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中国传统体育与西方近代体育之间,更多的是表现为一种抵制、一种抗争的话,那么从1927年开始,中国传统体育则在自我反省的基础上走上了借助西方体育而进行自我改造的近代化发展进程。其中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中央国术馆的成立,和在全国建立国术馆系统。
中央国术馆的成立时间,最早应该追溯到1926年。1926年下半年,张之江以西北军总代表的身份被派驻南京国民政府,并任政府委员。张之江在南京时,大力宣扬“自卫卫国、自强强种”的主张,并于同年12月,与李景林、钮永建共同在南京创建了“武术研究所”,后改为国术研究所。1927年3月,张之江争取到国民政府代理主席李烈钧等国民党要员的支持,呈请行政院批准,联合钮永建、蔡元培、孔祥熙、何应钦、于右任、李烈钧等26人共同发起,在原有国术研究所的基础上,正式组建了中央武术馆。同年6月改名为“中央国术馆”。并由张之江任馆长,李景林任副馆长。经费由国民政府拨助。
张之江(1882—1966),字紫岷,河北盐山人。22岁加入冯玉祥部队,历任排长、旅长、师长、绥远都统、西北边防督办。曾任南京国民政府委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等职。张之江淡于政治,钟情于体育和武术,是中央国术馆的第一任馆长、教育部体育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第二届中国人民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委员。张之江曾写有《国术与国难》、《国术考试要览》、《国术与体育》等专著。张之江对体育的贡献主要是对中国武术的保护和提倡,他甚至提出以“武术救国”的口号。例如,他在《国术家要术学并重》的讲演中就曾说过:“我们现在要以国术来强种,要以国术来救国。”在《同胞们速练国术备赴国难》的文章中也说:“国难危急,兴亡有责,凡我同胞,分当救国。救之以道,任侠尚武,发挥国宝,拳勇技击。”张之江在提倡武术的同时,对西方体育一开始采取的是排斥态度,后来才有所转变,认为东西方体育可以互补和兼容。
中央国术馆成立后,南京国民政府又通令各省、市、县,甚至区、村、里,都要相应设立下属机构。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33年底,全国有25个省、市,和300多个县成立了国术馆。各级国术馆受上一级国术馆和同级政府的双重领导,从而形成了一个自上而下、层层节制的国术馆系统。
从当时建立的中央国术馆和国术馆系统来看,我们不难看出它对西方体育的模仿痕迹。即借用西方体育,进行适当的自我改造,以适应社会对体育发展的要求。例如,它有自己的思想文化体系,提出了自己的活动宗旨和目标任务。它有自己的组织体系,建立了一个独立的自上而下的国术馆系统。它有自己的活动内容体系,包括搏击、摔跤、劈剑、刺枪、其他拳术或器械五个大类。它有自己的裁判规则和方法,比如运动员比赛按体重分成五个级别,即:重量级、轻重量级、中量级、轻中量级、轻量级。它有自己的名次录取办法和淘汰措施等等。所以武术从此也能按照西方近代体育的模式召开自己的运动会了。有资料记载,仅由中央国术馆主办的全国武术比赛就有4次。其中第1次是1929年11月在杭州举办的国术游艺大会,共有19个省的400多名武术运动员参加了比赛。前4天是名家表演,后7天为散打比赛。(52)(www.daowen.com)
中央国术馆成立后,“以提倡中国武术、增进全民健康”为宗旨,在武术改革方面主要做了下以工作:
第一,中央国术馆促进武术教学的规范化。国术馆开办伊始,就设有训练班招收学员学习武术。在教学中采取了单人演练(套路)及各种拳、械的对抗练习。后来的国立国术体育专科学校就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第二,促进武术比赛的规范化。其中国术考试分为国考,省、市考和县考三级。影响最大的是国考,国考由中央国术馆主办。中央国术馆曾先后于1928年10月和1935年10月,在南京举办了两届国考。国考的科目分学科和术科两类,包括历史、地理、国术源流、拳术、器械(刀枪剑棍)、劈剑、刺枪等内容。中央国术馆通过组织国术考试,对武术比赛的规则、护具等进行了全面的改革试验。各省、市及许多县也举办了次数不等的国术考试。这些考试在推广和普及武术、促进武术的体育化和规范化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第三,推进武术的整理和学术研究。中央国术馆在1933年组织了中央国术体育研究会,次年又组织了全国统一委员会,创办了多种武术期刊,一些省、市的国术馆也创办了一些武术刊物,各级国术馆还出版了一些武术教材、挂图和专著,促进了武术的现代化。为了给各省、市、县的国术馆培养国术方面的师资,中央国术馆还于1933年成立了“中央国术体育传习所”,次年改名为“中央国术体育专科学校”。学校分国术、体育、军事三部,以造就三者兼备的人才。
在民间,贡献最大的当属王怀琪对中国传统武术的改造成果。王怀琪(1891—1963),中国体操学校第4期毕业生,近代武术家。主要从事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在学校体育界有很大影响。王怀琪出版有多部著作,如《易筋经十二式》、《易筋经廿四式》、《女子八段锦图》、《五禽戏舞蹈图》、《五禽戏图》、《八段锦全图》、《八段锦教授图》;由中国健学社出版的有《八段锦舞》、《八段锦》、《易筋经二十四式图说》、《易筋经十二式图说》等等。早在1913年,王怀琪就开始对中国传统的“八段锦”,参以今之体操动作,改编成《中国十分钟体操》,后改名《中国体操八段锦》。王怀琪还将中国传统的“易筋经”,也改编为《易筋经廿四式》,后又改名为《中国体操易筋经廿四式》。改编后的“八段锦”和“易筋经”,由于其“方法不难,而运动量不过高深,且收效宏远”而受到了学界的普遍欢迎,商务印书馆也曾为此多次再版,以满足社会的需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