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市场,面向未来,培养人才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是煤炭系统惟一专门从事地质勘探业的大型科研机构。近年来,我们在不断加强产业建设,积极稳妥地进行结构调整、机制转换工作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因此,我院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创造宽松环境,拓展培养渠道,以适应市场、面向未来、培养人才的工作思路,按人才梯队的“金字塔”结构,努力做好研究生培养工作,培养高层次人才。
一、基本情况
煤科总院西安分院1979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获煤田地质与勘探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获煤田、油气地质与勘探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获地质工程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多年来,已授予硕士学位44人、博士学位3人,目前在本院攻读和在外院校委培的博士生16名、硕士生13名、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2人。毕业研究生已成为各学科的带头人或技术骨干,其中5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荣获煤炭青年科技奖,1人评为陕西省新长征突击手,1人评为西安市十大杰出青年,1人荣获孙越崎优秀青年科技奖。他们取得了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丰硕成果,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7项,其中国家三等奖2项、部特等奖7项,共有14人走上院所领导岗位,成长为科技管理复合型人才。1998年我院杨锡禄教授被评为陕西省优秀博士生导师。我院1999年、2000年的博士学位论文均被陕西省教委推荐参加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评选。1999年、2000年我院均被陕西省考试管理中心评为研究生招生管理先进单位。
二、认真做好研究生培养工作
1.努力形成良好的培养条件
(1)科研经费充足。所有在读研究生均根据导师和我院各所、研究室承担的课题和基金项目进行选题,所需研究经费由相应项目中支出,特殊支出由我院职工教育基金统筹列支。
(2)试验手段齐全。我院现拥有12个实验室及各类仪器和试验设备2 409台,其中包括近几年来购置的先进设备和仪器1057台,可满足研究生的试验需要。
(3)计算机设备及软件完备。截止目前为止,我院已有586以上微机140台,分别配备在各所、研究室使用,同时还设有计算机研究室;先后引进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工作站、MZS工作站,并配有相应的应用软件;绘图的主要设备有:SGI图形工作站2套,SUN工作站一套。
2.逐步形成水平较高的科研队伍
我院以“煤矿生产全过程中的地质保障系统”和“煤层气的开发利用”为主导专业,以钻探机具、岩土工程和地质勘察为拳头产业,并紧密围绕主导专业和拳头产业建设,形成了多学科多门类的专业科研队伍。
3.高度重视培养质量
(1)调整学科结构和研究方向。针对学科、专业的研究方向划分过细、学科结构不够合理、缺乏学科间横向交叉和面向煤炭行业主战场的新兴应用学科,以及面向21世纪的新兴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和高新技术学科、专业偏少的问题,我们不断调整学科专业和研究方向,坚持煤田地质特色,充实其内涵,拓宽专业面,逐步把单一的“煤田地质型”转变为综合的“社会型”,建立起以煤田地质系统学科为主的新学科、专业体系,并通过对原有的学科、专业的拓宽改造及学科间的大跨度联合、交叉、渗透,逐步形成包括“环境科学与工程”、“石油天然气工程”、“矿业工程”、“水利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等一级学科的学科群。
结合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进行研究方向和培养方案的调整。我们鼓励研究生跨学科、在学科前沿进行学位论文选题,鼓励跨学科招收、交叉培养复合型研究生,既突出培养工程型、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又注重培养具有超前性和探索性的学术型骨干人才,使我院学科发展与产业建设的急需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得到保证。
(2)科学、合理设置研究生课程。我院是从事煤田、油气地质与勘探的综合研究机构,由于招收的研究生数量少,专门开设基础课不现实,所以委托对口高校进行代培。为了保证代培质量,我们选择课程坚持做到科学、合理。
博士生的知识强调“专”和“博”,其课程设置根据实际需要和可行性,按一级学科选课,有的学科、专业则按相关学科群选课,以引导博士生进入本学科的前沿,掌握最新的知识、技能和信息。所选课程既包括专业基础课,又有引向学科前沿的理论专题及适应学科交叉、扩大知识面的课程,还包括现代思维方式、科学研究方法以及计算机技术等专题课,课程内容追求“宽、新、尖、专、精”。
硕士生课程设置以加强基础(包括加强外语和数学)为主,拓宽专业面,掌握本学科的前沿。
研究生课程的内容注意了“吐故纳新”,随着学科、专业的发展,不断淘汰陈旧过时的内容,增加反映学科最新成果及发展的新内容。通过课程内容的不断更新,提高研究生的知识水平。
(3)改革专业课教学方法。我院在坚持传统的专业课授课方式的同时,采取了一些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1)开设了一些启迪思维、反映学科发展前沿的课程以及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课程,供研究生选修。这类课程采用授课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研究生在阅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教师做指导性讲授或答疑。
2)开办高科技研讨班,师生共同参与讨论,如开办了“全国煤层气综合研讨班”,“瑞利波探测技术研讨班”等。
3)组织专题培训,及时向研究生介绍学科前沿的新研究成果和研究动态。
4)改革传统的授课方式,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授课,提高了效率。(www.daowen.com)
(4)提高学位论文质量。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即通过科研工作的实践,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以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业技术工作。
1)重视学位论文选题
要求研究生广泛地调查研究,阅读文献资料,结合国家经济建设或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了解本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发展动态、重点和难点,在此基础上,自己提出学位论文的题目,再由导师及专家进行论证、审查,通过后正式开题。
2)定期检查和指导学位论文工作
研究生要定期(每隔1个月)向导师和教育科汇报学位论文工作进展情况,分析难点,明确主攻方向,提出下一步研究计划。导师要认真指导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课题研究工作及论文的撰写。
3)规范学位论文评审及答辩工作
学位论文完成后,首先由导师严格检查、把关,再经专家评阅,认为合格者,才能进行答辩。研究生在答辩前至少2个月向教育科提交学位论文及详细摘要,并将其中导师及研究生姓名覆盖。我们选聘院内外专家若干人,对学位论文及其摘要进行评阅;在评阅人同意答辩后,组织答辩委员会,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4)为促进研究生多出成果、出高水平成果,博士生在学位论文答辩前至少应在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3篇论文,其中至少有1篇为第一作者,硕士生至少应发表1篇论文。
(5)规范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管理。加强管理是培养高质量研究生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实现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为了规范这项工作,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研究生管理部门对研究生的培养过程进行全面管理和监督,建立研究生培养档案,并将此作为申请学位的材料之一;建立研究生教育管理数据库;制定和完善研究生教育管理办法。
2)要求在学研究生每月向导师汇报自己的学习及学术活动等情况。
3)制定了《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研究生培养管理规定》、《研究生专业培养方案》、《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等管理制度,照章办事,依规管理。
(6)立足院内,坚持定向、委托培养研究生。定向、委托培养研究生,是我院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途径。把优秀在职人员送出去攻读学位,其优点在于可结合各所(研究室)的具体要求和本人实际,结合各所(研究室)的项目,选择学位论文课题,有针对性地培养高层次人才。现在,这些毕业研究生都已成为我院的科研骨干。
三、几点体会
1.领导重视是做好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根本
研究生培养工作直接关系到一个单位的前途和发展。我院领导从改革和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一直重视和关心这项工作。原副院长杨锡禄教授培养了3名硕士生,又率先培养了3名博士生。院领导关心研究生培养工作,赵学社院长、李玉林副院长不仅亲自培养研究生,而且抽出时间检查指导我们的工作,帮助解决一些具体困难。由于领导重视,我院自开始培养研究生以来,各方面的工作都比较顺利。
2.加强设施建设是做好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保证
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研究生培养工作是为科研单位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尤其是煤田地质勘探的科研单位,如果没有优厚的条件很难稳定人才。要让研究生安心学习,快速成才,必须要有良好的内、外环境条件。因此,我院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任务就是努力创造条件,早出高质量的综合性人才,以解决科技人员断层问题。我们认识到,现在对研究生培养的投入,实际上就是对我院未来的投入,也是对科技创新的投入,这种投入终究会为我院在今后科技市场占领重要阵地打下坚实的基础。多年来,我院不断加大投资力度,每年核拨一定资金,改善研究生培养条件;为解决研究生的实际困难,不仅提高了奖学金的额度,同时设立了优秀奖学金。我们对考取我院研究生的本院职工,学习期间享受在职职工待遇,工龄连续计算,住房、职称评定均不受影响,从生活上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我们逐步改善研究生住宿条件,由以前的一间房住3人改为住2人,房间安装天然气装置。我们为研究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有专门的教室和计算机房,配备了586计算机10台;各实验室对研究生全面开放,他们随时都可以进行实验;还专门拨款建立了可供20人同时使用的外语听音室,录音、录像及听音设备齐全。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我院对各层次人才的不同要求,培养研究生工作要有计划、有步骤的安排与实施。扩大研究生招生数量,首先要做好学科建设工作,特别是硕士点、博士点建设。我院现有的博士点、硕士点少,招生数量也少,制约了我院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发展。我们的规划目标为:2002年底增加1个硕士点,在读研究生规模达到10人;2004年底增加2个博士点,在读研究生规模达到14人左右;2006年底博士生、硕士生规模为20人左右;2010年底博士生、硕士生规模为40人左右;使我院成为我国煤炭地质勘探行业高水平的研究生培养单位之一。
在今后一个时期内,我院学科建设重点抓好以下工作:①面向21世纪,充分发挥学科的综合优势,积极建设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学科点。要继续采取与高校联合申报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办法,利用学校的招生指标,来解决研究生招生难的问题。②加强科学研究,力争取得一大批重大科研成果。要在稳定和加强基础研究、勇攀科学高峰的同时加大对应用技术和高新技术研究的力度,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发展提供科技动力;要承担较多的科学基金、科技攻关等重大科研项目等层次的科研课题和项目;要充分发挥研究生在科研方面的作用。③建设一支素质好、层次高、结构合理的科研队伍。到2005年底,科研人员编制560人,其中教授级人员达到42人,占7.5%;副教授级人员达到229人,占40%;博士生导师达到15人;培养40名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60名学术骨干;实现科研队伍年龄、知识和职称结构的整体优化。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生产力中最关键、最宝贵、最活跃的因素。只有建立人才基地,才能构筑技术制高点。在今后的研究生培养工作中,我们要开阔思路,学习兄弟单位的经验,进一步搞好研究生培养工作。(人事教育处供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