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阳来阴往,阴阳双修
李涵虚是内丹阴阳派西派的创始人,其修炼方法强调阴阳双修。他说:
上帝有厚生之德,圣人有摄生之方,人苟善术,即宜转阳生阴死之道,为阳来阴往之功,则长生久视。[69]
此节有二义皆为治身之士所当知而当守者。一曰雄施雌化。《参同》云:雄阳播玄施,雌阴统黄化是也。二曰雄归雌伏。《悟真》云:雄裹怀雌,结圣胎是也。[70]
这两段讲的是“阳来阴往”、“雄施雌化”、“雄归雌伏”的道理,即人要长生久视,就要增益阳气,就要修“阳”,就要化阴为阳,就要使阳归而阴伏。而阴阳本是事物对立统一体中的两个方面,阴生则阳生,阳生则阴生;相反,阴灭则阳亡,阳灭则阴亡。故须阴阳双修。
李涵虚又说:
外阴内阳,外虚内实,虚出阳气,是为冲气,物情至也,合太和矣。[71]
守中制外,似外其身以无生,先忘后存,即存其身以有生也。[72]
阴阳长庶,柔而保合之以归抱一焉,故大制天下者,不尚分割也。[73]
这几段则是关于阴阳关系的论述,其主旨为“阴阳合和”、“阴阳归一”。即是说,要增益阳气,也不能忽视阴气,只有使阴阳两面协调统一为“冲气”,即使阴阳“保合之以归抱一”,则阴、阳合和,冲气长存,人才能长生。
李涵虚还特别强调修“阴”,他说:
治身以精定,治身以守雌。[74]
曲则全,以减为增也。枉则直,以柔制刚也,洼则盈,谦则受益也。弊则新,剥则有复也。少则得,知足不辱也,多则惑,贪欲自迷也。此太上以前之古语,所说治身之要道也。[75]
圣人养身以柔以弱,似后其生以求生,渐充渐满,实先其身以得生也。[76]
柔弱者气,坚强者骨,气聚而身和则生,气散而骨立则死。[77]
这里就强调了“雌”、“曲”、“枉”、“洼”、“弊”、“少”等事物的阴面在治身中的重要作用。强调了“柔弱”之气,也就是“阴气”的重要性,并指出,聚此气则生,散此气则死。(www.daowen.com)
六、内以治身,外以治世
李涵虚在其《道德经注释》反复谈到了治身与治世的关系问题。如他说:
先辈云:《老子》之书,内可理身,外可理国。其实以理国喻理身也。然以理国喻理身,即可以理身喻理国。[78]
道也者,内以治身,外以治世,日用常行之道也。[79]
圣人治世,功成弗居,反求治身之道,然以圣人治世言之,其为治道也。[80]
此章言治世隆污之道,然亦可悟治身之理,兹两举之,失无为之事,遂有慈惠之政,犹失浑沦之体,遂有返还之功也。用明用术以察求,民情益深掩蔽,犹之用巧用机之取药,物愈善互藏也。[81]
这些议论将治身与治世紧密联系起来。以“理国喻理身”,又以“理身喻理国”,道出了道家“身国同构”之原理。
然而,治身与治国毕竟是两回事,故老学虽着眼治身,却落脚于治国。如李涵虚说:
故当贵重其身,以身为天下所寄命,而不敢自轻其千金之躯者,则可以寄身于天下。
黄石公之所以教子房也,保爱其身,以身为天下。
善保身者乃善治身,善治身者乃善治世。[82]
受国之垢,受国之祥,皆圣人躬自责备,所谓朕实多咎,民有何辜,朕德凉薄,天降此殃也。[83]
孔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是以圣人治世,必修自厚之德,取信于百姓,不责人,而人自孚。[84]
道以默运为生成,故有利而无害,圣人之道以无心造化,不与人争,积善行,故其大与天同。[85]
这些话语是说,立志于治理天下的人,需首先治理好自身,所谓“以身为天下所寄命”、“善治身者乃善治世”,故“圣人治世,必修自厚之德”。而治理自身的目的又主要在于治理好天下,所谓“保爱其身,以身为天下”。因此,身治好了,才能治好天下。可见,李涵虚之治天下,强调治者之自治,是以自治为基础的“无为”而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