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江西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机理分析

江西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机理分析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且就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的机理联系来看,江西等欠发达地区工业园区的很多产业都存在发展成为产业集群的可能。因此,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特别是政策空间的拓展,江西等欠发达地区的工业园区向产业集群转变的是有可能实现的。

江西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机理分析

4.4.2 欠发达地区工业园区机理分析

工业园区与产业集群有着密切的关系,有许多相同点,但又不是相同的概念。它们之间还存在极大的差异,在江西等欠发达地区的表现特别突出。

工业园与产业集群的共同特征:地理的集中性,即许多企业在某一区域聚集;资源的共享性,即区内企业具有同样水平的用水、用电、信息、道路、中介服务、基础设施等;政策的偏好性,即区内企业都是政策支持的重点;科技创新主体性,不管哪一类组织形式的企业,都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力军的一部分。

如前所述,工业园区与产业集群也有明显的不同点:

从产业关联性看,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往往是处于同一条产业价值链上的,具有很强的产业关联性。工业园对企业间的产业关联性没有要求,只要求大量企业能在同一区域内集中。这样的园区,尽管企业在地理位置上集中和共享公共物品,但不一定会形成产业集群和实现集群效应。产业集群的制度要求是集群内企业按照产业链的要求进行分工和合作,在相互依赖、信任的基础上形成约定俗成的非正式合作契约或行为规范进行自律,这在工业园区内不一定能达到的。从目前的实践来看,欠发达地区的多数工业园内企业按产业链分工、合作的专业化网络机制尚未形成,存在企业之间产品关联度低,企业呈孤立状,形聚而神不聚,中介服务部门不健全等缺陷,这与产业集群是有根本区别的。

表4-11 欠发达地区工业园区与产业集群的异同

img77

社会根植性来看,产业集群形成的要素之一是具有共同价值观和协同机制作用的企业间相互依赖、互相制约又各自独立的内在结构关系和互动关联的外在活动关系。这样的企业组织形式要比零散的单个企业的生存环境更为有利,这些在集聚中生长出的企业集群会衍生出单个企业功能叠加所没有的演化机制,且都是深深嵌入于地域环境背景中。而工业园区内的企业与当地的社会环境联系却不一定紧密,甚至大多数工业园区的企业还游离于园区的社区网络之外,企业与企业之间也没有形成一种协作与竞争交织的良性关系。因为现有的工业园区中多数企业是通过政策优势的诱导、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低等优势而入园的;还有很多企业原是本地国有企业或其他企业退城进郊入园的,这些企业在某一地域集聚不是以共同的价值观、协同机制和企业经济活动的关联机制为生长脉络,所以缺乏强烈的根植性。入园的企业之间如关联性不强,也就难以建立健全的相互信用体系,也就不一定会向集群方向发展。此外,还有些区别在于这些园区内企业的发展不一定以合作为支撑条件,不一定需要构成配套的产业链;园区主管部门更多的重视招商引资数量、产值、利税、出口总额等数量指标,对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等目标则更多地放任企业自身去谋求。

工业园区与产业集群之间存在不同特征,不等于他们之间就是泾渭分明。事实上,众多的产业集群就是一块块园区,众多的工业园区也包含着产业集群或产业集群的雏形。而且就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的机理联系来看,江西等欠发达地区工业园区的很多产业都存在发展成为产业集群的可能。(www.daowen.com)

从企业分工的特性来看,产业关联效应必须具备一定的协同体系,它是由企业间按专业分工生产为核心,众多的经销商、生产商和供应商紧密联系的分工格局,有利于形成产业优势。目前工业园区内企业间分工协作也不明显,这与“招商”而不是“选商”的招商宗旨有关。随着工业园区的发展,“选商”正成为引资的重点,这为园区集群化奠定了好的基础。

从工业园区内的产业发展机理来看,因单个企业自身的力量应付诸多不稳定因素的冲击比集群组织内的企业困难要多,只要园区内有企业有转包、战略联盟、服务合同、销售合同等具体联系形式进行社会劳动分工与协作的意图或期望,就有可能形成企业间合作的局面;一旦企业间分工合作到一定的程度,其内在机制就能有效地降低企业之间交易成本,提高产品的质量,扩大市场需求,增强商品的竞争力,提高整体的生产效率,获得外部范围经济和通过学习提高创新能力。园区内企业分工带来企业间关联性的提高,工业园区的企业实际上就在向集群方向发展。

从工业园区的发展机理来看,产业聚集带来了专业化人才集中,园区内集群中信息传播和获得速度快,使园区内企业能更快地获得技术市场以及其他方面的信息;园区内企业间创新技术和知识的外溢,能推动有关企业模仿和创新。园区内资源共享的特征,能带来生产要素来源上的成本节约。产业集群自身的成长,也能潜移默化地支持园区内企业集群化。

从工业园区内企业地理上的聚集机理来看,工业园区单位面积上的产出远远高于非工业园区,为产生集群效应准备了条件。如园区的政策、规划和科学管理等能促进园区内的企业合作或产业配套,为密切企业各方在物质、技术联系和建立良好的信任和合作关系提供服务,形成有利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环境,形成有利于产业集群形成的价值观和文化理念,那么园区内企业集群的速度会明显加快。

工业园区的集聚效应、竞争效应、市场效应等是产业集群的基础,所不同的是企业合作分工的程度不同就带来了企业关联性的高低,使工业园与产业集群有大的区别。企业关联性的高低,又影响着包括技术、信息、经验等在内的知识的溢出效应和企业的外部经济性,以致园区内产业集群的发展程度有所不同。假如工业园区在升级或调整产业结构中,能通过聚集效应,引导生产体系和企业分工机制的完善,提供竞争效应,加强创新体系的建设,发挥创新机制的作用,通过市场效应,融入市场体系,达到成本节约的目标,工业园区是能够向产业集群方向发展的。

img78

图4-15 工业园区与产业集群关联机理

从政策的支持导向来看,国家明确支持产业集群的发展。2007年国家发改委下发了《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若干意见通知》,江西不仅及时转发该文件,而且在此前后制定了一系列发展工业园区的政策文件和配套政策。各市区政府也十分重视本地工业园区的发展,在政策上扶持,为企业排忧解难;在发展方向上,也把产业集群作为工业园区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来推进。因此,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特别是政策空间的拓展,江西等欠发达地区的工业园区向产业集群转变的是有可能实现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