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西安实现现代田园城市建设的路径

西安实现现代田园城市建设的路径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具有六方面的具体特征,即:田园式的城市形态,国际性的城市功能,强大的市域现代产业体系,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基础设施现代化、智能化。表7-2成都市重点镇“1+17”配套标准表7-3成都市一般镇“1+13”配套标准表7-4成都市农村新型社区“1+13”配置标准(四)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结果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目标的提出是深化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结果。

西安实现现代田园城市建设的路径

二、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路径

(一)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内涵及特点

2009年底,成都市委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谋划好“十二五”以及更长期发展的高度出发,确立了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欲把成都打造成一幅“人在田中”、“园在城中”、“城在田中”、“城田相融”[3]的美好画卷。

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核心思想就是体现“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自然之美包括水清洁、无烟尘、空气清新、田野与城市相融;“社会公正”包括社会机遇平等、充分就业等;“城乡一体”包括城市繁荣与乡村发展互动取代城乡分离。

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包含世界级、现代化、超大型和田园城市四个基本要素,“世界级”指在建成国家重要中心城市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为国际性的区域枢纽和中心城市;“现代化”指形成辐射带动西部乃至全国,进而融入世界的市域现代产业体系;“超大型”指形成城乡一体、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的城乡空间布局;“田园城市”指形成现代城市与现代农村和谐相融、历史文化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景象。

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具有六方面的具体特征,即:田园式的城市形态,国际性的城市功能,强大的市域现代产业体系,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基础设施现代化、智能化。

(二)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战略部署

为稳步推进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成都市确立了“三步走”战略部署:

第一步实现近期目标,用5—8年时间把成都市建成中西部地区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竞争力最强的现代特大中心城市,成为城乡一体化、全面现代化示范区和高端产业集聚、生态文明建设样板。

第二步实现中期目标,用20年左右初步建成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争取进入世界三级城市行列。

第三步实现长期目标,用30—50年最终建成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争取进入世界二级城市行列。

(三)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发展思路

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总体规划依据“一区两带六走廊”[4]规划提出,在全域成都的视野下,进一步将整个成都分为4个总体功能区、13个市级产业功能区和11条示范线,实现点线面结合。按照以人为本、城乡一体的理念和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的原则编制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规划纲要,纲要体现了“九化”发展思路,即:布局组团化、产业高端化、建设集约化、功能复合化、空间人性化、环境田园化、风貌多样化、交通网络化和配套标准化。

布局组团化:包括总体布局组团化和建设项目布局组团化。意欲构建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城乡空间格局,城、镇、村之间以田园隔离,防止“摊大饼”和连片发展,形成“青山绿水抱林盘,大城小镇嵌田园”的整体风貌。建设项目与周边环境和谐相融,形成疏密结合的空间布局形态,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产业高端化:按照“西部第一、全国一流”的标准,大力发展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形成以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为核心、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强大的现代制造业和现代农业为基础的市域现代产业体系,辐射带动西部乃至全国,进而融入世界,使其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占据要席。

建设集约化:重点体现在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三方面的资源集约化利用和城镇、产业、农村的集约化建设。

功能复合化:主要体现在城市功能布局复合、建设项目功能复合、地下与地上空间复合利用和强化中心四个方面。

空间人性化:主要体现在空间尺度人性化、功能人性化与设施人性化。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城市设计,规划设计城镇空间,形成人性化、生活化的城市空间。

环境田园化:指山、水、田、林构成成都的生态本底和自然环境,须“显山、亮水、露田、护林”,营造宜人的城乡环境,展现田园风光和自然之美。

风貌多样化:指在天际轮廓、建筑风格、历史文化、标志性等方面展示城乡的多样化风貌,彰显个性和特色。

交通网络化:指构建辐射区域、覆盖全域、高效便捷、以“TOD”模式[5]为导向的综合交通体系。

配套标准化:指实现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城乡满覆盖,形成多层次、功能完善的配套体系。

表7-2 成都市重点镇“1+17”配套标准

img32

表7-3 成都市一般镇“1+13”配套标准

img33

表7-4 成都市农村新型社区“1+13”配置标准(www.daowen.com)

img34

(四)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结果

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目标的提出是深化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结果。2007年,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后,成都市紧紧抓住城乡发展不协调这一主要矛盾,加大对农村建设的投入,积极推进以“六个一体化”、“三个集中”和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城乡一体化发展,初步形成了城乡群众共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良好局面。

“六个一体化”是指:

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2003年,按照城乡一盘棋和“全域成都”理念,将广大农村地区纳入土地利用规划、城乡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初步形成城乡一体、配套衔接的“全域成都”规划体系和执行监督体系。2008年,在灾后重建中进一步提炼出新农村建设“发展性、多样性、相融性、共享性”四性原则,颁布实施成都市新农村规划建设和相应技术标准,建立以科学规划引领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推进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围绕三次产业互动和城乡经济相融,积极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积极构建以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为核心、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现代制造业和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城乡一体、梯度布局、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推进城乡市场体制一体化。实施农村集体土地和房屋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加快农村金融体制和投融资体制改革,自上而下组建了现代农业等投资公司,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资金保障机制,较好解决了钱从哪里来的难题。

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率先在西部实现县县通高速路、村村通水泥路和城乡公交客运一体化。积极推进城乡一体的信息化建设,实现城乡居民用电同网同价、城市自来水和天然气覆盖农村、村(社区)垃圾集中处置、村村通固话和广播电视、移动信号满覆盖率

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坚持把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作为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公平的着力点,形成城乡一体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农村中小学、乡镇卫生院、村卫生站以及农村文化设施的标准化建设,初步建立城乡居民共创共享发展成果的体制机制。

推进城乡管理体制一体化。全面开展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对规划、交通、农业、水务等30多个部门的机构进行调整和合并,建立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资金保障机制。

“三个集中”的概念是:

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按照“一区一主业”定位和工业集中集群发展规律,加强产业布局规划调控,将原规模小、布局散的116个工业开发区,优化调整为21个工业集中发展区,根据不同情况明确工业集中发展区重点发展的产业以及限制和禁止类行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2009年成都工业集中度达7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1%。

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遵循“因地制宜、农民自愿、依法有偿、稳步推进”的原则,科学规划建设城镇新型社区和农村新型社区,妥善解决征地农民和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就业、居住、户籍、子女教育等问题,有组织、分层次地梯度引导农民向城镇转移。目前,以累计建成农民集中居住区和农村新型社区630个,面积2802.1万平方米,74.3万农民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坚持在稳定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采取转包、租赁、入股等形式,对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实行股份量化,让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通过土地承包权流转对土地实行规模化经营,创新农业发展方式。2009年土地规模经营总面积195.6万亩,占农村流转土地总面积68.5%,农业产业化带动面67%。

“四大基础工程”是指: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在全面实测、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实施确权颁证工作,保证产权改革起点公平。目前,确权颁证工作已基本完成,发放耕保基金19.4亿元,惠及农民137万户。全市通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现农村产权流转6.6万宗,引入社会资金33.6亿元。1.5万户农民利用农村产权抵押获得了最高6万元、期限8年的贷款,1100余户农户利用宅基地使用权吸引城市资金参与联建实现永久性安置。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按照灾后重建“四性规划”原则,整体推进农村环境改造,统筹实施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以及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共实施土地综合整治项目281个,新增耕地19万亩,改善和提升耕地质量125万亩。

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化城乡统筹进一步提高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的意见》,第一次把村级公共事务分成59项,构建了一套适应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要求、城乡统筹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标准体系;第一次把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每个村年均不少于20万元拨付,形成了保障有力、满足运转需要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第一次明确了办理村级事务的方法,每笔钱怎么花必须由群众民主决议。

完善农村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全面推行以基层党组织书记公推直选、开放“三会”、社会评价干部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全面推行村民议事会制度。

由国家信息中心发布《西部大开发中的城市化道路——成都的城市化模式案例研究》报告中指出,成都已经成为西部大开发中的引擎城市、中国内陆投资环境标杆城市、新型城市化道路的重要引领城市,西部大开发十年来形成的“成都模式”在全国具有较强的示范效应和典型意义。有学者认为,成都在打造“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上具有十分有利的条件。成都在城市化进程中切实解决了农民的实际需求,维护了农民的权益,解决了进城农民的就业问题,值得我们借鉴。

【注释】

[1]摘自《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2]摘自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刘淇的讲话。

[3]在广袤的农村地区是“人在园中”,中心城区是“园在城中”,西部区县城镇是“城在田中”,东部、南部和北部区县城镇是“城田相融”。

[4]“一区”主要是指中心城区;“两带”指龙门山、龙泉山生态带;“六走廊”则是串珠式发展的副中心或卫星城,空间布局是走廊式的。

[5]“TOD”模式: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TOD)是规划一个居民或者商业区时,使公共交通的使用最大化的一种非汽车化的规划设计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