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清末民初中国体育学校和体育专修科的出现

清末民初中国体育学校和体育专修科的出现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清末民初中国体育学校和体育专修科的出现清朝末年,废科举、办学堂,颁布了癸卯学制以后,各府、州、县纷纷开办学堂,发展很快。例如,上海东亚体育专科学校、上海两江女子体育学校、苏州成烈体育专科学校、奉天体育学校等学校的创办人,都是中国体操学校的毕业生,这些学校又培养出许多体育教师,对我国近代学校体育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清末民初中国体育学校和体育专修科的出现

二 清末民初中国体育学校和体育专修科的出现

清朝末年,废科举、办学堂,颁布了癸卯学制以后,各府、州、县纷纷开办学堂,发展很快。由于开始学习西方和日本设置的课程,各门教师都极为缺乏,体操课更是如此,成为当时突出的问题。清朝学部于1906年同令全国扩大师范学堂名额,并命令各省在师范学堂设立五个月毕业的体操专修科,并开办培养师资的体操专修科和体育学堂。于是,我国开始专门培养体育师资。

(一)清末学校体育师资的培养

1.政府设立的培养体育师资的学堂

(1)四川教育专门学堂。原四川高等学堂,1906年附设体操科,同年12月改为四川体育专门学堂。该学堂学制分为四学期:第一期卒业,可任初等小学堂体操教员;第二期卒业,可任高等小学堂体操教员;第三期卒业,可任重学堂体操教员;第四期卒业,可任高等学堂体操教员。所学习的课程有:国文、数学、生理卫生、修身、音乐、瑞典体操、普通体操、木棒、哑铃、球竿、单杠双杠、木马、舞蹈足球、兵式体操等。该学堂于1912年停办。

(2)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体操专修科。该校建立于1907年,分为优级师范(培养中学教员)和初级师范(培养小学教员),并专门设有体操专修科。体操专修科的课程有:算学、伦理学教育学生理学、教授法、音乐、体操、游戏等。该校教师是日本大森体育学校的留学生陈景鎏等3人。1909年,体操专修毕业学生100人;1910年,两年制体操专修兼英、算专修科毕业生36人;1911年,两年制体操专修科毕业生学生200人。

2.私立的体操学堂

(1)中国体操学校

中国体操学校是留日归国学生徐一冰、徐傅霖和王季鲁于1908年在上海创办的,是私立体育学校中办得较好,开办时间较长的学校之一。中国体操学校的办学宗旨是:“增强中华民族体质,洗刷‘东亚病夫’耻辱”,“提倡正当体育,发挥尚武精神,养成安全体操教师,以备体育界专门人才”。该校有较完备的规章制度,学制分为本科(一年半)、选科(无年限)两种。课程有:国文、伦理学、教育学、兵学、射击术、拳术、武器等,多为翻译日本的教材。该校于1920年由上海迁到浙江湖州南浔镇,1927年停办。1908—1927年,有36届毕业生共1531人。培养出我国近代早期的许多体育家。例如,上海东亚体育专科学校、上海两江女子体育学校、苏州成烈体育专科学校、奉天体育学校等学校的创办人,都是中国体操学校的毕业生,这些学校又培养出许多体育教师,对我国近代学校体育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2)中国女子体操学校

中国女子体操学校创办于1908年,据当时上海《时报》载《中国女子体操学校缘起》说,办校的目的是培养女子体操教师以及建设女子体操教材,并说:“凡校中一切内容,悉照日本体操学校女子部办法,其宗旨再施以适当之教育,养成知识技能完全之女教员,故于实习体操外,尚有足以补助此科之学科。”开办后招收了两班学生,由于当时新学制颁布不久,重男轻女的风气未改,尤其是女子学习体育专业,是为奇事,来学习的人很少,两班合计30人。中国女子体操学校,从1908年开办到1937年,中间曾两度停办。该校培养出我国近代早期的一些女体育家,为我国女子体育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3.民主革命党人办的体操学堂

(1)大通师范学堂体操专修科(www.daowen.com)

大通师范学堂,1905年8月在浙江绍兴府成立,创办人是当时革命组织光复会的领导人徐锡麟、陶成章、龚宝铨等。光复会后来并入孙中山组织的同盟会。大通师范学堂设有体操专修科,分为“普通班”和“特别班”。“特别班”招收会党骨干,“普通班”招收进步青年和会党一般成员。体操专修科的课程有:国文、英文、日文、舆地、历史、教育、伦理、算学、博物、兵式体操、器械体操、琴歌、图画等。兵式体操和器械体操的设备相当完备,“有较高的天桥、极长的溜木、平台、铁杠、秋千、跳远等各种设备应有尽有”。1907年,著名女革命家秋瑾回到绍兴,大通师范学堂的教职员公推秋瑾主持校务。这时教职员和学生共百余人。

(2)重庆体育学堂

重庆体育学堂,1908年成立于四川重庆,创办人是四川省革命同盟会会员杨沧白、梅际郁、周际平,由重庆府中学堂监督,梅际郁兼任体育学堂监督。体育学堂开设的课程是:体育学、教育学、生理卫生、唱歌、徒手体操、游戏体操、轻重械体操、兵式体操等。教员大多是中国同盟会成员,有些人曾留学日本学习体育,特别重视兵式体操,并宣传民主革命思想。(17)

(二)辛亥革命后体育师资的培养的特点

辛亥革命以后,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较快,全国学生人数猛增。随着学校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体育师资,1923年教育改革,体育课的教材改为以田径、球类、游戏为主,更需要培养新的师资。辛亥革命以前,一些培养体操教员的体操学校,大多是私立的,规模也较小。在北洋军阀政府时期,新开办了许多培养体育师资的体育学校或体育科(系),并开始在公立的高等师范设立体育专修科(系),培养中学体育师资,体育师资专业课程也有很大的改革。这个时期体育师资的特点是:

1.数量多,开办时间较长

这个时期,新开办的公私立体育学校或体育系科,主要的就有30多所,开办时间都较长,许多学校或系科从民国初年一直办到1949年以后。如国立和公立体育学校和体育系科有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体育专修科、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体育专修科、广东高等师范学校体育专修科、成都高等师范学校体育专修科、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体育系、辽宁省立师范学校体育系、东北大学体育专修科、北平女子文理学院体育专修科等;私立体育学校和体育系科有浙江体育专门学校、上海爱国女学体育科、广东女子体育学校、中华体育学校、上海东亚体育专科学校、北京私立体育学校、南京师范体育学校、东南女子体育师范学校、兰溪私立浙东体育专科学校、浙江体育师范学校、两江女子体育示范学校、中国体育学校、上海沪江女子体育学校、奉天私立体育专科学校、西南体育专科学校、上海中国体育学校、华东体育专科学校、四川女子体育女校、江南体育师范学校、冯庸大学体育学部等;教会体育系科和学校有上海女子青年会体育师范学校、东吴大学体育专修科、金陵女子大学体育系等。(18)

2.公立高等师范学院开始设立体育专修科(系),培养中学体育师资

1916年,南京高等师范设立体育专修科,这是我国高等师范最早的培养体育师资的专业教育。以后,北京高等师范在1917年、广东高师在1918年、成都高师在1921年,相继设立了体育专修科,培养中等学校的体育师资。高等师范培养体育师资,大大提高了中等学校和高等学校体育教师的质量。

3.按照教育改革的要求培养新的体育师资

1923年把体操改为体育后,体育教材以球类、田径、游戏、普通体操为主,培养体育师资的专业课程,也必须相应地进行改革。例如,由于教育和体育学术的发展,体育专业课程也逐渐增加。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方面,与其他各科相同,培养出来的教师,不仅要掌握体育本身的知识、技能,而且应当是一个教育者,具有大学文化水平,了解整个教育,能为人师表。(19)

民初国人的体育思想已经觉醒,引进体育和传播体育运动更趋于自觉。此时已由前期的被动传入转向主动引进。学校体育运动也被纳入教育宗旨,成为在校学生进修学业所不可或缺的内容,锻炼意识也更加主动。同时学校体育也开始向社会辐射,公众更关心体育和参与体育活动,公众体育社团纷纷成立,并组织参加各种体育运动会和运动竞赛,体育运动在中华大地也出现勃然兴起与迅速燎原之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