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西安城市空间格局:现状与未来

西安城市空间格局:现状与未来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目前西安的发展实际情况来看,单一中心的空间格局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尚未构筑起与城市发展规律相符合的空间结构体系。

西安城市空间格局:现状与未来

四、西安城市空间格局现状及走向

西安在城市能级提升、人口规模增大、用地规模进一步扩展的过程中,如何力避国内外国际化大都市发展中走过的弯路,寻求服务于城市发展的更优空间结构尤为必要。

(一)西安城市空间结构现状

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必须服务于城市发展,西安市第三次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的编制,确定西安的城市结构和布局形态为“中心集团,外围组团,轴向布点,带状发展”,形成中心城市、卫星城、建制镇三级城镇体系,组团之间以城市快速路相连接,各具特色,独立发展,中心城市与组团中间地带为生态区。

2008年,国务院审批通过了西安第四次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提出的空间战略是形成东接临潼,西连咸阳,南拓长安,北接渭河的格局。城市结构形态上,根据西安市的城市现状,综合分析西安的用地条件及社会经济发展环境,汲取西安历史上城市布局中的精华,总结出布局形态为“九宫格局,棋盘路网,轴线突出,一城多心”。其中,“九宫格局”是在西安主城区形成富有中国传统城市特色的“九宫格局”模式,每一宫都有不同的功能定位。“棋盘路网”是指路网继承唐长安方格网、棋盘式格局,外围功能区结构也以棋盘路网为特色,形成明显的区级中心。“轴线突出”是继承和发扬各朝代遗留下来的城市轴线。以纵贯城市南北的“长安龙脉”为主轴,以钟楼为中心,东西大街的轴线与南北主轴十字相交,同时突出重要的景观轴线;“一城多心”是指形成城市放射状的交通线向外发展的功能分区,形成多个副中心,以此疏解城市中心功能与密度。

从目前西安的发展实际情况来看,单一中心的空间格局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尚未构筑起与城市发展规律相符合的空间结构体系。外围组团和卫星城的建设在城市形态、产业开发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但是从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空间结构优化的角度来看,尚未构成城市空间的“反磁力中心”,整个城市空间结构也尚未真正形成有机的“多中心”结构体系,新城发展仍存在很多“瓶颈”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人口导入困难,二是缺乏鲜明的支撑产业,三是轨道交通、快速公共交通等大交通体系建设滞后,四是城市公共和生活服务配套设施成熟度不够,五是开发速度与城市发展需求失衡。高密度核心+大面积绿带+新城+公共与私人交通的结合方案是国外许多大都市为了有效舒解拥挤的城市内环人口而提出及实施的方案。从实施效果来看,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值得吸取的教训。主要问题表现在一些城市绿带被蚕食,内城区人口没有按规划预期转移到规划的新城中去等问题,导致城市发展零落、不协调、区域发展不平衡,中心区形成大区域范围服务业增长极的能力降低等。

img15

图3-3 西安“九宫格局”示意图(www.daowen.com)

(二)西安城市空间发展方向

从20世纪典型年份西安城市发展方向来看,呈现出明显的向西南和东北扩展的倾向。而西安市第四次城市总体规划中也将西安城市发展方向确定为“西南、东北、向北跨渭河发展”。

从不同时期建成区扩展范围看,用地面积不断增大,城市呈蔓延发展态势。在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单核心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模式已无法适应,无论是圈层拓展还是轴向延伸,都无法有效地将城市的集聚扩散功能很好的发挥出来,外围的卫星城由于其内在的经济发展活力不足而无法承接,所以造成卫星城发展不起来,中心城区压力剧增。

img16

图3-4 西安城市空间发展方向示意图

21世纪以来,西安市相关规划中就将“西接咸阳,东接临潼,南拓长安,北跨渭河”作为西安市中远期发展战略,2009年编制的《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提出加快北跨、东拓、西接、南融步伐。西安和咸阳两城逐步连接,并以两城为中心,向四面进行扩展的趋势日益明显。由主城区(西安和咸阳城区)、外围城镇和组团构成的城镇体系格局基本形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