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清末民初中国武术文化的发展研究

清末民初中国武术文化的发展研究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精武体育会和北京体育研究社的武术改良活动(一)新文化运动与精武体育会的发展在中国近代史上,精武体育会是一个有相当影响的体育组织,传播武术中,精武会强调不争门户短长,对各流派武术兼收并蓄。为使武术科学化,北京体育研究社提倡吸收西方体育文化的合理成分来促进武术的演进。与马良和精武体育会的活动相比,北京体育研究社更多地关注理论研究和教学改革。

清末民初中国武术文化的发展研究

二 精武体育会和北京体育研究社的武术改良活动

(一)新文化运动与精武体育会的发展

在中国近代史上,精武体育会是一个有相当影响的体育组织,传播武术中,精武会强调不争门户短长,对各流派武术兼收并蓄。1919年,精武体育会成立十周年之际,孙中山欣然为该会的《精武本纪》作序,指出“盖以振起从来体育之技击术为务,于强种保国有莫大之关系”,并亲自题写了“尚武精神”的条幅。(46)新文化运动中,精武体育会对“国术改良”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对于武术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首先,与“新武术”不同,精武体育会并不是从各种武术中抽取一些动作另成体系,而是走了另一条道路,即在保持各种传统武术沿着原有的技术方向发展的基础上,在教学方法等方面加以提高;在组织和活动方式方面,则改变了传统武术旧时单一的以家传或师徒传承为主要形式的传播模式,打破了原有民间各种练武组织所有的宗法或宗教色彩,大量采用了现代体育组织和学校的方式。

其次,精武体育会组织编写了各派武术教材和书刊,使武术产生了更为广泛的社会影响。同时,精武体育会还全面推广现代体育项目,因为在精武体育会传播、推广武术之时,正是近代西方体育文化对中国武术发生巨大影响之际。因此,精武体育会较早地自觉担负起了将近代体育文化与中国武术文化相融合的时代使命,从而推动了中国武术在近代的发展。

精武体育会在新文化运动中开始向全国发展,1918年,在香港成立分会。20年代逐渐发展到东南亚华人社会中,在新加坡、槟榔屿、雪兰峨、吉隆坡芙蓉雅加达三宝垄、马六甲西贡、仰光、西丰、森美兰、怡保、金宝等华侨集中地区,都先后建立了精武会海外分会。在香港、澳门、新加坡、槟榔屿、雪兰峨、吉隆坡等地区,甚至还成立了精武女会或女子部。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29年,精武会已有国内外分会42个,会员40多万人,对武术在新的社会条件下的生存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新文化运动与北京体育研究社的武术改良活动(www.daowen.com)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进一步启迪了民智,沟通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使中国对西方的理解更加深入了一个层次,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新文化运动使民主和科学精神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为使武术科学化,北京体育研究社提倡吸收西方体育文化的合理成分来促进武术的演进。

马良和精武体育会的活动相比,北京体育研究社更多地关注理论研究和教学改革。北京体育研究社成立于民国元年冬,以“提倡尚武精神,养成健全国民,并专事研究中国旧有武术使成系统”为宗旨,1917年组建了“北京体育研究社附设体育讲习所”,1920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北京体育学校,社务改为“纯粹研究体育”,章程则改为“以研究体育,振兴尚武精神为宗旨”(47)。该社的主要贡献有这样几点:

第一,对拳术教学方法的改进,促进将武术列为学校体育课程。该社将每种拳术分解为不同的单式,再按拳路顺序连接成不同的段趟,配以口令,分段练习。实际上是“查照体操教练规程,订定团体教练之法”(48)。1915年4月,该社向第一次全国教育联合会提出了《拟请提倡中国旧有武术列为学校必修课》的提案,建议于学校体操课内兼授中国旧有武术、编定武术讲义,并将旧有武术列为师范学校主课。这项提案获全国教育联合会通过,并随即经教育部明令全国施行。“各学校应添设中国旧有武技,此项教员于各师范学校养成之。”(49)这对武术教学的改进、传统拳法的整理、武术教材的编撰、武术理论的研究阐发等,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918年10月,在教育部召开的全国中学校长会议上通过决议:全国中学校一律添习武术。这标志着旧时基本上衍传于乡村市井的武术活动正式进入学校,成为学校体育课程中的一项内容。时人讨论评论此事称:“教育界能注意于体育,实自此始;吾国旧有武术得加入学校课程,亦自此始。”(50)

第二,与马良等共同发起举行1923年“全国武术运动大会”。民间的武术机构和组织通过举办全国武术大会的形式,以振兴中华武术。如1923年4月22日,由马良、唐豪、许禹生等人联合发起,在中国上海举办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全国武术运动会。计有来自上海、北京、天津、江苏、山东等地的20多个武术社团的选手,参加了表演比赛。如上海的“武术进德会”、“精武体育会”、“中华武术会”、“上海公共体育场”,北京的“北京体育研究社”,山东的“山东武术传习所”,和“常州进德国技学校”、“南翔英德社”等武术团体均有代表,参赛的还有著名武术家王怀琪、许太和等人。(51)

总之,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对封建文化进行了较为彻底的批判,为新思潮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为了救国图强,更多的中国人抛弃了偏见,在对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分析和比较中,发现了它的价值,进而大力提倡吸收西方文化的合理成分。西方近代体育能对中国社会和近代体育产生重大影响,正是这种向西方学习的历史潮流的结果,武术不断演进,得以进一步发展。

新文化运动前后,武会等传统武术社团组织虽仍然存在,但它们在武术活动中的中心地位已经逐渐被以精武体育会为代表的武术社团、武术学校等新型的武术组织所取代;全国一致的有组织的武术学习、训练和竞赛活动取代零散的练武活动,渐成为武术活动的主要形式;在传统的武术运动形式的基础上并受西方体操的影响,出现了如“新武术”和北京体育研究社采用的新编套路、太极操一类新的武术运动形式;传统武术的宗教色彩和社会认同的意义逐渐消失,作为实用搏斗技能的意义也有所削弱,但武术的教育、健身、娱乐等方面的意义则明显扩大和增强,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武术的近代化进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