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氏的另一个较为重要的勘订方法是,据《老子》经文对王弼之注文加以勘订。注文必须忠实于《老子》原文,因此陶氏在勘订王弼注文时,往往以《老子》经文作依据,凡有违《老子》经文的注文,则都是有误的注文,必须加以订正。如王弼注:“心怀智而腹怀食,虚有智而实无知也。”陶氏考证说:“‘怀食’,如‘士而怀居’之‘怀’,言以穑事为急也。‘怀智’,则为不辞,且与老子‘绝圣弃智’之旨相违戾。十章云:‘治国无以智,犹弃智也。’疑此注本作,心弃智,下文‘心虚则志弱’,正申言弃智之义。‘虚有智’则沿‘怀智’之误而误者,疑本作‘虚无欲’,经下文云:‘使民无知无欲。’注义本之,故云:‘虚无欲,而实无知也。’‘虚无欲’,如不识不知,顺帝之则是也。‘实无知’,如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是也。”[56]这里陶氏据《老子》第十章经文之意及老子“绝圣弃智”之旨,勘订弼注“心怀智而腹怀食,虚有智而实无知也”应为“心弃智而腹怀食,虚无欲而实无知也”。
又王弼注:“得少也,少则得,故曰得也,行得则与得同体,故曰同于得也。”陶氏考证说:“‘得少也’,义不可通。德、得二字古虽通用,而经文自作德。此注当云:‘德,得也,少则得,故曰德也。行得则与德同体,故曰同于德也。’‘少则得,多则惑’。本上章经文。”[57]即是说,这段话里,陶氏考订的依据是《老子》第二十二章经文。(www.daowen.com)
用《老子》经文作依据进行订正的例子还有:王弼注:“虽贵以无为用,不能舍无以为也。”陶氏考证说:“‘虽贵以无为用’,当作‘虽贵无以为用’。十一章经云:‘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58]王弼注:“异国殊风,而得一者,王侯主焉。”陶氏考订说:“‘得一者’三字,当在‘王侯’下,三十九章经云:‘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59]王弼注:“善摄生者,无以生为生,故无死地也。”陶氏考订说:“‘无以生为生’下‘生’字不当有,七十五章经云:‘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60]王弼注:“自贵则物,狎厌居生。”陶氏考订说:“‘物’盖‘将’字之误,草书似之。‘狎厌居生’,当作‘狎居厌生’。本章经云:‘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61]王弼注:“安而不忘危,未召而谋之。”陶氏考订说:“‘召’为‘兆’字之误,六十四章经云:‘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6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