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近代老学研究:分章问题考证

近代老学研究:分章问题考证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陆德明老子音义已为后人改变其分章,惜不得与此本一证之。[1]这里魏氏其实是肯定了《老子》原本是分“道经卷上”与“德经卷下”,及分为八十一章的。在具体的分章问题上,俞樾《老子平议》也有考证。根据“文法一律”,故认为“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之句应属前章。此说应是正确无误的。

近代老学研究:分章问题考证

一、近代老学对分章问题的考证

近代老学对《老子》分章问题有一定的考证。如魏锡会的《校老子》考证说:

河上公注本,道可道以下为道经卷上,上德不德以下为德经卷下。晁说之跋,王弼注本谡其不析道德,而上下之犹近于古,不知陆德明所撰《释文》,正用辅嗣本,题云道经卷上,德经卷下,与河上本不异。晁氏所见者,特宋时转写之本,而翻以为近古,亦未之考矣。予家藏石刻道德经凡五本,惟恐明皇御注本及此本皆分道经德经为二,盖汉魏以来篇目如此。

平津读碑记道德经王辅嗣本,今世所行俱有分章。此本虽不记章数,然每章皆空一格以别之,其中亦有与今王本不同者,如王本道冲而用之,至象帝之先为三章,天地不仁至不如守中为四章,谷神不死至用之不勤为六章,此本皆并为一。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今王本属十二章,此本无故字二句,属下章之首。重为轻根,静为躁君。今王本为二十七章,此本属上章之末。陆德明老子音义已为后人改变其分章,惜不得与此本一证之。[1]

这里魏氏其实是肯定了《老子》原本是分“道经卷上”与“德经卷下”,及分为八十一章的。因为河上公注本有卷上、卷下之分,晁氏之跋中虽认为王弼本不分道经、德经,而陆德明之《释文》正据王弼本分道经卷上、德经卷下,故魏氏的结论是晁氏所据之王弼本非王弼之原本,而为“宋时转写之本”。后来“不析道德”者,亦自此而误。另外,“易州龙兴观道德经碑”本虽“不记章数”,却“每章皆空一格以别之”,即是说,石本是有明确的分章的,且其中大有与王本分章不同者,足见石本资料之珍贵。

孙诒让之《老子札迻》对《老子》分章问题也有考证。孙氏说:(www.daowen.com)

老子上下篇八十一章,分题道经、德经。河上公本、经典释文所载王注本、道藏、唐傅奕校本、石刻唐玄宗注本并同。《弘明集·牟子·理惑论》云:所理止于三十七条,兼法老氏道经三十七篇,则汉时此书已分道、德二经。其道经三十七章,德经四十四章,亦与今本正同。今所传王注,出于宋晁说之所校,不分道、德二经。于义虽通,然非汉唐故书之旧。[2]

孙氏之意与魏氏之意相同,即肯定了《老子》原本分道经、德经,并分为八十一章的,且道经三十七章,德经四十四章,均与今本相同,而晁说之不分道、德二经,非“故书之旧”。

在具体的分章问题上,俞樾《老子平议》也有考证。如:对“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之句的考证时,俞樾说:

按此数句当属上章。如二十二章曰: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以此。五十四章曰: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并用以此二字为章末结句,是其例矣。下文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乃别为一章,今误合之。[3]

俞氏根据《老子》在前面各章的语法惯例,得出“以此”是章末总结之语的结论。根据“文法一律”,故认为“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之句应属前章。此说应是正确无误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