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宁波发展海洋经济的地理及自然资源优势分析[5]
宁波市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中段的东海之滨,长江三角洲南翼。市辖土地面积9365平方千米,海域面积9758平方千米,其中滩涂面积940平方千米,大陆岸线长达788.3千米,具有“港、渔、矿、景、涂”五大海洋资源优势,这为宁波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天然基础。
1.地理条件。首先,宁波“以水为魂,倚港衍生”。宁波位于我国T字形经济带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的核心地带,从海域上来讲,它位于长江黄金水道的入海口,是连接长江三角地区与黄金海岸的纽带。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的建设,使沿海港口物流、物资储运优势得以进一步发挥。杭州湾跨海大桥、甬台温铁路的建成,促使宁波一跃成为连接上海、江苏、温州、金华、台州乃至福建南部地区的枢纽城市,为发展海洋经济,打造“海上浙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港口资源。港口是宁波最大的优势,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龙头和领头羊的作用。宁波港口岸线总长1562千米,占全省的30%以上,其中可用岸线872千米。宁波港是我国大陆四大国际深水中转港之一,深水岸线170千米。航道条件良好,北仑港区域可进出30万吨级船舶,拥有生产性泊位300多座,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60多座。象山可进出5万吨级船舶。宁波港口航道资源主要集中在镇海港区、北仑港区、大榭港区、穿山北港区、梅山岛港区、象山湾港区、石浦港区、宁波老港区。宁波港是我国大陆第二大港,是浙江省内腹地物资进出口及上海、长江沿海地区钢铁、石化企业的铁矿石、原油中转运输服务基地,先后开辟了北仑港区、大榭港区等深水港区。港口岸线资源既是宁波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性、龙头性资源,也是浙江省发展海洋经济、打造“海洋浙江”最为独特的优势和载体。宁波港已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通航,2010年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达6.3亿吨,跃居世界海港吞吐量首位,宁波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300.4标箱,居全球第六位。
3.渔业资源。宁波市紧邻中国四大渔场之一的舟山渔场,渔业资源种类多,长生殖周期和短生殖周期的种类尤多,种群恢复能力强。在滩涂浅海,水产资源增养殖的自然条件良好,依靠科技进步扩大生产范围,提高品种档次的潜力很大。尤其是象山港,是我国沿海不可多得的鱼虾贝藻类等海洋生物栖息、生长、繁殖和肥育的优良场所,是具有国家意义的大渔池。
4.海洋旅游资源。宁波市滨海旅游资源具有“滩、岩、岛”三大特色,主要集中在象山港内和象山县沿岸。丹城的松兰山沙滩、石浦的东沙角沙滩、横山岛沙滩等,均有较大的开发价值。象山的东门岛、檀头山岛、渔山岛群以及象山港内的强蛟岛群,具有良好的海岛开发条件。象山的红岩和石林,是岩石质海岸地貌的奇观。象山港水域宽广,风平浪静,水质清净,是开展现代海洋娱乐活动和建设游艇基地的理想海域。
5.岛屿资源。宁波市岛屿众多,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531个,岛屿面积达254.07平方千米,岛屿岸线长774千米。岛屿优势资源较多,大榭、梅山、南田、高塘和东门等岛屿深水岸线长,建港条件佳。岛屿周围海域渔业资源和贝类资源丰富,发展渔业潜力较大。具备“海洋气候、海岛风光、海洋食品、海上垂钓、海上运动”5个旅游资源基本要素,人文景观丰富,易开展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海岛旅游。
6.海洋矿产资源。北仑港区蕴藏丰富的可开采海砂,盐分低,经淡化后,可作为建筑用砂。宁波以东的东海油气盆地新生代沉积厚度大,生油岩系发达,构造圈封闭,储集条件好,具有良好的油气开发前景。东海一直以来被誉为“东亚的波斯湾”,海域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仅在中国大陆架上的天然气储藏量就有5万亿立方米,原油储藏量约1千亿桶,春晓油气田总面积22000平方千米,探明天然气储藏量达700多亿立方米。
7.滩涂资源。宁波市滩涂面积约940平方千米,拥有可围垦滩涂资源约140万亩,占浙江省滩涂总面积的34%,居浙江省首位,主要分杭州湾南岸、象山港内、大目洋沿岸和三门湾北岸四大片。滩涂资源具有淤涨型、面积大、完整性好等特点,围垦开发条件优良。目前在建围垦工程有10处,共计19.6万亩,主要用于农业开发、湿地保护、城镇工业开发。滩涂资源为各级政府提供了丰富的土地后备资源,为滩涂养殖提供了良好的场所,是沿海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www.daowen.com)
综上可见,宁波拥有海洋资源、深水大港、海洋产业、旅游资源等优势,已经具备了发展海洋经济的诸多基础和便利条件,为宁波海洋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宁波发展海洋经济的基础保障条件分析[6]
宁波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自身的海洋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海洋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海洋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和保障日趋优化,这为宁波海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空间。
1.港航服务能力快速上升。宁波穿山港区中宅煤炭码头、大榭港区实华二期45万吨原油码头全面建成。梅山港区3—5#集装箱泊位、镇海港区21—23#泊位加快建设。2011年完成货物吞吐量4.3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450万标箱,继续位居全球前列。物流业迅速发展。第四方物流市场注册会员达到8350家,全年物流网上交易额突破17.7亿元,电子支付额达5.5亿元。拥有各类物流相关企业4000多家,世界排名前20位的船公司,联邦快递、UPS、DHL等国际知名快递企业、物流巨头及投资商纷纷落户宁波。大宗商品交易取得突破。宁波大宗商品交易所揭牌成立并于2011年11月11日开业,首个品种阴极铜开市交易。宁波华商商品交易所、大榭能源化工交易中心相继开业,浙江金属矿产品交易中心、宁波北仑煤炭交易中心注册成立,镇海大宗生产资料交易中心启用,宁波航运交易所建设工作进展顺利。金融服务快速提升。海洋产业基金管理公司挂牌成立,首期将募集资金30亿元。由宁波港与上港集团、中国人保合作组建的航运保险法人机构正在积极筹建。信息支撑全面加强。宁波电子口岸政务项目和宁波口岸应急联合指挥中心项目建设深入推进,智慧交通、智慧港口等重点项目快速启动,宁波港集装箱作业管理系统、散杂货作业管理系统已成功研发并上线运行。
2.重大平台建设取得成效。大榭岛开发建设成果显著。引入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烟台万华、日本三菱化学等一批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建成了MDI、PTA、PTMG、重交沥青等一批临港石化工业项目和原油、燃料油、LPG等能源中转设施,形成了主导产业突出、集聚效应显现、竞争实力较强的产业发展格局。杭州湾产业集聚区建设加速推进。吉利汽车一期年产12万辆汽车整车项目正式投产,上海大众汽车项目正式开工。累计引进优质项目66个,总投资超过300亿元。梅山国际物流产业集聚区建设全面展开。累计引进国际贸易、仓储物流等企业近1500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130亿元。梅山3—5#集装箱泊位正式开工,梅山国际商贸区、春晓中心商务旅游区等功能区块建设全面启动。此外,还启动了宁波三门湾区域、石浦新区、慈东滨海新区等重大区块的谋划工作,前期研究和规划工作有序推进。
3.涉海配套能力快速提升。海洋科教支撑不断加强。研究组建高层次综合性海洋经济研究机构。国家海洋局和宁波市政府签署了共建宁波大学的框架协议,宁波大学成立海洋学院,浙江万里学院成立海洋经济战略研究中心,宁波大红鹰学院开设大宗商品试点班,宁波海洋开发研究院与中国海洋大学合作建立院士工作站。目前,全市已拥有涉海科研机构8家,重点实验室9家,企业工程(技术)中心8家,从事海洋科技研究人员2000余人,初步形成了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重点实验室和企业研发中心为主体的海洋科研体系。
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绕城高速公路东段全线通车,象山港大桥箱梁预制全部完成,穿山疏港高速公路、镇海港区疏港专用公路、大榭第二大桥工程等疏港公路有序推进,建成后将构成“一环六射”高速公路骨架网和疏港公路网。宁波货运北环线征迁工作全面推进,集装箱海铁联运中心站已完成初步设计审查,大榭、穿山港区铁路支线完成可研报告审查,跨杭州湾铁路、甬金铁路前期工作全面启动,开通了江西上饶至宁波的集装箱海铁联运“五定”班列及台州至宁波的集装箱海铁联运班列,杭甬运河与京杭大运河实现了对接沟通,宁波栎社机场国际快件监管中心正式投入试运营,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增强。
4.海洋生态保护扎实推进。严格执行涉海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文件,强化了对重点海域、重点海岛和无居民海岛的保护工作。海岛开发日趋规范。位于象山县的旦门山岛获得了全国第一本无居民海岛使用权证,宁波市3个海岛入选国家公布的首批无居民海岛开发目录,其中象山大羊屿岛已完成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公开挂牌拍卖并以2000万元成交。海洋保护区建设取得新进展。韭山列岛省级自然保护区成功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象山港马鲛鱼国家级种质资源保护区获得农业部批准成立,岱衢族大黄鱼种质保护成果通过了国内权威专家的鉴定论证。开展岛礁整治修复、人工渔礁建设、海洋渔业增殖放流、鸟类专项保护等多项保护工作,探索出了海岛保护的新路径和新模式。
因此,宁波海洋经济发展不仅具备良好的资源、区位条件,而且发展海洋经济的各种保障措施和服务能力也已经日益完善,海洋经济发展已经具备雄厚的基础,借助国家和浙江省提供的各种政策支持,相信宁波海洋经济将会取得更快、更好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