来看,人们对政治透明的考量似乎看到了一方面,而忽视了另一方面。人们只看到政治领导者选举的透明,而忽视了其他的信息知情权,人们在考量政治透明时仅参考这些有限的指标,从而使所得到的透明度与实际要求情况相去甚远。也就是说,民主不能单从口头称呼,也不能从个别因素去考量,而应该根据影响民主机制得以健康运行的诸多因素综合权衡才有意义。

政治民主只是一个内在动因,能够促进政治透明,但不是根本因素,只不过为政治透明提供了政治文化氛围,因为即使在专制社会里也会有开明政治,不管出于什么目的,毕竟有了些许公开成分。不过从政治民主的长远发展来看,政治透明是一个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发展趋势。(www.daowen.com)

其次,经济市场化、全球化是政治透明的经济动因。市场经济是天生的民主推动力量,在这种运行体系下,不讲政治特权,不需要政治保护伞,提倡的是公平竞争和等价交换。它的顺利发展客观上要求打破社会组织结构的单一性,使社会变成相对独立的经济体,摆脱政府的不正当干预,保持更多自由的活动空间。这种社会自治倾向要求国家由过去的管理型向互动型转变,权力运行由过去的政府扩张向社会与公民的自我管理和自觉服从转变,政治权威向民意权威转变。那么政治透明就成为政府理性有限性和“经济人”自私性的重要纠正机制。

在全球化条件下,世界日益呈现出大市场的态势,国际之间的商贸往来日益频繁,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为了便于国与国之间的商贸往来,向外国人提供本国的政策信息成为进行商业活动的前提条件。融入国际经济环境,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方向,也是对政治发展的实际要求,客观上需要对政府信息的管制采取灵活措施。为了发展本国经济,实现综合国力的增强,世界各国正在积极地转变信息封闭的传统思维,走向政治透明。

市场化程度,参与全球经济和社会分工的程度,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政治的发展。国家之间的活动需要国际规则,国际规则的制定需要各国之间的互相博弈,博弈的过程就是各国讨价还价的过程,讨价还价本身也是政务公开的环节所在,因为讨论的过程被新闻媒体报道和曝光,为世人所关注,讨论结果以联合公报形式公之于众,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促进政治透明度的提高。

再次,政治文化的多层次性、复杂性是政治透明的直接动因。现代社会组织的自主性日益扩大,社会成员的自由度逐步提高,出现了多层次、交错性的文化交流格局。政治文化和各种亚文化之间互相碰撞,和现实社会发展相融合,产生出新的政治文化亚种。同时,在政治文化的不同层面,也产生出很多相互角力的意识。例如,权利意识、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等不断确立和强化,形成经济独立、政治自主的社会群体,为政治透明度的提高提供了有力文化支撑。尤其是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利益主体和利益关系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决定了人们从业方式的多样化。从业方式的多样化加剧了人们思想文化、价值取向、精神需求等的变异,人们的社会需求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变性,对外呈现出相应的复杂性。文化要求的多样性、多变性、复杂性呼吁政治信息的公开化。政治信息的公开化一方面可以方便人们对政府活动的监督,保证个人和组织利益不受侵害;另一方面也使政府的服务与公众的参与和监督获得了客观前提。

第四,转型期的国家制度建构不成熟,客观上要求政府提高透明度。透明“度”与公众的要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造成政府不透明的实际存在,为政府工作带来两难境地。由于信息不对称,旧制度影响依然,新制度尚没有形成制度文化,而政府信息的公布必然为社会上部分人带来利益,而大部分人由于信息流通不畅或由于技术原因得不到收益或者受到损失,这样就会引来公众不满。此时政府所能公布的信息内容与公众要求之间的差距可能会造成对政府的偏见,从而影响到政府透明度的评价结果。在此种情况下,政府除了在信息发布层面加大努力外,还要通过一定的渠道取得公众对其的信任和理解,避免由于误解而造成对政府的外在压力,而这些渠道其实就是政府透明度的不断提高。透明度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大多数人的信息需求,化解群众不满情绪,使政府在误解和被动中摆脱出来。

除了上述因素之外,还有其他的层面会对政治透明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当政府刚刚建立或者历史不是很长,并且政治制度不是很成熟的时候,政治透明度的提高会有一定的滞后,或者是经济文化的不发达,管理体制不完善,现实的国际政治环境促使政治体系本能地维护政府信息的神秘性;民主政治的建立是政治透明的动因,但是处于民主政治建立过程中的国家,其民主习惯和民主文化的形成需要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此时,人们对政治透明的认识尚处于初始阶段,政府与普通人一样需要一个认识过程。另外,政治的不断发展,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有些政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政治透明度,但是,人们的认识水平客观上对政府的透明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在评价上始终使政府处在不利或透明度评价不高的位置。不过这种公民与政府之间关于透明量与质的博弈过程,其实就是政府透明度不断提高的过程。现实生活中的公众对政府透明度提高感觉不明显,是因为这种变化是细微而难以感知的,不过将这种变化置于相对较长的历史进程来考量,其进步就可能是巨大的。不过,当高度民主建立的时候,政治透明也就成为当然的事情。再如政府权威的构建、效率的提高都会不同层面地通过增加政府透明度来实现,而这些因素也可能间接地成为政治透明的促进因素。

当今世界电子政务等技术因素的发展,客观上也为公民参政、政治透明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手段和公开渠道。但是,电脑的普及,技术的掌握,垃圾信息的处理与加工、筛选则需要一定的人力投入和智力、技术支撑。不过政治透明的推动力量是一方面,人们的关注深度和接触广度是影响政治透明度的另一方面,因为大量政务信息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展现出来,如果人们只是将注意力集中于垃圾信息,那么政务信息的了解广度就会受到影响;各种报纸、媒体刊出的政务信息因为人们关注的程度不够而造成大量信息被忽视,导致政府透明得不到与实际相符合的评价结果。

当然还会有技术层面的原因,例如,为保证信息真实,政府部门应该尽量减少信息流通的环节,避免信息失真。在现实社会,政府在信息技术上占据优势,网络技术的发展彻底改变了政府透明的状况,通过网络和透明的制度以及强化管理,实现了阳光作业,避免了暗箱操作。网络给人们提供了一个突破时间、空间限制的虚拟世界,地域概念日趋弱化,使国家、个人和企业都需要开放,与传统的封闭性形成了反差。在这种情况下,百姓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到国家的大政方针,了解到政府官员的活动情况。电子技术的发展为人们参与政治过程提供了技术支持。阳光管理是必需的,但是,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对待,不能盲目地一拥而上,更不能将客观条件当做逃避透明或公开政务信息责任的理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