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宁波海洋产业的发展现状

宁波海洋产业的发展现状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宁波市海洋规划体系基本形成。2011年2月国务院批复的《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把以宁波—舟山港海域为核心区的浙江海洋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2011年4月,宁波市发布了《宁波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全面建成海洋经济强市和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核心区,对全省海洋经济发展的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发挥。

宁波海洋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宁波海洋经济发展背景

宁波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发展海洋经济。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酝酿充分发挥自身深水港口资源优势,加速宁波市经济发展的思路;1992年明确提出了“以港兴市,以市促港”的发展战略。到90年代末,加快整个海洋经济发展以带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思路逐步形成,1998年提出了“建设海洋经济强市”的奋斗目标。进入21世纪以后,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建设“海洋经济强市”更加成为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共识。2004年5月召开的宁波市第十次党代会遵循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要求以及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八八战略”,结合宁波实际,提出了宁波市“十一五”时期经济发展的“六大联动”发展战略,其中“港桥海联动”战略明确要求“开发蓝色国土,培育海洋经济,建设海洋经济强市,使海洋经济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凸显了海洋经济发展在宁波市“十一五”时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3]

2006年,按照宁波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海洋经济强市的意见》的要求,市海洋经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分别牵头组织完成了《宁波市海洋经济发展总体规划》《象山港区域保护和利用规划纲要》《宁波市海洋科技“十一五”发展规划》《象山港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宁波市海洋功能区划》《宁波港总体规划》《象山港空间利用保护规划》等涉海规划,明确了海洋产业发展的定位,确定了海洋产业发展的目标。宁波市海洋规划体系基本形成。

2007年7月19日,为加强对全市无居民海岛的保护和利用,宁波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宁波市无居民海岛功能区划》和《宁波市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规划》。2007年11月6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印发《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宁波市及慈溪奉化宁海象山县市海洋功能区划修编的批复》(浙政函〔2007〕155号),原则同意《宁波市海洋功能区划(修编)》和《慈溪市海洋功能区划(修编)》《奉化市海洋功能区划(修编)》《宁海县海洋功能区划(修编)》《象山县海洋功能区划(修编)》。2007年12月14日,宁波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认真实施宁波市海洋功能区划的通知》(甬政发〔2007〕134号)。

2011年2月国务院批复的《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把以宁波—舟山港海域为核心区的浙江海洋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面对这一新的发展机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市上下紧紧围绕构建海洋经济核心示范区,先后发布实施海洋经济发展等系列规划,出台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意见等政策举措,推动两个省级产业集聚区等重大发展平台建设,加快海洋重大项目建设,成功举办首届中国海洽会,为海洋经济深化发展、打造海上宁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1年4月,宁波市发布了《宁波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规划》在分析宁波发展海洋经济的现实基础与重大意义的基础上,给出了宁波发展海洋经济的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及优化海洋经济功能布局的基本思路,并给出了宁波发展海洋经济的具体思路,包括发展“三位一体”的港航物流服务体系、择优发展临港大工业、建设新兴海洋产业基地、完善海洋基础设施网络、推进海岛的有效保护和科学开发、构建海洋科教文化创新体系、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建设象山海洋(海岛)综合开发试验区等。《规划》还分析了建立海洋经济综合开发的长效机制以及强化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规划》给出了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力争到2015年,基本建设成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示范区,海洋经济实力较强、辐射服务功能突出、空间资源配置合理、科教文化体系完善、海洋生态环境良好、体制机制灵活,对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发挥先行示范和龙头带动作用。

1.海洋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前提下,到2015年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500亿元,占全省海洋经济比重提高到35%左右。海洋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海洋经济综合实力、辐射带动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基本建设成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核心区。(www.daowen.com)

2.辐射服务功能明显增强。“三位一体”的港航服务体系比较完善,成为区域性资源配置中心。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稳步增长,到2015年分别达到5.5亿吨和2000万标箱,成为全球大宗商品枢纽港和集装箱运输远洋干线港。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影响扩大,实现市场交易额4000亿元以上。金融服务功能显著提升,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达到40000亿元。

3.海洋经济转型走在前列。海洋产业结构、空间布局结构和增长动力结构优化取得实质性进展。临港工业“集群化、循环化、高端化”发展,建成世界先进的临港制造业基地。海洋服务业占海洋经济的比重明显提升,海洋经济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达到30%以上。

4.海岛综合开发成效明显。在统筹规划、优化布局的基础上,海岛综合开发步伐加快,形成定位清晰、导向明确、功能协同的海岛开发新格局。象山海洋(海岛)综合开发试验区顺利推进。海岛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形成海陆联动、便捷高效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网、城乡给水和能源供应设施网、海洋环保设施网等。

5.海洋科教文化比较发达。“科技兴海”战略顺利实施,涉海院校和学科建设加快,海洋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建成一批国家级海洋科研基地,基本建成海洋经济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改革试点城市。到2015年,海洋研发投入占海洋产业增加值比重在2.5%以上,海洋科技进步对海洋经济贡献率达70%。

6.海洋生态建设全国领先。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象山港区域保护等取得实质性进展,陆源污染和涉海污染得到有效治理,沿海地区和主要大岛基本建成有效的防灾减灾体系,滩涂资源得到科学保护和开发,重点海域主要污染物排海量比2010年削减15%以上,基本建设成为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规划》预计,到2020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达到4500亿元,海洋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形成特色明显、竞争力强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海洋经济科技贡献率达80%左右,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40%左右。全面建成海洋经济强市和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核心区,对全省海洋经济发展的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发挥。

根据海洋经济发展要求,宁波及时成立了由市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海洋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在市发改委增设海洋经济处,承担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各县(市)、区也成立了海洋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和相应的工作机构。宁波市在全省率先印发《宁波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形成了海洋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谋划173个重大海洋经济项目,总投资2800亿元。制定印发了《宁波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意见》等配套政策,从财政、税收、金融、要素等方面,支持海洋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发展。组织编制了《浙江海洋经济示范区规划宁波市实施方案》,组织编制现代渔业、海洋事业、海洋环保等相关涉海规划,余姚、慈溪、奉化、宁海、象山等沿海县(市)分别编制了《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实施方案》,基本形成了全市海洋经济规划体系。2011年11月10日至12日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海洋经济投资洽谈会,成功签约了106个海洋经济重大项目,总投资达3600亿元,其中100亿元投资额以上的项目有12个。2012年9月15日至17日又举办第二届海洽会,省内共签约91个海洋经济重大项目,总投资超过2127亿元。[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