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果品生产标准的实施过程与果品产销组织化研究

果品生产标准的实施过程与果品产销组织化研究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3.3果品生产标准的实施过程我国果品生产的区域化、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使果品销售越来越依赖于销区和国外市场。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之后,果品市场竞争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果品竞争逐渐从价格竞争转变为价格、品质、品牌等全方位的竞争。2.标准化的作用是提高果品质量、创建果品品牌、扩大出口的基础和前提加入WTO之后,果品质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果品出口增长的主要问题之一。

果品生产标准的实施过程与果品产销组织化研究

2.3.3 果品生产标准的实施过程

我国果品生产的区域化、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使果品销售越来越依赖于销区和国外市场。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之后,果品市场竞争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果品竞争逐渐从价格竞争转变为价格、品质、品牌等全方位的竞争。提高我国果品市场竞争力,还需依靠果品生产标准化。

1.对标准化的基本认识

关于标准化的内涵,在国内大致有四种观点。第一种观点从克服农产品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增加市场效率,促进市场发育的角度,将标准化概括为,“农业标准化是以科学研究成果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基础,运用标准化原理,把实践证明确有增产、增收效果的办法等以科学化、规范化的形式固定下来,制订标准,将这些标准贯彻实施,并对其实施过程加以检查监督”。

第二种观点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将农业标准化概括为:“运用简化、统一、协调、选优原则与方法,实现农业生产的指标化、规范化、科学化,达到高效、低耗地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与质量,协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以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种观点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角度,认为,“农业标准化是指按照市场的需要,采用质量标准监控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向消费者提供合乎标准的、高质量的农副产品。农业标准化,就是遵循‘统一、简化、协调、选优’的原则,对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通过制定标准和实施标准,促进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和经验迅速推广,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第四种观点认为,“农业标准化是以农业实践经验为基础,运用简化、统一、协调、优选的原理,以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为依托,为农业产业建立健全规范的工艺流程和衡量标准,并通过制订标准和实施标准,使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都纳入标准生产和标准管理的轨道。建立和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的目的,是指导、规范农业产、加、销等全部活动以提高农产品及其加工制成品的质量,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实现经济、生产、生态、社会效益最大化”。

本书认为,果品生产标准化是按照市场需要,以提高果品市场竞争力为目的,将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和经验,按照可持续发展和“统一、简化、协调、选优”的原则,转化为能有效规范果品生产、有利于提高果品品质、实施成本低的操作规程和技术指标。利用这些相互配套、完整地标准细则,对果品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进行严格监控,确保果品质量和安全。

2.标准化的作用

(1)是提高果品质量、创建果品品牌、扩大出口的基础和前提

加入WTO之后,果品质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果品出口增长的主要问题之一。制定果品标准化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保护消费者的合法利益,保护环境。但在国际贸易中,世界各国为了保护本国生产者利益,纷纷利用果品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来限制进口,形成了以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合格评定程序和标签标志制度为主要形式的国际贸易技术壁垒。因此,我国果品要突破技术壁垒,在国际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必须要通过果品生产标准化来提高果品品质,创建果品品牌。果品标准化通过符合实际的,先进、合理、可靠、可操作的果品生产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能有效地保证果品质量的普遍提高,为培育优质果品品牌、扩大出口奠定基础。

(2)有助于科学技术推广

果品生产标准是在科技成果和经验结晶基础上制定的,其本身带有科学性、经济性和可验证性。因此,通过标准化活动,可以对孤立的科技成果进行再创造,制定成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果品生产技术和管理标准,对果品栽培管理技术进行科学的规范。通过标准化活动,可以使最新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3)是促进和规范果品生产的重要手段

果品标准化是果业发展的技术基础,是衡量果品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的尺度。果品生产标准化融技术、经营、管理于一体,将果品生产技术推广和应用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程序化。因此,果品生产标准化制度是规范果品生产的重要保证。

3.果品生产标准化的内容框架

从产销链角度分析,果品生产标准化的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生产环境和生产资料标准化

果品生产无论如何进行,都离不开特定的生产环境和种苗、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生产环境和生产资料对果品品质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是决定果品产量高低、质量好坏的决定因素。要实现果品的绿色、无公害生产;在生产环境方面,必须实现环境污染状况的标准化、不同果品品种生产区域的标准化以及生产环境建设的标准化;在生产资料方面,必须要按照无公害果品生产的要求对生产资料进行严格使用。

(2)生产技术标准化

生产技术标准化是指将复杂、先进的果品栽培技术转变成果农易学、易懂的栽培技术规范,使果农能按照技术规范生产出符合销售标准的果品。由于各地的自然环境和销地市场对果品质量的要求不同,因此应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和目标市场的具体要求,制定出适合当地条件的栽培技术规范。

(3)质量标准化

果品质量标准化分为内在品质标准化(营养性标准、可食性标准、安全性标准)和外观标准化(种类、级别、形状、颜色、大小、重量)以及包装、运输、贮藏标准化等。果品质量标准化不仅是形成果品品牌的重要保证,而且能大大降低果品产销间的交易成本。

img7

图2.4 果品生产个环节标准化关系

果品生产是一个自然再生产过程,果品品质的形成受到来自生产环境、生产资料、生产技术的综合影响,因此,果品生产标准化涵盖了果品产前、产中和产后各个环节,并且是一个环环相扣、紧密联结的整体。质量标准化是果品生产标准化的最终目的;果品质量的标准化是在生产环境、生产资料、生产技术等标准化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它们共同奠定了果品质量标准化的基础,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2.4所示。(www.daowen.com)

4.果品标准的实施难点

(1)相关体系未完善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标准化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农业标准、检验检测以及认证认可等三大体系的框架已基本形成,实施农业标准的范围也日益扩大。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总体而言,我国农业标准数量较少,不完善,配套性差。据统计,目前我国市场上销售的农产品种类有1 000多个,但已有农业标准所涉及的农产品种类不足200个,特别是农药残留安全限量方面的标准严重缺失。已有的农业标准多集中在农产品的产前和产中环节,产后标准和系列标准较少,这已成为我国农产品上档次、创名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制约因素。有时同一种农产品的质量标准、生产技术规范和产地环境标准往往不配套。

其二,果品质量监测手段落后。果品的农药残留等问题,一直是我国果品出口的一大瓶颈,也是满足人们食品安全需求的一大障碍。然而,我国目前的果品质量监测手段大部分还停留在眼看、手摸的感官评价阶段,检测结果难以达到快速、准确,不利于果品标准的顺利实施。

其三,果品认证还需规范。由于不同标准体系的检测、管理分属于不同的机构,使认证的权威性降低。认证过程中的乱收费,走“后门”,执行不严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挫伤了经营者依照标准生产的积极性,降低了消费者对认证产品的信任度,使农业标准化工作大打折扣。

(2)果品产销链专业化趋势

伴随着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果品产销链也逐渐呈现出较强的专业化发展趋势。虽然果品生产的产中各环节由于监督和度量成本较高,制约了这些环节的分工,但是,果品产前的生产资料供应和产后的加工、包装、运销等环节已经与产中环节相分离。从国内外农产品产销链的发展趋势来看,现代农业中农产品产销链各环节的专业化程度正在逐渐提高,分工愈加明显。不仅许多农场仅专业生产一种农产品,而且,农产品的产前、产后的各种工序已与产中环节分离,就是产中部分的重要工序也开始逐渐由许多为农业服务的专业公司承担,形成了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先前由一个农场完成的各种农活,现在则逐渐由许多专业服务公司完成。

果品产销链诸环节的专业化趋势,使得参与果品产销链的市场主体逐渐增多,各环节之间的交易频率逐渐上升,这对于需要果品产销链统一实施的果品标准来说,产销链之间增加的协调成本将会阻碍果品标准的实施。

(3)果品标准多样化

果品标准在果品产销链的生产和管理过程中起到协调和纽带作用。统一的标准确实能很好地对产销链各环节进行协调,减少产销链整合的成本,但是,我们所拥有的标准并不是唯一的。目前我国存在着不同标准体系,即有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又有无公害产品标准、绿色食品标准和有机食品标准等,而且分级标准也各不相同(如同类果品可分为准入级、专卖级和出口级等)。由于缺乏统筹、规范和信息沟通,各类标准之间相互冲突甚至矛盾的现象仍然存在。

在果品标准众多,果品产销链各环节专业化程度和独立性逐渐提高的情况下,果品产销链各环节究竟应按照哪一个标准进行生产就成了主要问题。果品产销链各环节按照不同标准进行生产都要进行不同的投资,比如为熟练掌握某一标准而进行的人力资本投资、为达到某一标准而进行的专用设备投资等等。这样,产销链各环节很容易形成实施某一标准的专用性成本。在果品产销脱节,产销链各环节交易关系不稳定的情况下,果品产销链的任何一次重新组合都可能因为实施标准的变化而增加某些环节的成本,增加标准实施的难度。

(4)农户小规模、分散经营

1978年以后,我国重塑了家庭承包责任制这一农村经济组织的微观基础,农民重新开始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小规模生产。小规模家庭经营虽然适合果品生产的特点,但却与果品标准化统一实施的要求相差甚远。

首先,农户分散的独立生产决策会因为经营的果品品种杂乱,增加产后环节果品分级、分装的成本。

其二,小规模分散经营,增加了统一实施标准生产规范,尤其是在防治病虫害方面进行统一行动的难度,因为病虫害的防治需要一定区域内的农户统一行动才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其三,随着消费者对果品需求层次的逐渐提高,安全、绿色、优质果品的生产已是大势所趋,这对果品的生产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小规模经营的农户由于资金和技术限制,一时难以达到标准化生产所要求的生产条件。

5.果品生产标准化与果品产销组织化的依存关系

果品生产标准化是生产环境、生产资料、生产技术、果品质量等各方面相互衔接、配套的统一体,果品生产标准化的实施需要参与果品产销的各方进行紧密而稳定的衔接。但是果品产销诸环节都是相互独立的产权主体,这一现实条件给果品生产标准化的统一实施增加了难度。而果品产销组织化是参与果品产销各环节的市场主体相互衔接、相互协调的过程,这种衔接和协调正是实施果品标准化所必需的。同时,在果品产销组织化过程中,也需要依据果品生产标准化进行衔接,从而降低交易费用,提高果品产销组织的运作效率。因此,果品生产标准化与果品产销组织化是一个相互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统一体。

(1)果品生产标准化是果品产销组织化的需要

果品产销组织化是对果品产销链诸环节进行整合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统一的技术和广泛的协调,而果品生产标准化正是产销组织进行统一和协调的方法和手段,它能保证果品产销组织运行的高效率、低成本和果品的高质量。首先,提高果品品质需要果品生产标准化。果品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一系列综合技术标准是保证果品质量的根本,它不仅能克服果农生产的盲目性,而且能完成果品产销链的有效衔接,达到先进科技成果迅速转化,生产出优质高效、适合市场需求的果品。其二,果品产销组织化过程需要按照果品生产标准进行统一生产资料供应、统一播种、统一灌溉、统一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采摘、统一加工、统一质量管理、统一销售。其三,果品产销组织化的全过程控制需要果品生产标准化,果品产销组织化是果品生产专业化和集约化的过程,要求果品产销处于一个可控的状态。建立果品标准监督体系,其目的是为了强化监督、检查和执法,加强对果品产销全过程的控制,打击假农资事件发生,保证果品的清洁生产,强化果品优质优价政策的落实,使果品经营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果品产销组织化是果品生产标准化的实施载体

果品生产标准化不仅是果品产业发展的内在需要,而且也是进入WTO以后提高我国果品市场竞争力的有效保证。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果品标准化的落实必须从政府行政干预转化为市场主体的自发行为,而果品产销组织化过程就是果品产销组织各环节市场主体为了提升整个产销链的市场竞争力,将果品标准化在果品产销各环节贯彻、落实的过程。首先,果品生产标准化只有通过果品产销组织化才能真正得以统一和普及。通过行政手段来推行标准化难免会因为标准的滞后、机会主义行为以及标准的适应性等问题,阻碍标准化的顺利实施。而在果品产销组织化的过程中,产销诸环节自发按照市场需要执行的标准化则能真正提高各环节的生产效率和收益,使标准化的实施转变为一个自发过程。其二,果品产销组织化能有效促进果品生产标准化的发展。果品生产标准化研究、推广是一项周期较长、投资较大的工程,具有准公共物品的属性,较强的外部性无疑增加了政府在标准化研究方面投入的负担。通过果品产销组织化实施果品生产的标准化则能促进果品生产标准的商品化,形成产销组织化和标准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