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国内欠发达地区的产业集群
黑龙江省正着力实施以哈尔滨为中心,以齐齐哈尔、大庆为两翼,以大中型区域中心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为重要支撑的六大产业群和六大产业基地发展战略:发展装备制造业产业群,建设现代化装备制造基地;发展石化工业产业群,建设国家一流的石化工业基地;发展能源工业产业群,建设东北地区能源基地;发展绿色、特色食品工业产业群,建设全国重要的食品工业基地;发展医药工业产业群,建设中国“北药”生产基地;发展森林工业产业群,建设我国重要的森林工业基地。2005年,黑龙江省工业企业总产值4714.91亿元,其中,六大产业集群实现工业总产4456.89亿元,占黑龙江省全部工业总产值的94.5%,对黑龙江省工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11)
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东部的博望镇,是工业主导型乡镇,被誉为“中国刃具第一镇”“中国剪折机床第一镇”。目前全镇有企业400多家,其中营业收入超500万元的规模以上企业48家,有产业工人1.5万人,推销员1.3万人。2004年,全镇实现工业产值20.1亿元,企业营业收入19亿元,利税2.32亿元,固定资产5.26亿元,出口创汇300万美元。随着产业和产品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优化,已初步形成刃模具生产、剪折机床制造和工程机械配件加工为支柱,冶金、建材、纺织等门类较多的工业板块经济。先后获得“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区”等称号。
安徽省无为县高沟镇,是全国四大电缆产业基地之一,成为闻名遐迩的“电缆之乡”。在方圆十几平方公里的高沟工业园区竟然聚集着近300家电缆企业,从业人员1.1万人,形成了电线电缆系列、电加热系列、机电系列等支柱产业,品种达1000多个。2005年,全镇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企业6家,5000万元以上的有12家,500万元以上的有31家,有27家企业通过质量体系认证;5家企业被省科技厅批准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1家企业获得省级民营科技企业称号。(12)
黄山市徽州区的产业集群。城东工业园企业主要产品有环氧树脂、油墨、偏苯三酸酐和汽车摩托车配件、仪器仪表及钢构件,其中精细化工产业在全市占有重要地位。以恒远、锦峰、恒泰为代表的环氧树脂生产企业,年产固体环氧树脂占全国总产量的1/3以上,占全国环氧树脂总产量的1/3、固体环氧树脂总产量的79%,垄断了国内固体环氧树脂市场,业内称之为“黄山模式”,黄山市已成为国内最大的环氧树脂生产基地。由于产业聚集,黄山环氧树脂的反应时间不断的被缩短,由最初的25小时缩短到后来的18小时,目前只需要11小时,并可望在短期内进一步减少到8小时,节约了大量的煤耗与电耗,同时提高了设备的周转率,形成了明显的低成本优势。黄山环氧树脂企业的地域集中产生了良好的聚集效应,交易费用大大降低。据测算其他地方建一家环氧树脂生产厂要投入资本40万元的话,那么在黄山市只要投入10万元就可以使企业投入正常运行。
据安徽省经委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底,安徽共有产业集群140个,其中超过10亿元的集群有23个;集群中的企业共有1.9万个,其中规模以上的企业1712个,超亿元的有142个;产业集群年营业收入达1348.48亿元,集群平均年销售收入9亿元。而同期安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762.7亿元,其中马钢、铜陵有色、海螺集团、安徽电力超300亿元,铜陵有色电解铜产量在全国同行业排名第一,海螺水泥产量已连续13年居全国水泥行业第一位。并形成了以奇瑞、江淮汽车为代表的汽车产业,以马钢、铜陵有色为代表的冶金产业,以海螺集团、巢湖水泥为代表的建材产业,以及以海尔合肥基地、美的芜湖基地为代表的家电产业等产业集群。以汽车产业为例,2000年以后,安徽汽车工业异军突起,生产能力在5年内增加了45万辆。在这种快速发展过程中,除了主要的汽车厂家不断壮大之外,安庆、蚌埠、芜湖、黄山、宁国、涡阳等地的几十家企业同时收益,安徽省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在5年间也增长了3倍。由此可见,产业集群的实力作用十分显著。
河南省产业集群的规模虽然偏小,但其发展势头强劲,对地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非常明显。目前,河南省年工业总产值1亿元以上的工业产业集群近400个,涉及全省1399个乡(镇、街道)的6909个村(居)委会,共有企业单位13万个,实现工业总产值4500多亿,吸纳从业人员300多万人,上缴税金250多亿,产品出口130多亿,产业集群已成“燎原之势”。河南工业产业集群单位数虽然只占全部工业的18%,但工业总产值占37%,从业人数占35%,上缴税金占42%,产品出口额占37%,在河南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河南工业产业集群中,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及个体单位数占全部集群内单位数的93.5%。目前,河南省已形成了漯河源汇区、临颍、郾城、郑州市区、巩义、新密、荥阳、郑州上街、中牟、洛阳吉利区、许昌等产业密集带;涌现出长垣、偃师、长葛、虞城等各具特色的发展产业集群典型县市,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模式。截至2004年底,河南省共有年产值1亿元以上的制造业集群143个,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749.4亿元,占全省GDP的31.2%,直接吸纳250.6万人就业,出口创汇12亿美元。其中年产值超百亿元的有8个,安阳钢铁产业集群以213亿元的年产值高居首位。(13)
湖北省产业集群的分布看,主要表现为单一型和相关型产业聚集。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四大产业集群:一是光电子产业群。主要集中在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以长飞、峰火等企业为龙头,形成了上下游产业链及其配套产业;二是汽车产业群。以整车制造为龙头,以发动机、零部件为重点,以东汽集团十堰、襄樊、武汉三大基地为中心,形成了从十堰至武汉沿线汽车工业密集带;三是冶金产业群。形成了以武钢和新冶钢为龙头企业的武汉至黄石走廊。四是纺织产业群。形成了以长江为主线,以武汉、荆州、襄樊、黄石为中心的分布格局。
从整体看,重庆市先后建立了30个特色工业园区。从布局上看,都市经济发达圈、渝西经济走廊和三峡库区各分布10个园区,形成的主导产业共涉及十余类领域。从地域上看,都市发达经济圈内园区主导产业主要集中在汽车、摩托车及其零配件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开发与生产等;渝西经济走廊园区主导产业除汽车、摩托车及其零配件外,还有食品、纺织服装和装备制造等;三峡库区园区主导产业主要集中在建材、食品、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开发与生产、环保等产业。目前园区已经入驻了各具特色互补性较强的企业,从成长周期看,处于创业期的企业占38.6%,成长期的企业占36.3%,成熟期的企业占23.7%;从规模上看,大型企业占5.0%,中小企业占95.0%;从来源来看,本地企业占82.0%,外地企业占14.2%,外资企业占3.8%;从生产类型看,零部件生产型企业占33.8%,中间产品生产型企业占13.7%,加工组装型占13.1%,最终产品生产型企业占39.4%。与此同时,各类型企业之间的合作方式呈多元化发展,其中,“资源共享”的合作方式最多,占73.3%;其次是“产业合作”和“信息交流”,各占63.3%;采用“人才科技合作”的占40%;“成果推广”和“资金合作”各占20%;“产权交易”合作占10%。30个园区中,已建立了产业链发展模式的有13个,共形成产业链近30条。已形成的产业链中,平均每条产业链上附带的企业约为15户,平均每条链上的链接点为2个,企业数多于链接点数。(www.daowen.com)
从核心产业来看,重庆经济拉动力最强的三大支柱产业是化工、冶金和汽车、摩托车。2001年重庆市生产规模最大的前30种高新技术产品中,属于汽车产业的有8种,产值占这30种产品总产值的64%,在所有行业中最多,比例也最大。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排名前5位,全是汽车、摩托车生产企业。重庆汽车工业中,汽车整车生产企业17家,合资企业113家。以上汽车、摩托车行业统计数据没有包括民间小型的配件生产厂,如果将这些小厂加上,实际生产厂家远远不止这些数字。仅巴山的白鹤村、华岩镇的西山村、大渡口双山镇等几乎全村家家户户都是生产配件的小厂,仅这3个地方生产汽车摩托车配件的小厂就约有300家,再加上江北、九宫庙二郎一带,估计这种配件小厂在300~500家之间,整个行业实际从业人员应该在17万人左右。如果算上维修行业人员,估计整个行业实际从业人员应该接近20万人,大大超过化工和冶金行业。重庆在汽车、摩托车行业具有发展产业集群的良好基础,并已出现了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14)
截至2005年,四川省有各类产业集群40余个,其中共有企业3236户,平均每个产业集群拥有124.5户企业;集群总就业人数39.5万人;集群销售总收入达到671.4亿元,实现利润54.9亿元,分别为全省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的11.2%和16.8%。德阳重大技术装备产业集群,是中国重要的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以东方电气集团所属东方电机厂、东方汽轮机厂和中国二重集团为龙头的“三大厂”,带动了300多家配套企业快速发展,是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集中度最高的区域;绵阳数字家电产业集群,以四川长虹、九洲等企业为龙头,以绵阳高新技术开发区为载体,正在积极建设国家重要的数字家电产业基地。成都软件产业集群,形成以成都高新区为主要聚集区,以软件外包、集成电路设计、信息安全、数字娱乐、行业应用软件和嵌入式软件等六大领域软件为重点,产值规模超过200亿元的新兴软件产业基地。成都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形成了一个由IC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及配套项目组成的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我国集成电路第三极已初具雏形。成都家具产业集群,家具制造及相关配套企业已经达到2000余家,从业人员近40万人,产值超过100亿元,成为全国家具五大产业基地、四大流通基地之一,全国最大的板式家具生产基地,家具生产量居全国前三位,被誉为“中国西部家具之都”。成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已经获批成为国家重要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成都鞋业产业集群,突出女鞋特色,享有“中国女鞋之都”的美誉。夹江陶瓷产业集群,聚集陶瓷企业近100家,生产能力达5亿平方米,占全省的80%,占全国的12.5%,产值规模超过60亿元,享有“中国西部瓷都”的美名。此外,广汉钻机、遂宁肉食品、沿成南高速公路纺织服装产业带、泸州白酒、攀枝花钒钛产业等产业集群都在快速发展,这些产业集群日渐成为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15)
云南花卉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我国青藏高原东南缘至南亚次大陆与东南亚交汇处,这里生态环境复杂,十分适应花卉产业的发展,而且植物品种繁多,有10多万余种高等植物,占全国总数的60%以上。其中花卉资源约有2500种,并以杜鹃花、山茶花、报春花、龙胆花、木兰花、百合花、兰花、绿绒蒿八大名花著称于世,丰富而独特的野生花卉资源吸引着全世界的关注。由于有极高的园艺观赏价值和培育名优花卉新品种的优越条件,云南素有“植物王国”和“世界花园”之美称。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呈贡县斗南农民自发种植花卉,经过3~4年的迅速发展形成了一定规模和影响,这是云南省花卉产业的雏形,也是产业集群的起始阶段。但这一期间几乎全是农民的自发种植,且集中在呈贡县,种植规模小、产品档次不高,但市场需求增长较快,花卉的销售方面呈现价高旺销的特点,种植花卉的比较效益优势非常明显。20多年来,云南省花卉产业获得了长足的进步,据云南花卉产业联合会的信息:至2003年末,全省花卉木种植面积突破15.9万亩,约生产鲜切花30亿枝,连续10年保持全国第一,总产值达42.1亿元。昆明、西双版纳、丽江等地分别建成了温带、热带和冷凉球根花卉三大主产区,主要培育郁金香、康乃馨、勿忘我、百合、满天星、玫瑰、月季、非洲菊、万年草、蝴蝶兰等观赏类花卉,花卉产业年均增长速度为35%左右。云南省花卉企业达到350家,花农约15000户,专业营销公司300多家,相继组建了云南云花联合运销有限公司、昆明国际花卉交易中心,实行海关、植检、商检、运输、银行、工商等相关机构集中服务的“绿色通道”,构建了先进的花卉交易方式和花卉运输服务体系,基本上解决了长期困扰云南花卉产业的运、销瓶颈问题,为推动整个花卉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涌现出一批专业化、规模化程度较高的龙头企业,并呈继续增长的趋势;从企业的分工来看,有以英茂公司、农科院花卉中心为龙头的种苗、种球的生产企业,以通海种子公司、江川英茂为龙头的切花生产企业,以庆成公司为龙头的热带兰花生产企业,以格林温室、电子工业研究所为龙头的大棚生产企业。企业间的生产分工日趋专业化,花卉生产的科技水平和技术含量日益提高。目前云南花卉主要的流通方式有两种:一是中间贸易商从斗南批发市场组货,发往消费地自己的代销点、当地的批发市场或零售商;二是企业直接把产品发给自己固定的客户。云南鲜切花交易主要集中在昆明地区,全省总产量的80%是在呈贡斗南批发市场进行的,该市场占地面积73亩,建有10000m2的交易大厅,现已有327户进场登记注册的客商,其中66家贸易批发商长期驻场。平均日交易200~300万枝,日均参与交易的人数4000人;高峰期日交易量可达350~400万枝,交易人数6000人以上,国内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鲜切花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达50%,全省花卉总产量的80%销往全国70多个大中城市。与此同时,出口花卉从无到有成长迅速,在中国向国际市场出口的鲜切花中,45%来自云南,共20余个品种,出口到日本、韩国、新加坡、加拿大等国。而出口的种苗以康乃馨、非洲菊等观赏植物为主,大部分销往日本、西班牙、法国、意大利等国,并开始规模化进入东南亚市场,出口创汇在3000万美元左右。(16)(17)
陕西的关中高新区和“一线两带”建设。陕西是国家航空、航天、兵器、机械、电子、仪器仪表、农业等方面的重要科研生产基地,先后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枚“长二捆”运载火箭发动机、第一根彩色显像管、第一块集成电路、第一架民用客机、第一台433万伏超高压空气断路器、第一个在世界上采用小麦和长穗偃麦草远缘杂交染色体工程培育成“小偃6号”小麦新品种。特别是在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空间技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和高效节能等高新技术领域的优势尤为明显。中国为国外发射的47颗卫星中,有41颗卫星所用的火箭发动机由该省生产,陕西被称为中国的“航空动力之乡”。截至目前,进关中高新区企业有3000多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680家,“三资”企业356家,技工贸总收入超过千万元的企业148家,超亿元的企业45家,超10亿元的企业3家。已初步建成和在建的西安交通大学科技产业园、西北工业大学科技园、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科技产业园、大学生物工程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科技园、西安软件园、西安医药工业园、高新技术产品湖口工业园等43个科技园区和基地,形成了陕西省高新技术产业的骨干力量。现在全国有数十家投资公司、证券公司、咨询公司云集西安,关中开发带信息网络系统,中国西部技术产权交易网络系统已经建成。(18)
陕西户县的纸箱产业集群。户县位于西安市偏西方向约30公里。据统计,该县纸箱企业共有260家,虽然地跨两个乡镇,但地缘接壤,其中渭丰乡有纸箱制造企业216家,大王镇有50家,其中渭丰乡定舟村最密集。户县纸箱产业的形成,与80年代后半期户县本地的苹果产业的兴旺有直接的关系。这一产业集群横跨两个乡镇,拥有纸箱制造、生产和提供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配套部件及服务的企业,纸箱生产在当地形成了企业之间的分工和协作。围绕纸箱主业,这些企业展开了分工与协作。一类企业负责纸箱制造所需原材料及上游产品的供应;一类企业属于相关配套企业和辅助材料供应商;还有一类企业属于支持性产业及相关服务产业。在上述企业支持配合下,一个颇具规模的产业集群雏形出现了。这两个乡镇生产的纸箱除主要满足陕北地区的苹果基地外,还远销新疆、甘肃、青海、宁夏、山东、广东、内蒙古等地。目前,户县年产纸箱约2亿个,每年的销售额约在3亿元左右。户县年产纸箱约2亿多个,每年的销售额约在3亿元左右。每个纸箱的价格为1元多,户县新做一个纸箱的价格接近于浙江一个废纸箱的回收价格。目前在国内同行中,尚未发现可与其竞争的产业集群。
西安汽车产业集群初步形成。西安高新区内现有汽车行业生产、服务类企业36家,其中包括汽车零部件加工、总成制造、整车装配制造以及汽车后期服务等方面。投资的企业包括世界500强企业德国博世公司、全球著名的卡车部件生产商美国伊顿公司、全球著名的汽车安全气囊设备生产商ARC公司以及法士特、比亚迪、欧舒特等一批国内外著名企业。富勒变速器、碳罐控制阀、油泵及其支架,占国内市场80%以上的份额;欧舒特在西安高新区的新项目完成后,可形成年产客车底盘3000辆,客车整车500辆,车架纵梁4万根的生产能力,产值达10亿多元,研究开发、生产及检测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西安科研力量雄厚,在零部件新产品的研制开发方面具有优势,西安高新区机械制造加工能力强,这些都为汽车产业及其零部件生产奠定了基础。(19)
经过近50年的发展,宁夏已建立起了煤炭、电力、冶金、石化、机电、建材、医药、轻纺等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近几年,围绕能源、化工、新材料、农产品加工、机械装备业等传统优势产业形成了一些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比较有影响的有:依托宁夏宁东煤田建立的能源、化工及相关产业集群;依托银川、石嘴山、吴忠三个中心城市,以稀有金属、有色轻金属、碳基材料等新优材料为重点形成的产业集群。核心企业是宁夏东方有色金属集团,它是国内最大的钽铌铍生产企业和研究单位,世界钽业三强之一,主要生产钽粉、钽丝、钽板、带材和制品、钽铌电容器等30多个系列产品,已成为国防、核能、宇航、电子、冶金和化工等高新技术领域极为重要的新材料供应基地,在国内同行业间处于绝对领先水平;宁夏原镁冶炼行业现有12家生产企业,大部分产能都在10000吨以上,是国内第二大镁产品生产省区。电解铝是宁夏铝行业的主导产品,其核心企业是青铜峡铝业集团公司,该公司拥有目前国内乃至世界系列产量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电解铝生产线,电解铝年产能已达到43万吨、碳素制品年产能达到26万吨,位居全国单体电解铝生产企业首位。灵武、同心羊绒产业集群:20世纪90年代初期,宁夏的羊绒产业开始起步,本世纪初叶开始迅猛发展,且势头强劲,平均以每年40%以上的高速增长着,逐渐成为宁夏最具发展潜力的特色优势产业之一,成为全国乃至国际重要的羊绒原绒、无毛绒供应基地和初加工基地,在全球同行业中占有四个第一:原绒收购队伍规模第一,遍布全国11个省区及周边7个国家的原绒产区;原绒收购量第一,占全球原绒产量的40%,处于对羊绒资源的垄断地位;分梳绒产量第一,占全球产量的56%。目前,全区共有羊绒加工企业100多户,其中规模以上25户,每年收购原绒6000多吨,占世界羊绒产量的40%左右,中国羊绒产量的60%左右。2006年,羊绒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2亿元,销售收入48.2亿元,增加值16亿元,生产无毛绒4000多吨,绒条250吨,羊绒纱275吨,羊绒衫138万件;出口创汇1.55亿美元,占全区总额的20%以上,成为全区第一大出口商品。此外,宁夏石嘴山河滨工业园区的氯碱化工、吴忠地区的清真食品、银川德胜工业园区的生物制药、中卫地区的枸杞及其深加工、固原地区的马铃薯淀粉等产业也正在形成产业集群的雏形。(2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