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性身长生与仁道境界的探索

性身长生与仁道境界的探索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32]孔子曰:“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由此观之,生存而仁害,虽生亦死,身灭而仁成,虽死亦生。[133]滕氏之意是说,长生意在“性”存,而不在“身”存,性存而身死,虽死犹生;性灭而身存,虽生犹死。

性身长生与仁道境界的探索

三、提倡“性身长生”

近代老学是在近代科学高度发展情况下诞生的,近代生物科学已完全证实并否定了肉体“长生不死”的幻想。因此,近代老学吸收了近代科学的新观念,并发展了传统老学的养生观念。而这一观念与中国国家虽遭难而中国的国家精神永不能灭的时情正相吻合,因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对此,江希张说:

凡有生的必然有死,(所以圣人)不在肉身上求生,向性身上求生,不怕肉身死,只怕性身死。像老子说,吾身既无,吾有何患?孔子说:“杀身成仁。”孟子说:“舍生取义”,又说:“妖寿不贰。”这皆是摄生的妙法。关龙逢比干殉国而死,伯夷叔齐蹈仁而死,佛忍受哥利王节节支解,耶稣舍身救世,这皆是摄生的模范。肉身虽死,真性常存,肉身有形有质,有受死之地,所以有生就有死,性身无体无方,无可死之地,所以不生也不灭,人何必为养数十年的肉身,至死了万古常存的真性呢?[131]

江氏之意是说,生死是自然规律,因此,长生不在肉身,而在性身,只要真性常存,性存而身死,虽死而犹万古常存。

滕云山说:

体道大通,性命之学,至于极虚无之境界,故曰道乃久。老氏谓修道之士,身虽灭而性常存,故曰没身不殆。[132]

孔子曰:“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由此观之,生存而仁害,虽生亦死,身灭而仁成,虽死亦生。斯则蹠非寿,颜非夭矣。[133]

滕氏之意是说,长生意在“性”存,而不在“身”存,性存而身死,虽死犹生;性灭而身存,虽生犹死。

【注释】

[1]滕云山:《道德经浅注》第五十一章。

[2]高延第:《老子证义》第六十七章。

[3]高延第:《老子证义》第五十一章。

[4]高延第:《老子证义》第五十四章。

[5]清阳子:《道德经述义》德经第九章。

[6]滕云山:《道德经浅注》第七十九章。

[7]滕云山:《道德经浅注》第八章。

[8]高延第:《老子证义》第五十六章。

[9]滕云山:《道德经浅注》第二十三章。

[10]江希张:《道德经白话解说》第五章。

[11]德园子:《道德经证》第三章。

[12]滕云山:《道德经浅注》第三十二章。

[13]滕云山:《道德经浅注》第五十二章。

[14]滕云山:《道德经浅注》第五十五章。

[15]高延第:《老子证义》第七章。

[16]江希张:《道德经白话解说》第五十五章。

[17]江希张:《道德经白话解说》第四十八章。

[18]清阳子:《道德经述义》德经第九章、第十章。

[19]德园子:《道德经证》第十八章。

[20]滕云山:《道德经浅注》第四十六章。

[21]德园子:《道德经证》德经第八章。

[22]清阳子:《道德经述义》德经第八章。

[23]清阳子:《道德经述义》道经第二章。

[24]清阳子:《道德经述义》道经第三章。

[25]德园子:《道德经证》第五章。

[26]滕云山:《道德经浅注》第七章。

[27]滕云山:《道德经浅注》第一章。

[28]滕云山:《道德经浅注》第三十四章。

[29]滕云山:《道德经浅注》第三十七章。

[30]滕云山:《道德经浅注》第五十二章。

[31]滕云山:《道德经浅注》第五十五章。

[32]滕云山:《道德经浅注》第二十八章。

[33]滕云山:《道德经浅注》第七十六章。

[34]胡薇元:《道德经达诂》第十章。

[35]滕云山:《道德经浅注》第四十章。

[36]滕云山:《道德经浅注》第十章。

[37]滕云山:《道德经浅注》第二十八章。

[38]滕云山:《道德经浅注》第五十五章。

[39]滕云山:《道德经浅注》第三十三章。

[40]高延第:《老子证义》之序。

[41]德园子:《道德经证》第二十八章。

[42]德园子:《道德经证》第二十八章。

[43]滕云山:《道德经浅注》第五章。

[44]滕云山:《道德经浅注》第五十二章。

[45]滕云山:《道德经浅注》第二十八章。

[46]德园子:《道德经证》德经第二十六章。

[47]李涵虚:《道德经注释》第二章。

[48]李涵虚:《道德经注释》第十六章。

[49]李涵虚:《道德经注释》第二十八章。

[50]李涵虚:《道德经注释》第十七章。

[51]李涵虚:《道德经注释》第二十九章。

[52]李涵虚:《道德经注释》第二十三章。

[53]李涵虚:《道德经注释》第二章。

[54]李涵虚:《道德经注释》第三章。

[55]李涵虚:《道德经注释》第七十三章。

[56]李涵虚:《道德经注释》第四十七章。

[57]李涵虚:《道德经注释》第五十五章。

[58]李涵虚:《道德经注释》第四十五章。

[59]李涵虚:《道德经注释》第四十四章。

[60]李涵虚:《道德经注释》第五十七章。

[61]李涵虚:《道德经注释》第四十六章。

[62]李涵虚:《道德经注释》第二十五章。

[63]李涵虚:《道德经注释》第二十章。(www.daowen.com)

[64]李涵虚:《道德经注释》第三十二章。

[65]李涵虚:《道德经注释》第五十九章。

[66]李涵虚:《道德经注释》第六十二章。

[67]李涵虚:《道德经注释》第二十一章。

[68]李涵虚:《道德经注释》第三十章。

[69]李涵虚:《道德经注释》第五十章。

[70]李涵虚:《道德经注释》第二十八章。

[71]李涵虚:《道德经注释》第四十二章。

[72]李涵虚:《道德经注释》第七章。

[73]李涵虚:《道德经注释》第二十八章。

[74]李涵虚:《道德经注释》第十章。

[75]李涵虚:《道德经注释》第二十二章。

[76]李涵虚:《道德经注释》第七章。

[77]李涵虚:《道德经注释》第七十六章。

[78]李涵虚:《道德经注释》自序。

[79]李涵虚:《道德经注释》第一章。

[80]李涵虚:《道德经注释》第三章。

[81]李涵虚:《道德经注释》第十八章。

[82]李涵虚:《道德经注释》第十三章。

[83]李涵虚:《道德经注释》第七十八章。

[84]李涵虚:《道德经注释》第七十九章。

[85]李涵虚:《道德经注释》第八十一章。

[86]《道德经讲义》朱有芬之序。

[87]黄裳:《道德经讲义》自序。

[88]江起鲲:《重印道德经讲义》序。

[89]黄裳:《道德经讲义》第四章。

[90]黄裳:《道德经讲义》第十五章。

[91]黄裳:《道德经讲义》第十六章。

[92]黄裳:《道德经讲义》第十五章。

[93]黄裳:《道德经讲义》第十五章。

[94]黄裳:《道德经讲义》第七十六章。

[95]黄裳:《道德经讲义》第十七章。

[96]黄裳:《道德经讲义》第二章。

[97]黄裳:《道德经讲义》第四十二章。

[98]黄裳:《道德经讲义》第三章。

[99]黄裳:《道德经讲义》第九章。

[100]陈鼓应:《老子注释及评介》,中华书局1984年,第12页。

[101]黄裳:《道德经讲义》第八章。

[102]黄裳:《道德经讲义》第八章。

[103]黄裳:《道德经讲义》第四十一章。

[104]黄裳:《道德经讲义》第三十六章。

[105]黄裳:《道德经讲义》第十五章。

[106]黄裳:《道德经讲义》第十五章。

[107]黄裳:《道德经讲义》第十六章。

[108]黄裳:《道德经讲义》第二章。

[109]黄裳:《道德经讲义》第八章。

[110]黄裳:《道德经讲义》第二十六章。

[111]黄裳:《道德经讲义》第三章。

[112]黄裳:《道德经讲义》第九章。

[113]黄裳:《道德经讲义》第四十四章。

[114]黄裳:《道德经讲义》第十六章。

[115]江起鲲:《重印道德经讲义》序。

[116]黄裳:《道德经讲义》第十二章。

[117]滕云山:《道德经浅注》第三十六章。

[118]滕云山:《道德经浅注》第五十章。

[119]江希张:《道德经白话解说》第五十一章。

[120]高延第:《老子证义》之序。

[121]高延第:《老子证义》第十三章。

[122]高延第:《老子证义》第二十六章。

[123]江希张:《道德经白话解说》第三章。

[124]江希张:《道德经白话解说》第五十九章。

[125]江希张:《道德经白话解说》第五十四章。

[126]滕云山:《道德经浅注》第四十八章。

[127]滕云山:《道德经浅注》第五十九章。

[128]滕云山:《道德经浅注》第六十七章。

[129]李涵虚:《道德经注释》自序。

[130]黄裳:《道德经讲义》第八十一章。

[131]江希张:《道德经白话解说》第五十章。

[132]滕云山:《道德经浅注》第十六章。

[133]滕云山:《道德经浅注》第七十三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