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清末民初中国武术文化的发展及对外传播

清末民初中国武术文化的发展及对外传播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精武体育会与武术文化的对外传播近代对中国武术向国际传播作出贡献最大的是精武体育会和中央国术馆。精武体育会创建于1910年7月,其前身是陈英士、霍元甲创办的精武体操学校,后改名为精武体育会。精武体育会下设技击部,专门负责传播与推广武术。精武体育会国际传播的成功之处在于注重技术传播。精武体育会还“不争门户长短”,熔南北于一炉,改“固袭宗法,师徒秘传”为“公诸于世,团体传授”。

清末民初中国武术文化的发展及对外传播

一 精武体育会与武术文化的对外传播

近代对中国武术向国际传播作出贡献最大的是精武体育会和中央国术馆。精武体育会创建于1910年7月,其前身是陈英士、霍元甲创办的精武体操学校,后改名为精武体育会。

精武体育会下设技击部,专门负责传播与推广武术。1910—1920年间,主要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传播,各地陆续建立起了精武分会。1920年之后,精武会开始着手建立海外分会,扩大范围,很快就遍及了东南亚一带华人较多的国家和地区。1920年,越南西贡成立精武分会,同年9月新加坡分会成立,接着,吉隆坡、爪哇、三宝垄相继建立了精武分会组织,开展活动。新加坡、吉隆坡、槟榔屿等地区还成立了精武女子会或女子部。据不完全统计,到1929年,精武会已有42个分会,总会员数愈40万。精武体育会国际传播的成功之处在于注重技术传播。在武术技术方面,精武会总部负责委任各地分会技击科(国操科)主任,并派武术教员与当地武术教师一同执教,印发武术教材,统一总部开设拳械项目的教范。各地分会选举人员到总部学习,学成后回所在分会执教。注重技术传播使武术在各地能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www.daowen.com)

精武会是近代传播武术最成功的群众社团组织,其之所以成功地向国际传播,在于精武体育会以振兴中华为宗旨,高举“爱国、修身、助人、正义”的旗帜,从而在海外得到了华人华侨的大力支持与响应。另外,精武会特别注重海外的技术传播,注意培训各个分会的教员,加强了总会与分会之间的技术交流。精武体育会还“不争门户长短”,熔南北于一炉,改“固袭宗法,师徒秘传”为“公诸于世,团体传授”。去掉了影响武术传播的主要因素,把武术包含的主要内容都展现在了世界大众面前。据文献记载,其技击术名目中就有黄河流域拳术66套、兵械89套、空手入白刃6套;长江流域拳术7套、兵械18套;珠江流域拳术39套、兵械8套。传播内容的丰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适应不同的传播对象,从而达到广泛传播的目的。值得一提的是,精武体育会提倡女子武技,1917年特别成立了“精武女子模范团”,不久又扩展为“精武女子体育会”。这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武术传播的对象,在大范围内增加了传播的效果。在这一方针的指引下,香港、新加坡、吉隆坡等地,相继成立了精武女会或女子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