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陕西省研究生培养质量全面提升,规范管理

陕西省研究生培养质量全面提升,规范管理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全面建设,规范管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西北核技术研究所西北核技术研究所创建于1963年,是以核科学与技术为主要研究领域的多学科、综合性应用物理研究所,现有专业技术干部近800人,博士和博士生97人,硕士和硕士生224人。我们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创新性成果的生成,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2.搞好学科建设,奠定发展基础学科建设特别是科研水平,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研究生培养的整体水平。

陕西省研究生培养质量全面提升,规范管理

全面建设,规范管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西北核技术研究所

西北核技术研究所创建于1963年,是以核科学与技术为主要研究领域的多学科、综合性应用物理研究所,现有专业技术干部近800人,博士博士生97人,硕士和硕士生224人。建所39年来,共取得了1 900多项国家和部委级科技成果奖,其中国家级奖56项,部委一、二、三等奖390余项。我所有两院院士8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87人,6人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荣获中国青年科技奖,3人荣获求是工程奖,3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

西北核技术研究所198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00年被批准有权开展在职人员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工作,2001年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立“核科学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核技术及应用”1个博士点,“核技术及应用”、“无机化学”、“工程力学”、“物理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6个硕士点。

截至2001年9月,我所共招收博士生3届21名,招收硕士生17届248名,接受在职人员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20人,已毕业硕士生14届,授予硕士学位161人,并与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国内10余所高等院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80余人。目前有在读博士生63人(招收21人、联合培养42人)、硕士生90人。

根据陕西省学位委员会与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做好研究生培养质量调查研究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现就我所研究生培养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1.招生工作情况

我所现每年计划招收博士生10名、硕士生35名,主要采取接收高校推荐免试生和国家统招的办法,同时大约接受10名左右本所人员在职申请硕士学位,研究生毕业后一般留所工作。

2.培养及学位工作情况

在研究生培养的实践中,我们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两段式”的培养模式,即:课程教学依托高校,学位论文工作结合研究所科研试验工作进行。多年来,我所研究生在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学习课程,打下宽厚的基础。在学位论文工作中,我们采取了一系列严格的质量保障措施:在开题报告论证中,我们采取按学科、专业集中开题的方式,邀请本学科、专业的专家对研究生论文的选题、课题内容和技术难度进行把关;在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中期进行中期考评,管理部门对研究生的政治思想表现、基础课程学习、必修环节进行检查,同时组织本学科有关专家听取研究生的论文工作进展报告,并进行量化打分;研究生正式提交学位论文前要在研究室或课题组进行预答辩;学位论文评阅和答辩中,所外专家要占一定的比例;实行学位论文抽查复审制度,对通过答辩的学位论文,随机抽取样本,组织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和有关专家进行双盲复审等。同时,我们在研究生开题报告、中期考核、预答辩等环节中都要考察论文是否具有创新性,实行博士生学位论文查新制度,规定博士生必须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才能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我们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创新性成果的生成,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近年来,我所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明显提高,围绕学位论文课题研究,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国内乃至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性科研成果,在读研究生已经成为研究所科研工作的一支生力军。1992年至2001年在学期间的研究生共获得了250余项各类科技成果奖励(省部级三等奖以上),在国家一级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45篇,在全国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5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52篇、被EI收录45篇、被ISTP收录3篇。

3.教学及实验设施建设情况

“九五”期间,我所陆续建成了射线物理、放射化学、爆炸力学、脉冲反应堆、高功率微波、准分子激光、无机氟化物、计算中心、情报信息中心等设施先进的专业实验室,这些实验室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和教学条件。研究所局域网和数字化图书馆的建成以及国际互联网的接入,为研究生信息查询和对外交流提供了先进的手段;还投入专门经费建设了研究生专用教室,配置了相应的教学设备,为研究生教学、学术交流、论文答辨及其他相关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4.管理工作情况

研究所设有学位评定委员会,主要负责研究生招生、培养、学位、学科建设等各方面的工作,科技处训练科负责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的日常工作,研究生的日常行政管理由各研究室负责。近年来,我们修订了《研究所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研究所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研究所研究生学位授予细则》、《研究所研究生指导教师条例》,规范了研究生学籍管理及招生、培养、学位授予工作的全过程,使研究生的教学管理和日常管理逐步规范化、制度化。

二、成绩和经验

1.牢固确立研究生教育在研究所全面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一流的研究生教育是创建一流科研院所、培养一流人才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但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军队科研院所都将面临人才缺乏的窘境和人才引进的艰难。立足于这样的认识,我所高度重视发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始终把研究生教育作为我所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一直坚持“适当规模、规范管理、保证质量”的指导方针,适度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培养质量,改善办学条件,使研究生教育不断发展,为研究所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优化科技干部队伍结构。我所培养的研究生中有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人荣获中国青年科技奖,2人荣获求是工程奖,2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1人荣立二等功,8人被评为全国、全军先进个人。

当前研究生教育已成为研究所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以研究生为主体的科技干部队伍已成为科技创新队伍中最有活力的群体,成为开拓新的研究领域的重要骨干。

2.搞好学科建设,奠定发展基础

学科建设特别是科研水平,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研究生培养的整体水平。为了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我所瞄准国内一流水平的目标,着眼于科研发展需要,有重点、分层次地调整、优化学科的结构与布局。对于已有较高水平、能体现我所优势与特色的学科(如核技术与应用、工程力学、无机化学等学科)予以重点建设,使其在某些优势领域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取得标志性成果;对已具有一定基础、有可能成为未来我军武器技术发展重点学科新增长点的学科(如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物理电子学学科),予以重点发展,以保持和发展我所的优势与特色;对为科研和社会所需要,但目前实力较弱的学科,给予大力支持,使其尽早摆脱落后局面,取得较快发展;鼓励学科之间的交叉与渗透,以形成富有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切实提高学科建设水平。1998年后,我所一批主干和新兴学科先后增列为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建立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科布局有了较大改善;陆续建立了“闪光二号”强流相对论电子束加速器、中子发生器、30万居里钴源、“强光一号”高剂量率γ射线和X射线辐射装置、“春雷号”大型有界波电磁脉冲模拟装置等辐射种类比较齐全、技术指标比较先进、测试设备初步配套的大型实验模拟设施,建成了一批高水平的专业实验室。目前以核技术及应用、无机化学、工程力学、物理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为主干的综合、交叉、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已经形成,学科建设的整体水平大幅度提高,部分学科的某些优势领域已经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www.daowen.com)

3.建立一支具有远见卓识和创新素质的研究生导师队伍

师高弟子强。没有高水平的、活跃在学科前沿的导师队伍,要培养高质量的、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动向的、具创新能力和富有创新意识的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是难以想象的。近年来,我所采取得力措施,努力加强导师队伍建设。首先,加强学术梯队建设,着力培养年轻学术带头人。我们开展了以培养年轻学术带头人为重要内容的学术梯队建设工程,鼓励青年科技人员承担重大科研项目,对他们破格和优先晋升职称,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遴选他们担任研究生导师;同时为激励青年杰出人才的成长,每年选送部分青年科技人员到国外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攻读学位或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第二,加大工作力度,吸引优秀人才。我们拟通过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访问学者等多种形式,吸引国内一流水平的科学家和获博士学位的青年学者来所工作。第三,充分发挥著名专家、学者的学术带头作用。目前我所的18位博士生导师均为相关学科领域知名专家,其中有两院院士8人,国家863-803主题专家组、国防预研抗辐射加固专业组秘书长各1人,他们始终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带领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开拓研究领域,提出探索方向。他们培养的研究生不仅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良好的科学文化和专业技术素养,而且具备很强的应用理论研究能力和科研实践能力,其中许多人都已成为我所各个学科、专业的骨干和导师队伍的后备力量。目前我所45岁以下的研究生导师中65%具有博士学位。

4.调整思路,拓展渠道,保证生源质量

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院校培养的研究生越来越多,而科研院所由于受到培养模式、办学条件、生源和规模等条件的限制,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尤其是近两年来,国家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高等院校的招生规模连续三年以30%的比例增长,对军队科研院所的研究生教育产生很大的冲击。根据测算,“十五”期间,我所每年需要补充40~50名科技干部(包括研究生和本科生),在目前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要达到这个目标有很大的难度,而且质量难以得到保证。近年来,我们调整工作思路,在加强招生宣传力度的同时,积极争取并利用国家给予的特殊政策,将招生工作的重点放在接收高校推荐免试生上,每年从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10余所重点院校接收20~25名推荐免试生(占招生总人数的70%左右);同时加大在职培养力度,将在职申请学位作为培养本所青年科技人员的重要渠道,目前每年大约接受10名左右本所人员在职申请硕士学位。通过这些方式,不仅保证研究生生源质量,提供了在职人员深造、成才的途径,而且降低了人力资源形成的成本,将使研究所科技干部队伍的质量和结构得到改善。目前,我所科技干部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人员占到近50%,其中近80%是由我所自己培养的。回顾历史,可以说,如果我所不及时开展研究生教育,将很难形成如今的专业结构比较合理、学术水平较高的科技队伍,我所学术技术水平和科研试验任务也不会取得如此大的成就。

5.修订培养方案,按较宽口径培养研究生

科研院所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难以建立高水平的课程体系,多年来,我们一直依托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具有相关学科优势和高水平课程体系的高校进行研究生的课程教学。近年来,我们在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时,按照宽口径、厚基础的原则调整了研究生课程设置,提倡研究生按一级学科甚至跨一级学科进行培养,要求研究生选修学科前沿讲座课、各种讨论课,规定在学期间要参加一定数量的本学科和跨学科领域的学术交流活动等;同时注重打牢研究生的数理基础和提高外语水平,规定研究生必须选修1~2门数学课程,英语不仅要通过代培学校的学位课程考试,而且要通过国家六级水平考试。

6.注重素质教育,培养优良品德

我们认为,高科技时代的高层次军事人才不仅要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而且更要有成才报国的远大志向、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爱国奉献的社会责任感和严于律己、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我们明确提出,作为研究生,首先必须学会做人,注重培养自己的优良品德。我们花费大量的经费把研究生送到一流高校学习课程,其目的就是使研究生不仅学到知识,打牢基础,而且要通过感受这些大学长久以来形成的淳厚的学风和严谨的思维模式,接触各种流派的学术思想和工程观念,开拓视野,培育优良品德。如我所研究生的课程教学多年来一直依托清华大学,研究生虽然在清华大学只有短短的一年,但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风和文化底蕴,对我所研究生在人格塑造和个性完善中的影响十分深远。同时,我们对研究生加强传统教育,按照“打得赢”、“不变质”的总要求,改进和加强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用“两弹一星”精神教育和鼓舞研究生,培养研究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和优良的道德品质,并强化导师教书育人、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积极营造具有浓郁的人文精神的文化氛围,将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渗透到教学、科研、实践等全部培养环节。十多年来,我所培养的研究生无论是在部队还是到地方,都以较高的综合素质和扎实的专业知识,赢得了社会的肯定。

三、存在问题,意见和建议

我所的研究生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从研究所科研试验任务的需求和学科建设的发展来看,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

(1)由于外界对学历人员的拉力较大,稳定高学历人员的难度加大,加之我们对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人才稳定工作研究不够,特别是缺乏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学术队伍不稳定的形势比较严峻。

(2)需加大培养经费投入,促进人才培养工作发展。培养经费的投入不足,直接影响了人才培养工作的正常开展。近年来,我所每年的人才培养经费都在150万元左右,其中上级主管部门下拨的经费只有不到50万元,经费不足已影响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现有的正常业务费只能满足课程学习及日常管理费用,远远不能满足为高层次人才培养改善教学条件和开展全方位对外交流的需要,建议加大对研究生培养经费的投入力度,提高计划内研究生培养经费标准,并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对联合培养博士生、在职申请学位工作每年予以一定的经费支持,以解决经费不足的实际问题。

(3)增加管理部门编制,提高管理水平。有学位授予权的科研单位普遍没有独立的研究生管理部门和研究生队编制。研究生管理工作一般由人事部门或训练部门代管,存在管理人员少,任务重的问题,直接影响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没有研究生队编制,研究生日常管理较为分散,不利于学术交流和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保证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同意我所成立独立的研究生管理部门,增加研究生队编制,以适应研究生教育的不断发展。

(4)计划申请增列“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或增加“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中的“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目前已开始先期的调研准备工作。

(5)加强中青年导师队伍建设。高水平的导师队伍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近几年,为了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研究生导师队伍,我们做了很多工作,建立并完善了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制度,但目前博士生导师的年龄仍然偏大,需要继续加强中青年导师队伍建设,加速导师队伍的年轻化,力争使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6)改善研究生培养条件。“十五”期间,修建研究生公寓,改善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提高研究生生活待遇,创造稳定人才的良好氛围。

(7)继续改革研究生培养工作,不断提高培养质量。要针对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面临的新形势,不断提出发展研究生教育的新思路、新措施,不断改革研究生培养工作,提高培养质量。

我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一直得益于国家教育部、陕西省教育厅、上级主管部门、各有关高校领导和专家的关心与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努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推动研究所的全面建设。

(研究生办公室苏 昆、王丽娟、吴 波撰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