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逆城市化:大城市人口迁徙的新趋势

逆城市化:大城市人口迁徙的新趋势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造成逆城市化的原因主要有大城市城区人口过于密集、就业困难、环境恶化、地价房租昂贵、生活质量下降,引起人口向环境优美、地价房租便宜的郊区或卫星城镇迁移。应该说,逆城市化不是城市化的反向运动,而是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更高层次的城市化。

逆城市化:大城市人口迁徙的新趋势

二、城市化的一般路径

城市化作为一个全球性的过程,起始于18世纪与19世纪之交,以18世纪末英国城市的发展、兴旺和扩散为标志,首先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发展,进而扩展到世界其他地区。

(一)世界城市化的一般规律

1.城市化过程的阶段性

美国城市地理学家诺瑟姆(Ray.M.Northam)1975年提出了城市化过程曲线,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过程大致呈一条拉平的“S”形曲线,当人口城市化水平达到30%左右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达到70%左右时,进入相对稳定阶段。同时也表明,城市化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初期,城市化水平低,发展缓慢;中期,城市化加速;后期,城市又缓慢发展。

img1

图2-1 城市化发展的诺瑟姆S形曲线图

总体来说,世界城市化经历了初始、发展和成熟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一般认为,城市化的初期,农业在国民经济中还占较大比重,农业劳动力在总劳动力中也占较大比重。进入城市化中期,也就是发展阶段,城市化进程呈现出加速特征。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离开土地,工业化进入起飞阶段,初期工业化往往发展劳动密集型生活消费品生产,大量劳动力进入城镇、城市,特别是进入大城市,进入工厂就业,进入城市的各类服务业,促使城市化进入高速成长期。到了城市化后期,也即成熟期,农业基本实现现代化,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也已经大致完成,没有更多的劳动力可以进入城市,城市化从而进入缓慢发展和注重提高城市质量的时期。

2.城市化的聚集规律

城市化的进程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聚集的过程,由于聚集效应使城市成为一个区域的经济活动中心,并且让城市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实现程度更大的集聚。集聚使二、三产业在城市不断集中和发展,使人口向城市集聚并增加,导致城市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

3.城市化的不平衡规律

由于各国工业化进程、社会经济发展、历史基础、文化背景的不同,世界城市化进程在时间和空间上发展极不平衡,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存在明显差异,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也不尽相同。由于不同区域中的生产力要素,包括物质、人力、能量、信息以及资本的流动速度和组合程度不同,决定了区域间城市化速度和水平的差异。欧美国家首先进入工业化社会,其城市化水平先于其他国家,亚非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较落后,城市化进程起步晚。目前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并且仍在缓慢上升,2000年约为75%,2025年预计将达83%;而发展中国家2000年城市化水平在39%左右,2050年可达60%。

4.城市化与工业化的互动规律(www.daowen.com)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相互推动,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进程。工厂在规模利益的驱使下聚集,就业工人的增多,导致城市规模的扩大。与此同时,城市又从工厂的扩大和商业贸易的增加中得到更多的税收,从而又有能力进一步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提高城市的供水、供电、交通运输能力,城市的建设和条件的改善又吸引更多的工业向城市聚集,吸引更多的第三产业进入城市赚钱。因而,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两个正相关的量,它们相辅相成。

5.大城市优先增长规律

在世界城市化的进程中,发展最快的是大城市,其次是中小城市,最慢的是小城镇。20世纪大城市优先增长显然是经济因素促成的,也是市场机制造成的。大城市的聚集效应和规模效益大,对资本、技术、人才和劳动力的吸引力也更大,更容易调整城市的经济结构,强化城市内的分工体系,许多在中小城市不可能建立起来的专业机构、中介机构在大城市更能生存,从而更能提供全面的服务。大城市的消费多,市场发育完善,就业机会也多,因而更能吸引人口流入城市。

(二)世界城市化模式

1.同步城市化

同步城市化是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发展水平趋于一致的有机城市化模式。其城市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呈正比关系,城市人口的增长与城市发展相适应,与工业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协调,城市人口的增长与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比较一致,农业人口城市化的数量与经济发展提供的城市就业量大体平衡,城市化的发展与农业提供的剩余农产品基本适应,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基本消失,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城市化道路。

2.过度城市化

这是一种畸形发展的城市化模式,其特征是城市化的速度大大超过工业化的速度,城市化不是建立在工业化和农业发展的基础上,而是主要依靠传统的第三产业来推动城市的发展,工业化处于初级阶段,城市化质量较低。造成过度城市化的主要原因是二元经济结构存在尖锐矛盾,国家经济仍处于不发达状态。这种城市化模式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

3.滞后城市化

主要指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模式。这是一种违背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必然趋势的不合理的城市化模式。

4.逆城市化

是指城市市区人口尤其是大城市市区人口郊区化、大城市外围卫星城镇布局分散化的城市化模式,所谓“逆”,是指城市市区人口向郊区迁移,大城市人口向卫星城镇迁移的倾向。造成逆城市化的原因主要有大城市城区人口过于密集、就业困难、环境恶化、地价房租昂贵、生活质量下降,引起人口向环境优美、地价房租便宜的郊区或卫星城镇迁移。应该说,逆城市化不是城市化的反向运动,而是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更高层次的城市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