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了解和探究武术科学化的发展历程,首先必须理解什么是“科学”的涵义。“科学”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科学除了具有实证性质的自然科学,还包括社会人文学科;狭义的科学则主要指实证科学。武术科学化过程奠基于实证研究,以实证研究为内容,科学无疑更多指向武术物理、数学、生物力学等对象的世界。(www.daowen.com)
中国武术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不断融合了军事学、力学、生物医学等各方面内容,虽然没有形成系统的科学理论,但武术在潜移默化中被人们接受,并默认为是一种符合人体健康需求以及技击科学的一门技术。直到民国时期,有人提出:“今之世界,科学世界也,科学之于世界,犹脑髓之于人身,无脑髓,则人身无精神,无科学,则世界无文明。……故所谓武术,亦新文明之一种元素也,亦可曰一种科学也……”(2);“像信口乱谈,那种漆黑一团的诀语了,我们要打破这种疑团,而显露真武术本相来,非借助近代的科学,是无济于事的。这种语言,好像说得太过,其实就在昌明都会里,便有光怪陆离的事实。这种障碍,在国术界本身,为学术发展起见,实有鸣鼓而攻的必要。所以国术科学化,为现代国术师迈进的方案。”(3)人们开始意识到科学的重要性,认为世界的存在与发展就是因为科学的存在,科学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内驱动力,并强调一旦科学毁灭了,世界就没有文明可言,就要回到蛮荒时代。同时先人们用发展的眼光、科学的态度对待中国传统武术,呼吁武术也是科学的,是文明浪潮中的一分子。因此,研究武术科学化必然不是独立的,必须将武术放在时代的背景下,用交互式的研究,才能显露出武术科学的本质来。因此部分科学家从力学、几何学、生物解剖学、心理学、运动卫生学、图画学、静坐学,以及武术与人体生理各部位之间的关系等进行交叉研究,并形成文字记载下来,奠定了今后武术科学研究的基础。如,沈维周在《体育》月刊上,发表长达16000字的社论《世界体育标准之太极拳》,结合西方体育理论阐明了太极拳的15大功效。但受条件限制,当时的科学研究仅限于文字阐述,无先进仪器对武术技击作出进一步深入研究,从而使科学研究缺乏一定的说服力。由此可见,伴随着中国局势的巨变,武术在西方文化的催化下,逐渐脱离原始的外衣,与西方文化共存于动荡的历史舞台中,并不断走向科学化、规范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