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生养与统御万物之道
近代老学认为“道”可生育万物。黄裳说:
道本渊涵无极,浩荡无涯。《诗》曰:左之左之,君子宜之,
右之右之,君子有之。观此可见,道之随时取用,无人不遂,无物不充焉。斯道也,何道也,万物生生之本也。道在天地,万物资以为生,而不辞其纷扰,以道无不足,故其生无不畅也,虽然,生之遂之之道既足,而物赖以成,亦若物之自生自遂,而道不见为有,其成功为奚若乎。虽不名为有,而天地之大,四海之遙,我人不被其涵濡,无物不荷其帡幪,且听物之自生自育,而道若不知其为生为育,普获一切,包含万有,斯诚衣被万物而不为主焉。道之功成浩浩乎无可名也,常无欲也。无欲即常清常净,真常之道也,就其小而名之,虽一草一木之微,无有或外,弥纶万物,无隙可寻,浑然一团,织尘悉化,此小莫能破之义也,故曰常无欲可名于小,就其大而名之,铺天匝地,统育群生,亘古及今,包容万象,而究无一物之不归并,无一夫之或外,此大莫能载之旨也。故曰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于大。此言道之浩浩,生万物而有余,被万物而至足,无小无大,悉包含个中。[23]
这里说明了道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的根本,即黄氏所说的“万物生生之本也”。它“渊涵无极,浩荡无涯”、“普获一切,包含万有”、“统育群生,亘古及今,包容万象,而究无一物之不归并,无一夫之或外”、“生万物而有余,被万物而至足,无小无大,悉包含个中”。不仅如此,只要我们“顺其自然无为之道”,还可以“随时取用”、“无人不遂,无物不充”。可见,黄氏认为道化生万物是不论时间、地点、大小,也不论是人、是物,它是“包罗万象”的,也是无所不能的。正因为道生万物,故有“母”之称。(www.daowen.com)
胡薇元说:“道生一,无极生太极也,一生二,太极生两仪也,二生三,两仪生三才也,三才化生万物。”[24]又说:“道先天地生,浑成自然,寂静寥阔,自强不息,生育万物,故以母名之,字之以大道。一往无际,故大而逝,悠久无疆,故无双以反,四大宇宙之中,而帝王居其一,参天尔地,人能宏道,道体无为,归于自然。”[25]其意思是说,道生育万物的过程是先生太极,再生两仪,再生三才,最后化生出万物。而且道是自强不息的,它“一往无际”、“悠久无疆”,它生育万物也是永不停息的,它的生育能力是无限的。
高延第也说:“母谓道德,道生万物,故万物为之子,修其母,致其子,德盛者人自归之,人既来归,仍以清静无为处之,不可有所造作。所谓利而勿利,故不危殆。”[26]其意是说,道不仅生养万物,而且道还有“母亲”般的胸怀,能像“母亲”包容“子女”一样包容万物,善待万物。而人是万物中的一部分,故道也生育并包容人类。
道不仅产生了世上的万事万物,而且始终与万事万物联系在一起,统御着世界上万事万物。魏源引李嘉谟的话说:“天地有合,以降甘露,而生万物,由是观之,天地虽判不必离,虽道散为物,物各有名,而道未尝弃物也,惟物不自弃于道,则其立于天地之间而不殆者,以道犹生之也,故人能知止于朴,则物不以道散而亏,道不以物生而散,犹川谷之气,未尝不通于江海,江海之气未尝不通于川谷,本与末未尝一日而不循环也。彼徇末而离本者乌足以知之。”[27]这里说明了“道”与“物”彼此不可分割的关系:一方面,“道散为物,物各有名,而道未尝弃物也”,即是说,道生育万物后并没有抛弃万物。另一方面,“惟物不自弃于道,则其立于天地之间而不殆者”,即是说,物也不能离开道而独存,只有不离开道,才能立于天地之间而不殆。故魏源说,“本与末未尝一日而不循环也”。而在两者中,“道”决定着万事万物的存在,是宇宙万物的最高本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