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都市区的城市功能优化与创新
优化城市发展与建设布局,形成功能协调、结构合理、形态科学的城市格局。从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的条件和要求出发,规划建设以都市区主城区为中心的“一核、四组、九个卫星城”的城镇等级体系,其中“一核”为大都市主城区,为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的核心区域;“四组”为主城区外围的洪庆、常宁、渭北产业聚集区和高新区草堂科技产业基地四个组团,分别承担主城区的部分功能;“九个卫星城”为临潼、阎良、高陵、三原、泾阳、礼泉、兴平、户县和蓝田,防止城市“摊大饼”式扩张,疏散国际化大都市发展过程中主城区可能产生的人口和工业过分集中的问题等。卫星城既受大都市的辐射带动发展,同时又能补充完善大都市的城市功能。
大都市的进一步发展,还将形成包括兴平市区—咸阳市区—西安市区—临潼区—渭南市区的大都市连绵区。
大都市在今后的发展建设中,首先必须突破行政壁垒,处理好西咸城市(两个目前互不隶属的行政主体)发展的利益冲突问题,协调城市功能布局矛盾[1];其次处理好城市旧区发展与新区建设的协调问题,主城区发展与外围城镇发展中的分工协作与竞争合作关系,引导、带动大都市外围都市圈的发展,形成核心—外围和谐发展的格局。
(二)主城区城市功能优化与创新
1.城市大格局(www.daowen.com)
依据区域自然山水格局和城市发展趋势,城市发展大格局将形成“一轴三带”的“丰”字形结构。“一轴”指贯穿大都市南北主轴的绿带,串接城市三个带状生态功能区;“三带”指渭北塬帝陵保护带、渭河生态景观带、秦岭生态保护带,形成“山水相间,绿道相连,水在城中、城在山水中”的城市大格局。“一轴三带”绿廊串接主城区内各河流、湖泊、公园、绿地以及环城绿化带等,共同构建国际化大都市城市生态基底,打造“山水西安”和宜居城市。
2.主城区布局
根据西安、咸阳两市的自然社会条件和发展现状,西安城区将遵循北跨(渭河)、西接(咸阳城区)、东拓(建设西安港务区)、南融(秦岭生态格局融入城市)的轨迹,与咸阳城区共同构建国际化大都市的主城区。优化两市现状空间结构、功能片区、发展轴线及文化脉络,未来主城区将发展形成“一轴、一河、六片区”的空间结构。以城市“功能+绿化”中轴线为中心,以快速交通廊道、河流廊道和城市绿带为分割,串接城市六个功能组团,形成“高密度组团+大面积绿化(水体)”的主城区空间布局,达到城市布局与功能的优化集聚和合理分工。同时,适度增强各功能组团的综合服务功能,拓宽组团间绿化隔离带,加强组团间轨道交通和快速交通建设,形成既相互分割又联系密切的组团发展格局,避免城市“摊大饼”发展的弊端,促进国际化大都市的良性发展。
“一轴”——大都市南北主轴带,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长安龙脉。南起终南山,北至泾渭新区,形成贯穿南北的城市核心轴带。由南向北依次串接七大中心区:曲江国际会展中心、曲江国际文化艺术中心、皇城商贸旅游中心、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西安行政中心、金融商务中心、体育中心。
“一河”——渭河生态廊道,塑造最具魅力的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滨水核心区。由西至东,以渭河为纽带,串接涝渭生态湿地、咸阳湖生态水景公园、沣渭生态湿地、城市中心区渭河水景区(跨河发展后,渭河该段将位于城市中心区)、灞河入渭国家级湿地公园、泾渭生态湿地,构成了一个自西而东穿城而过的集生态保护、文化旅游、市民休闲于一体的城市生态走廊。
“六片区”——包括西安城区、咸阳城区、金融商务核心区、国际港务区、泾渭新区和沣渭新区,分别承担不同的城市功能。各片区间以绿带和水体为间隔,以快速交通为纽带,组团式发展。其中西安城区为国际化大都市的生活服务核心区,主要职能为旅游、商贸、会展和行政管理,规划建设为高新技术产业和科技研发产业集中地;咸阳城区为现代服务业、商业和旅游业为主的大都市核心区;金融商务核心区主要承担国际化大都市的金融商务中心和旅游度假扩散区职能;泾渭新区主要承担装备制造业和现代物流为主的综合职能;国际港务区主要承担国际化大都市的物流枢纽职能;沣渭新区主要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和居住为一体的综合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