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武术卫生学研究
武术自产生以来,其强身健体的功效一直受到广大民众的青睐和重视,如五禽戏、太极拳都是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清末民初,中国人民深受列强和清政府的双重压迫,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生活条件极其匮乏,尤其是鸦片的传入,更加危害了民众的体质,一度中国人民背负着“东亚病夫”的沉重屈辱。因而越来越多的有志之士提倡武术的强身健体价值,倡导学习武术,提高民族体质,加入反抗列强、强种救国的民族救亡行列中。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中,武术的健身价值得到了研究者的特别关注,1935年3月17日《国术周刊》第4期载:“运动考,卫生之要素也。然运动而抵及一部,则其益小,运动而能普及全体,则其益大。又运动稍涉滞呆,终不如有天然活泼之为优,此固不待言。而习者知,彼国术之运动,能普及全体,而又有天然之活泼者。……国术与医学:人身之衰弱与疾病,以不运动为最大原因,若练习国术,能增长神气,调和血脉,大可强种强国,小可却病延年,为强身最良之不二法门,身强则种强,先天足而后壮,种族强壮,则国家必强,外人目我为东亚病夫,所患何病,曰,弱病也,今日之国术,即疗弱之妙术,故国术为医学化也。”
民初就有人提出“一变致用之志,而以武术为卫生之方”(31),从强健体魄、防病祛邪的角度来认识武术的特殊作用,在西方体育盛行的年代,说明武术与近代体育的一致性。北京体育研究社1919年《呈教育部请定教材文》认为,我国拳术为“最好之运动法”,并从健身角度列举了武术的八大优点:使人全体内外平均发育,得精神之修养,增进智慧,陶冶性情,便于锻炼,富于应用,材料丰富,长幼咸宜。从卫生学的角度对武术强身健体功效作了明确的肯定。并且效仿西方体育的开展方式组织武术活动。(www.daowen.com)
当时根据武术拳种的特点,有人从健身角度将武术重新分门别类,如形意拳、八卦拳、八极拳、罗汉功,被列为“强健筋肉,发展体力”类;少林十二式、太极拳、各种内功,被列为“流通气血,强健精神”类;各种运动捷速、跳跃便利的长拳,被列为“活泼肢体,敏捷思想”类。(32)这种以锻炼身体为标准的分类方法与古代的各种分类方法有所不同,但从分类上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先人的聪明才智,武术是各个流派的一个总称,它包含了丰富的内容,研究者利用武术对不同身体机能的促进作用为分类依据,既有对武术进行分门别类的效果,同时对武术卫生学的研究也作出了充分阐释。外家拳重外在身体练习,内家拳重内在修养的养成,这种分类得到了普遍的承认,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武术发展的新趋向,也从侧面促进了武术卫生学的发展。
民国时期,对武术强身健体价值的呼吁与研究,加快了武术卫生学研究的脚步,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普及和推广武术,不仅有利于武术的继承和传播,也大大提高了中国民众的身体素质,挽救了中国颓废一时的精神风貌,使武术为国所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