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加强宏观调控:果品产销组织化研究

加强宏观调控:果品产销组织化研究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8.3.2加强宏观调控1.按专业化原则制定和实施果品产业布局政策各种果树及不同品种对自然生态环境的要求不同,不同的树种、品种在特定的具备其正常生长和发育良好的自然条件的地区栽培才能获得上乘的果品质量,并能以低的生产成本获得高的经济效益。将不法商贩拒之门外,使其无可乘之机。政府应充分借鉴和利用WTO各成员国的普遍做法,用足WTO中的“绿箱”政策、用好“黄箱”政策,加大对果农合作组织的支持力度。

加强宏观调控:果品产销组织化研究

8.3.2 加强宏观调控

1.按专业化原则制定和实施果品产业布局政策

各种果树及不同品种对自然生态环境的要求不同,不同的树种、品种在特定的具备其正常生长和发育良好的自然条件的地区栽培才能获得上乘的果品质量,并能以低的生产成本获得高的经济效益。在新形势下,应采取非均衡竞争战略,充分发挥我国果品在自然环境方面的比较优势,把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区做强做大。2002年农业部发布了2003~2007年优先发展的11种优势农产品及其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其中,长江上中游、赣南湘南桂北和浙南闽西粤东等三个地区被列入我国柑橘优势生产区域;渤海湾和西北黄土高原被列入苹果优势产区。在这一基础上,应继续制定和扶持其他时令水果和特色水果的优势区域,充分利用比较优势取得市场竞争优势。在制定果品优势区域时,应全面考虑优势区域的生态条件是否符合具体果品的最适宜区的生长指标和优势区域内的果品产业是否有良好的基础。在采取扶持政策时,应以促进优势区域果品生产的专业化为主要目标。在国家优势果品区域布局规划出台以后,各优势果品产区也应该及时地根据国家区域布局规划,调整当地的果品生产布局。如陕西省就根据国家的总体规划和本省区域规划成果和生产的实践,制定出了在渭北黄土高原建设优质鲜食苹果、酥梨生产带;在关中和渭北南沿建设专用加工苹果生产带;在黄河沿岸和泾河流域建设红枣生产带;在秦岭北麓和汉江流域建设猕猴桃生产带;在汉中盆地、秦巴山地建设柑橘生产带;在中小城市周边地区建设设施和特色水果生产带的果品产业布局规划。在果品产业规划布局的同时,还应积极落实各项对优势区域的扶持政策,逐步形成科学合理、各具特色的果品生产布局。

2.按照规模化原则制定果品产业组织政策

(1)农资生产企业的改造和创新

农资生产企业围绕着建立企业战略联盟进行企业的改造和创新。目前,我国的化肥农药等原材料生产企业不论在开发创新能力、企业经营水平还是市场竞争机制等方面,在进入WTO以后受到的冲击都很大。因此必须尽快进行重组改造与创新。

第一,企业整合。我国原材料生产企业多而散,集中度低,造成技术力量分散,资金不能集中,因而难以进行有效的研究开发和产品创新,在这种状态下很难与国际原材料跨国公司竞争。因此,实行规模化大生产是原材料行业的一条必由之路。但是这些企业的联盟及整合、重组是在市场条件下的企业行为,近千万家中小企业只能依靠市场规律使用经济杠杆去扩大企业规模

第二,制度创新。制度创新,关键是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无论是新建立的大型农资生产企业集团,还是保留不变的生产企业,都应以现代企业制度“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十六字总体要求,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WTO的有关规则进行资源、资产和资本的改制、改组。对于条件成熟的企业,应择机在境内外上市,使之成为科学、规范的股份制公司。

(2)农资流通企业的创新

农资流通企业在开展农资连锁经营的同时,在经营上还需进一步创新。

第一,观念创新。要转变合作就是自身利益流失或被对方控制的观念,按照市场经济的运营机制大胆创新,通过收购、改组、兼并等方式在系统内建立不同方式的联合合作形式,按照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实行产权多元化,形成具有现代营销领先水平和高度文化内涵的大型农资流通企业集团。同时与生产厂家整合,充分优化资源配置,盘活各自资产,使之产生最大的利益。

第二,管理创新。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包括赊销管理制度、货物发运管理制度、货款回收管理制度、业务洽谈管理制度、售后服务管理制度等。做到每项业务都有章可循,每个环节都有标准可查,通过完善的管理体系,明确管理层次及其职责、工作标准和工作流程,将目标市场和市场目标、管理人员和业务员、经销商、市场信息以最佳方式组织起来,使企业所有部门和员工紧密地协作,充分发挥企业的整体攻防能力,最大限度地占领市场,实现最佳的营销目标。

第三,营销方式创新。原有的经营网络已不适应新的流通体制要求,新形势要求快速反应,扩大辐射面,提高市场占有率。所以企业应改组基层农资部门,采取不同形式直接延伸服务和销售,减少经营环节,形成内外并举,城乡结合,点多面广的农资经营网络体系,引入超市等先进的经营业态,采取连锁加盟经营、特许经营等,实行错位竞争战术,尽量避开正面竞争。并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外一些先进技术手段,实现从订货、仓储运输、库存、分销直至配送给最终客户的整个业务流程的优化。将不法商贩拒之门外,使其无可乘之机。

第四,服务创新。服务是有形产品的延伸,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更大的利益和更好地满足,越来越成为产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资企业需要成立专门的农资服务机构,针对当前农资商品更新快的特点,加大科技服务力度,积极向农民介绍有关农资使用知识,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满足他们的要求,在农民心目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www.daowen.com)

(3)促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第一,转变政府领导的观念,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果农合作组织的产生和发展是广大果农的客观需要和现实选择,是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中的一项制度创新。从实际情况看,由于我国过去在这方面有过深刻的教训,因而政府部门的部分领导在发展果农合作组织的思想认识方面还存在一些顾虑和担心。在农村经济的发展条件和政策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的情况下,只要本着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和积极稳妥的态度,切实加强政府的领导和引导,加强法制建设,果农合作组织就一定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同时,果产区政府应转变只注重龙头企业的发展,追求政绩的想法,应充分认识到果农合作组织在提高龙头企业实力和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加强政策扶持。果农合作组织是果农自愿组织起来开展互助互济的合作经济组织,不同于一般的工商企业。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扶持果农合作组织就是扶持果业和果农。而在发展果农合作组织上,政府应明确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的扶持措施。入世后,面对农业产业化和合作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政府对支农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向应做出相应的调整。政府应充分借鉴和利用WTO各成员国的普遍做法,用足WTO中的“绿箱”政策、用好“黄箱”政策,加大对果农合作组织的支持力度。此外,果农合作组织是一种非盈利性组织,政府应制定一些扶持这类组织的税收优惠政策。

(4)果品产后流通组织的发展措施

第一,多元市场流通主体的培育。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市场主体在公平竞争条件下的激烈竞争才能保证市场效率提高。因此,逐步形成多元果品流通主体的平等竞争格局,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关键。1978年实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重新奠定了农户家庭作为农业生产基本组织单元的地位,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微观经济主体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而1984年的果品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则是果品价格逐步放开,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范围日渐扩大的过程。然而,两项改革的深化却呈现出一些新的矛盾,即:在果品流通体制改革中,忽视了果品流通组织的创新,果农家庭作为果品生产经营的基本组织单元并不能支撑起日益扩大的市场。同时,传统的流通组织(供销社、果品公司等)也不能适应农村经济由封闭到开放的需要。因此多元果品流通组织的培育,是进一步促进我国果业发展的需要。

市场主体是市场运行的微观基本经济单位,它具有独立的市场地位和自主经营权力,能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对市场供求、价格等信息变化做出及时反应,独立自主地进行决策。市场主体发育是市场体系的基本要素,也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现阶段,我国专业从事果品流通的市场主体除一些规模较小的果品加工、运销龙头企业之外,绝大多数果品还是依靠果农自己销售。多数果农在农忙时从事果园管理,果品采收之后销售自己的果品,果品在生产、销售上分工的不明确使兼业果农不得不一心二用,不能专心地将自己的资源投入到果品生产当中去。因此,果品流通市场主体的多元化发展还需政府做出更大的努力。政府在鼓励工商资本参与果品流通以外,还需通过建立灵活的土地流转机制促进果农的分工和分化,培育大批果品运销大户。

第二,果品流通协会的发展对策

首先,恢复行业协会的民主性质。借鉴WTO规则及国外经验,政府应逐步减少对行业协会的行政管理,加强对行业协会的监督管理。取消行业协会的成立审批和业务主管制度,恢复行业协会的自主抉择、自我管理的民主性质。

其二,扩大行业协会的覆盖范围。与工业产品行业协会和国外农产品行业协会不同,目前我国果农数量大、规模小,要将全国的果农直接组织起来加入协会的难度相当大。因此,应在果品产后流通组织整合的基础上,建立全国性的果品行业协会,形成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龙头企业和地方各级协会代表入会组成的全国性果品行业协会。

其三,加大对果品行业协会的支持力度。除立法支持外,还需要附以必要的资金支持。由于农产品类行业协会与工业类行业协会不同,其职能和作用具有明显的外部性,而且效益外溢非常明显。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其的资金扶持力度。根据世界贸易组织有关农业协议的规定,对行业协会、商会等中介组织开展技术推广、教育培训、市场调查、产品展销等活动,政府可予以资金支持。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他们也正是通过这种方法来扶持农产品行业协会的。

3.按照多样化原则制定果品产业结构政策

在我国果品产业发展中,果品品种结构不合理是主要问题之一。果品结构的不合理,不仅难以适应果品周年需求的特性,也不能适应人们对果品的多样化需求趋向。因此,在制定产业布局政策的基础上,应按照多样化原则合理搭配果品的早、中、晚熟各品种,进一步调整果品的品种结构,大力发展早、中熟品种,增加加工品种的栽培面积,有计划地推进果品品种的更新换代。此外,还应在适宜区增加各种特色果品的栽培面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