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依托绵延二十几公里的沿海临港产业带,形成3000万吨炼油、100万吨乙烯、400万吨钢铁、200万吨不锈钢、250万载重吨造船、150万吨白纸板、27万辆整车等产能,基本建成华东地区重要的原材料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在全国临港产业生产力布局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逐步走上了一条循环化、科技化、集约化的新型发展路子。海洋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海洋新装备、海洋新材料、海洋新能源、海洋生物医药被列入宁波市工业“4+4+4”产业升级工程,成为“十二五”期间宁波市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装备制造方面,全市现有船舶修造企业60多家,其中建造万吨级以上船舶的企业20多家,初步形成了以石化成套设备、特种船舶等为主导产品的产业体系,培育出了浙江造船、洋普重工等一批高端装备生产企业。新材料方面,以中科院材料所为依托,形成了飞轮造漆、东升科技、大达化学等一批骨干海洋防腐涂料生产企业。清洁能源方面,宁波LNG接收站及储备基地建设扎实推进,49.5兆瓦的慈溪风电场项目运营情况良好,檀头山、穿山半岛等风力发电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生物医药方面,已拥有浙江万联、宁波超星等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海洋生物医药相关企业10余家,角鲨烯胶丸、鱼蛋白胨等海洋生物制品已在全国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7]
2002—2011年,宁波海洋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及海洋产业增加值见表2-4,相应的变动趋势见图2-6。
由表2-4可以看出,宁波市海洋经济产出保持了迅速增长的态势,海洋经济总产值由2002年的294.60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1537.18亿元,继而增长到2010年的3079.47亿元,8年间年均增长34.09%;海洋产业增加值由2002年的159.87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336.11亿元,到2010年已经达到855.79亿元,8年间年均增长23.33%。据初步统计,截至2011年,宁波实现海洋产业总产值约3220亿元,海洋产业增加值约959亿元。由图2-6可以更加明显地观察到宁波市海洋经济快速增长的势头。
表2-4 2002—2011年宁波市海洋经济总产值及海洋产业增加值[8] 单位:亿元
图2-6 2002—2011年宁波市海洋经济总产值及海洋产业增加值演变趋势(单位:亿元)
2002年,宁波海洋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1%,而到2010年,这一比例已达到16.58%。2002—2010年宁波海洋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见图2-7。
图2-7 2002—2010年宁波市海洋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由图2-7可以看出,2002—2010年年间宁波市海洋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经历了几次明显的变化:2002—2004年年间快速增长,由2002年的11%提高到2004年的15.22%;2004—2007年保持相对稳定,虽然有波动但幅度很小;2008年明显下降,由2007年的14.71%下降到10.23%,下降了4.48个百分点;2008—2010年年间持续上升,2009年、2010年分别提高了2.32、4.03个百分点。(www.daowen.com)
为了更好地反映宁波市海洋经济发展水平,我们就海洋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这一指标,将宁波市与其他相关城市包括舟山、青岛、大连、厦门等进行简单的比较分析。表2-5列示了相关年份这些城市海洋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表2-5 相关城市海洋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单位:%
舟山由于特殊的区位特征,使得其海洋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很高,超过60%,而且这一比重还在不断提升。随着舟山海洋经济特区的获批及持续建设,相信这一比重将会以更快的速度提升。与青岛相比,2007年宁波市海洋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高于青岛,但2008年则明显低于青岛,但由于青岛最近两年的数据无从获取,因而无法对两个城市最近两年的发展情况进行比较。大连海洋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2006年、2007年分别达到18.90%、17.50%,明显高于宁波。2010年,厦门海洋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2.01%,低于宁波16.58%的水平。
从最近的发展情况来看,2012年上半年,宁波海洋经济呈现出主要海洋产业发展基本平稳,港航物流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重大平台建设成效明显,海洋经济总体呈现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运行态势。[9]
从主要海洋产业来看,海洋渔业总产值达到42.99亿元,同比增长3.94%。全市1—6月份水产品总产量37.57万吨,同比增长3.83%;实现渔业产值42.99亿元,同比增长3.94%。其中:国内海洋捕捞产量20.87万吨,同比增长4.25%;远洋渔业产量0.7万吨;海水养殖产量12.5万吨,同比下降1.11%;淡水产品产量3.46万吨,同比下降1.66%。主要临港产业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产值571.5亿元,增长2.9%;汽车制造业产值266.5亿元,增长11.6%;受镇海炼化检修影响,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产值745.7亿元,下降6%;受市场需求低迷、铁矿石价格仍处高位等因素影响,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产值272.9亿元,下降7.9%。海洋旅游业加速发展,2012年上半年全市旅游总收入372.25亿元,同比增长11.5%。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52.25万人次,同比增长6.99%,旅游外汇收入3.3亿美元,同比增长2.16%;国内旅游收入350.78亿元,同比增长12.1%。滨海湿地、滨海露营、海钓、海岛休闲等旅游新业态已逐渐成为旅游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港口运输较快增长。2012年上半年,宁波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22亿吨,同比增长6.1%,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1个百分点;完成集装箱吞吐量780.3万吨标准箱,增长10.1%,增幅超出我国大陆主要港口平均增幅2.1个百分点。水水中转和内支线业务增长显著,同比分别增长32.9%和22.7%。海铁联运市场开拓良好,完成海铁联运箱量2.97万标箱,同比增长11%,新增设了宁波至西安、东北地区的集装箱铁水联运业务,上饶至宁波的“五定班列”又延伸到江西鹰潭,同时上饶—宁波集装箱铁水联运“五定”班列被铁道部纳入全国“百千”快捷货运班列规划。航运金融支撑不断增强。上半年,海洋产业基金资金募集工作推进有力,累计募集资金12亿元。船舶融资租赁业务加快发展,保税区共筹集境内融资规模25亿元,境外融资规模5亿美元。全市第一家海洋经济特色银行——东海银行正式对外营业,并且已与象山县政府签署未来5年内投入30亿元信贷规模的战略合作协议;宁波通商银行新设立航运金融部,专门支持港航业;国内首家专业航运保险法人机构——东海航运保险公司申请工作进展顺利,已正式报送中国保监会。大宗商品交易增势良好。全市主要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平台)交易额超1700亿元,其中宁波大宗商品交易所自阴极铜和PTA正式上线以来,分别实现成交货值460亿元和39亿元;保税区固体化工、金属、船舶、煤炭等大宗生产资料实现营业收入450亿元,同比增长12.5%;北仑进口煤炭交易中心交易量1200万吨,实现交易额90亿元;镇海液化品市场实现交易额84.7亿元。交易平台发展良好,新注册成立宁波甬鑫大宗商品交易股份公司;宁波华商商品交易所、宁波神化亚太金属网上商城进入试运行阶段。
海洋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港口和航道项目进展顺利,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中宅煤码头、镇海港区19#、20#液化泊位、镇海港区通用散货码头等项目的水工工程已通过交工验收,年度均可投入使用。梅山港区3—5#集装箱泊位水工工程完成60%,大榭港区招商国际码头二期堆场形式建设;穿山港区澳洲重工迁建项目码头工程、梅山港区多用途码头工程等前期工作有序开展;高速公路项目进展良好,象山港大桥及接线完成全线征迁工作,主桥顺利合龙。穿山疏港调整路基、桥梁和隧道完成均超过80%,年度主体基本完成。重大产业项目加快推进。上海大众汽车、宁波万华三期(二期技改扩能)、宁波禾元化学等项目加速推进。其中宁波禾元化学有限公司年产40万吨聚丙烯50万吨乙二醇项目土建已基本完工,预计年内建成投用。台塑AA/AE扩建、宁钢薄带连铸及热基镀锌等项目开工建设;能源和电网项目进展良好,浙江省LNG接收站及港口工程已进入扫尾阶段,年底前将建成投用。象山涂茨风力发电、宁海茶山风电等项目顺利开工。服务业项目积极推进,宁波环球航运广场主体已建至地上34层,杭州湾湿地、奉化阳光海湾等重点旅游休闲项目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
重大平台建设成效明显。杭州湾新区平台载体效应突出。2012年上半年,新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1.62亿元,同比增长88.4%;实现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6.7%;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48亿元,同比增长42.8%,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在全省14个产业集聚区中处于领先,也明显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以上海大众等为代表的一批汽车整车及高端汽车零部件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新光源和装备制造业在新区集聚发展。初步形成了以海水淡化设备、海洋防腐钢管、海洋特种紧固件、海用特种电器等新产品为代表的海洋经济制造业产业集群。汽车产业异军突起,上海大众、吉利汽车两大整车项目加速推进,占地面积3000亩的上海大众宁波基地供应商园区集中开工建设,新朋、屹丰等10个一期总投资达24亿元的汽车核心零部件制造项目入驻发展,国际汽车产业城初具雏形。梅山保税港区开发开放成效显著。特色产业渐成集聚之势,有色金属、固体化工、石化产品、冷链物流等交易平台和特色产业优势日益明显。重大项目推进良好,吉利汽车、集装箱码头等一批重点项目全面超过年度计划目标;梅山水道、海天全电动注塑机等一批重点项目实现顺利开工,游艇基地、洋沙山风景区等重大旅游功能项目有序推进。口岸开放取得重大突破,梅山港区口岸正式开放申请获得国务院批准,成为宁波港第六个获批开放的港区口岸,使宁波市打造国际强港、发挥浙江省海洋经济核心区功能得到进一步支撑。梅山港区口岸还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进口罗汉松特定口岸,成为华东地区首个进口罗汉松特定口岸。目前,梅山港区正在积极争取汽车整车进口特定口岸。象山“两区”建设效应初步显现。《浙江象山海洋综合开发与保护试验区规划》《浙台(象山石浦)经贸合作区建设方案》相继获得省政府批准同意,标志着象山县“两区”建设正式拉开帷幕;大项目、大平台建设积极推进,石浦对台码头、大目湾新城基础建设、半边山旅游度假区等6个海洋经济重点项目共完成投资额6.47亿元,占5000万以上16个项目的47.9%。首届海洽会上签约的28个项目中,已有11个项目完成注册并有资金到位,2个外资项目实现报批;浙台(象山石浦)经贸合作区建设取得初步成果,全省首个台湾商城在象山石浦海峡广场正式开业,目前已进驻了包括吕美丽精雕艺术馆在内的台湾客商20余家,经营范围涉及超市、餐饮、珠宝等15个行业。此外,象山港区域保护和利用规划修编工作进展顺利,已完成初稿;三门湾区域规划编制进入文本起草阶段,预计三季度前正式发布。
科技支撑人才不断加强。海洋科技基础明显改善。目前,全市已相继成立了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宁波海洋与渔业研究院、宁波海洋开发研究院、宁波大学海洋学院、海运学院等一批涉海科研机构,宁波大学首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海洋生物技术与工程”实验室于2011年正式授牌。截至2012年上半年,全市累计培育建成市级以上海洋领域重点实验室13家、工程(技术)中心13家、科技创新平台26个,引进培育海洋科研人员2000余名。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着力实施海洋科技发展专项,上半年经过全市征集、筛选、专家论证等程序,择优选取了海洋石油勘探开采孔弹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等27个项目作为2012年海洋科技发展专项重大项目,目前已发布项目申报指南;水下机器人系列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和集中开发高端石油勘探设备项目2个创业团队入选首批市“3315计划”C类资助团队;船舶柴油机橡胶叶轮海水泵等3个创新项目和船舶设计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获得国家企业创新资金支持。
海域海岛开发与保护并重。健全海域海岛资源开发和保护机制。以象山全国海洋管理创新试点为契机,以大羊屿岛公开拍卖后续管理为重点,积极探索创新无居民海岛开发建设管理体制机制;按照国家海洋局要求,组织开发第二批海岛岛碑设置、全国第二次海岛资源综合调查宁波试点;继续加强象山渔山列岛、韭山列岛整治修复与保护,推动象山檀头山岛综合整治修复和基础设施改善。同时,加快推进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已在宁海强蛟投放近岸海域实时自动监测浮标1个;加快开发象山港海洋生态修复示范区建设项目调查申报工作。稳步推进滩涂围垦工作。围涂项目推进情况良好,2012年上半年,共完成围垦工程投资5.8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8.6%,完成圈围面积2.81万亩,占年度计划的95.3%,杭州湾十二塘围涂工程、象山县黄沙岙围涂工程如期正常开工;12个在建的围垦工程中,郭巨峙南围涂二期、七姓涂围涂等三个项目已全面完工,下洋涂围涂、象山道人山涂围涂工程等四个重点续建项目进展顺利,上半年各自完成投资均在年度计划的60%以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