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深化教学改革,提升培养质量

深化教学改革,提升培养质量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多年来,我们坚持以教学改革为动力,在培养模式及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及实践。这种方式不但加快了学位授权点的建设,同时在学术梯队、科学研究及实验条件等方面为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供了保障。

深化教学改革,提升培养质量

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培养质量

西安工业学院

一、研究生培养工作概况

我院于199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工学管理学经济学和法学4个学科门类的12个二级学科培养硕士学位研究生,至2002年共招收硕士生8届,毕业并授予硕士学位5届85人,目前有在读研究生240人。

我院自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以来,经过8年的时间,已在8个系(所)开展了研究生培养工作,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建立了一套管理规章制度。为了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多年来,我们坚持以教学改革为动力,在培养模式及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及实践。

二、保证培养质量的主要做法

1.增强质量意识,注重创新能力培养

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及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要通过课程学习和课题研究两个环节,以及学位论文工作来体现。

(1)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

我们在研究生课程教学方面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更新课程体系,注意开设反映交叉学科、前沿学科发展的新课程,以及与学科相关的方法论的课程,如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开设分布式系统及分布式算法基础课,大部分工学学科都开设与计算机理论及技术相关的“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等课程。

更新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内容,专业选修课要有中外文学术论文等参考资料,有的学科开始采用最新的中外文研究专著作为教材或参考书。

改变满堂灌式的授课方式,提倡教师改革教学方法,采用以研究生为主体的启发式、互动式、讨论式的授课方式。我们采用听课、问卷调查等方式检查教师的授课情况,用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征求研究生的意见并做研究生的思想工作,引导研究生适应互动式的授课方式,注重提高研究生的自学能力。例如,计算机系采用英文版的《分布式操作系统》教材,由教师组织研究生讲解部分内容,然后提问讨论。材料系的“位错与相变理论”、“现代材料研究方法”等课程,要求研究生以小论文的方式对有关章节或整个课程进行总结。研究生在课程学习时自己搜集资料、分析研究,还要联系课题研究写出自己的见解。这样,在课程学习时,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就开始得到锻炼。

(2)参加科学研究,在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

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是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形成创新能力,并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提高。对于研究生来说最主要的实践活动就是科学研究。现在我院的每一个研究生在课程学习后期或课程学习以后都参加课题研究,以实际的课题为背景开展学位论文工作。在课题研究中,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另外,作为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在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和撰写学术论文上,我们也对研究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研究生在学习期间要参加一定次数的学术交流活动,在学位论文答辩之前,要在正式出版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以上。

(3)抓好学位论文工作的三个环节,把好质量关

学位论文工作中有三个环节,即开题、中期检查及答辩。抓好这三个环节,实质上是对学位论文质量进行过程控制。近几年我们考虑到学位论文答辩对学位论文前期的工作有促进作用,因此提出了以下的要求:①申请论文答辩前,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篇以上;②导师把关,对未按计划完成学位论文的研究生,推迟答辩;③申请论文答辩前必须进行预答辩,通过预答辩对论文提出修改意见;④对于学位论文中的计算机软件系统,由研究生提供软件设计等相关文档,系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组织评审组检测验收,并填写计算机软件验收报告;⑤由导师、评阅人及答辩委员会对学位论文定量评分;⑥按学科根据论文评分排序,分析论文质量,评选优秀硕士学位论文;⑦对已通过答辩的学位论文抽查复审。

我们从第一届研究生开始,坚持对学位论文按指标体系定量评分,每一届评选优秀学位论文对优秀的研究生是个鼓励,也给其他研究生作出了榜样。另外,我们用定量评估的结果,分析论文质量,使我们对论文质量的控制比较科学。例如,96级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有一篇学位论文,评阅人给学术水平的打分很低,并在评语中写道,作为计算机学科的论文,在一些基本的问题上未作论证研究。我们在认真地研究了这个意见以后,进一步明确了该学科的内涵,在选题、论文质量要求上,乃至对非计算机专业入学的研究生的课程学习都作了相应的调整,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2.探索和改进培养模式,保证培养质量

由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对硕士生的需求量在增长,尤其是热门学科的人才供不应求,并对人才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学校在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的建设发展、研究生的规模及培养上采取相应的措施。与兄弟院校相比,我院培养研究生的历史不长,有的学科的资源及力量有限,为了适应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数量及质量的要求,加快我院研究生教育的发展,适应高层次人才的个性发展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探索和实践了开放式的学科建设及研究生培养的模式。

(1)学校与研究院所联合建设学位授权点

校所联合建设学位授权点,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办学,发挥学校与科研院所联合的整体优势,加快学位授权点的建设。几年来,我们与陕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联合建设了“企业管理”、“区域经济学”硕士点,与兵器工业202研究所联合建设了“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硕士点。在联合建设中,学校发挥了教学及基础研究的优势,研究所提供了研究条件及高水平科研课题的支持。这种方式不但加快了学位授权点的建设,同时在学术梯队、科学研究及实验条件等方面为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供了保障。

(2)灵活的选课制度,开放式的课程体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学科之间相互影响、渗透并形成交叉学科,学科的这种发展趋势,要求研究生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的面更宽广更系统。然而,在一个学科内不便包含太多的课程,所以我们采取了一种开放式的选课制度,即在新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时,可以根据培养目标及课题研究的需要,在全校各学科开设的选修课程里任选;如有需要还可选修西安地区兄弟院校开设的课程或课程模块,承认其学分;有的系在培养方案里还列出供研究生自由选择的课程目录。我们认为这种开放式的课程体系及课程教学模式,在保持了课程学习规范化的同时提高了课程体系的柔性,便于因材施教、按需开课,有利于高层次人才的个性发展。

(3)学校之间、校所之间联合培养研究生(www.daowen.com)

联合培养的方式有:在校所联合建设的学位授权点,双方联合培养研究生;在我院的学位授权点,按兄弟院校的研究方向,学校之间联合培养研究生;在我院完成课程学习,到研究所做课题研究。

联合培养有以下几个好处:①优化导师队伍,双导师制或双方组成的导师组(由不同学科的从事理论研究及工程技术工作的导师组成),有利于在多学科综合发展的方向、理论联系实际地指导研究生;②研究生直接参加高层次、高水平的课题研究,这是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前提;③充分利用研究院所先进的仪器设备,大大改善了研究生的培养条件。

3.坚持评估检查,健全监控体系

对学位及研究生教育进行评估(或重点学科评估)是促进学位授权点建设、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效的监控措施。评估有政府评估、社会评估、学校自评;又分为单项评估、综合评估。多年来,我院坚持了对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综合性的自查与评估。我们的主要做法如下:

(1)检查评估制度化

从1994年开始,每隔两年,我院都要进行一次重点学科评估。2000年学院建立了学科带头人制度,我们进一步将每年对各学科的教学与科研进行自评的工作列为学科带头人的重要职责。

(2)根据学院发展目标,制定评估体系

两年一度的评估,首先根据学院的发展目标,明确评估的目的,然后制定针对评估目的以及与学院实际情况相符的评估指标体系及评价细则。1994年,我院第一次进行系统的重点学科评估,目的在于摸清家底后制定“九五”规划,所以评估体系中与教学科研相关的指标较细,评价标准按学院当时的状况拟定。1996年,我院已开始培养研究生,为检查培养质量,在硕士学位授权点增列了培养条件、课程教学、论文工作等项评估指标,并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设了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的指标。1998年,我院已在主要的专业系全面开展了研究生教育,为加强系级的管理,我们在指标体系细则中制定了研究生教学档案分类及分级建档规范,并列出重点检查的系级研究生教学管理档案材料目录。到2000年,我院已授予三届硕士学位,为总结经验,表彰先进、找出差距、改进工作,我们开展了研究生教育质量年活动;对专业系的研究生培养人数、管理制度、教学自评、教学档案、教学改革等情况进行了检查;对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效果等进行了检查或调查。这样,我们的重点学科自查自评,每一次都有针对性,每一次都较前一次有所深入。

(3)行政领导与专家相结合,精心组织自评工作

为了保证自评工作的科学性及公正性,我们除了成立领导小组外还成立由各学科骨干教师组成的专家组。在各系自查的基础上,专家组深入到各学科听取汇报、开座谈会及实地考察,按评估指标体系对各学科的培养条件、科研、研究生培养及管理工作进行定量及定性评价。这样的做法,调动了行政领导和骨干教师两个积极性,较客观较深刻地评价了各学科乃至各系的工作,促进了交流,评出了先进,找到了差距,明确了改进的方向。

(4)积极利用评估的结果,推动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

检查评估后,每个学科都有单项的分数及总分数,专家组还要对各学科的特色、问题及发展的方向给出评审意见,我们按定量及定性的结果对所有学科排序、分类,并提出院级重点学科的推荐意见。

评估的结果都要公开并反馈到各系,使各系明确本系的学科在全院的位置,并制定或修改学科发展的规划。另外,在评估工作结束后,专家组向院长办公会作汇报,评估结果可作为以下几项工作的参考:对各系或学科带头人工作的考核,师资队伍建设,重点学科经费投入,全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院级重点学科审定。

三、培养工作中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1.科学研究薄弱,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我院各学科的科研工作发展不平衡,有的学科科学研究薄弱,科研课题不多,没有高层次的课题。这些学科的研究生,其学位论文课题研究往往重复低水平的工作,得不到创新能力的培养与锻炼。因此,强化科学研究工作,仍然是我院学科建设的主要任务。为此,我们已将完成科研任务和改善科研条件,作为考核学科带头人业绩的一项指标。

2.教学管理体系尚待健全和加强

我院现有8个系(所)12个学科培养研究生,在全校培养工作的面已铺开,在校研究生已初具规模。学院对研究生教育一揽子统管的方式已经不适宜了。

教学管理要分层次,系一级的管理要加强,要深入、细化。我院以本科生教育为主,但发展研究生教育是体现学院特色、使学院上水平、上层次的重要策略。因此,在思想认识上,在教学管理工作上,要对本科与研究生教育并重,并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管理机构,落实管理人员,改善管理工作条件。

在教学管理中还要处理好严格与灵活的关系。严格管理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保证,而为了高层次人才的个性发展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的管理方式又要灵活。关于这个问题,我们还要深入研究。

学院与研究所联合培养研究生是我院这几年一直在探索的培养模式,但在管理上有些问题还要研究。为了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校所双方的职责如何划分,工作如何衔接,质量如何控制,培养工作如何考核?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将与研究所一起解决好这些问题,总结校所联合培养的经验,逐步建立一套管理办法。

3.亟待开展研究生教育科学研究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是:加强培养,提高质量。为此,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研究生教育的客观规律是非常必要的。从1998年以来,我院开展了一些教育研究,并召开了首届研究生教育研讨会,但是还不够。为了在教学与管理等方面开展深入系统的研究,今后要建立年度研究生教育科研立项制度,定期召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讨会,用教育教学研究的成果指导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

(严 文、何博雄、雷亚萍撰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