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特色,发挥优势,使研究生培养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一、学院概况
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创建于1978年,其前身为1912年更名的北京高等工业学校的机织科,先后成为西北工学院、西安交通大学等院校的纺织系,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原纺织工程系基础上,建立西北纺织工学院,直属纺织工业部。1998学院划转为教育部和陕西省共建共管,2001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西安工程科技学院。
学院经过24年的不懈努力,现已发展成为以纺织服装艺术学科为优势特色的多学科、多层次的高等工科院校,学院设有6个二级学院、6个系和1个教学部。现有硕士学位授权学科9个、本科专业26个、专科专业6个,覆盖6个学科门类,其中纺织工程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学院现有教职工1 200余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正、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数300多名。近5年来,我院在教学、科研上取得了很大成绩,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军队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6项。
二、研究生培养的现状
我院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9个工学硕士点,具有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有权开展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工作和推荐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为硕士生工作,已培养硕士生465名,授予硕士学位人数441名,现有在读硕士生260多名,有博士生导师2名、博士生副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146名。研究生实行院、系两级管理,研究生部现有管理人员6名,分别从事研究生的招生、管理与就业、学位与研究生培养等工作。
三、加强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措施、经验及方法
1.认识到位是做好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前提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教育的最高层次,是培养高层次创新性人才的主要渠道。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具有知识传播、知识创新、人才培养和科技开发等多种功能,是高校教育中心和科学研究中心的结合点,是带动本科教育、科技研究与开发、学科建设和学校整体水平提高及发展的纽带。本科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是立校之本;而研究生教育则是人才培养的龙头,是强校之路。
近年来学院将研究生教育放到了学校发展的重要位置上,提出了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的战略思想。全院上下达成这一共识,为我院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2.严把入学质量关,积极争取优秀生源
近年来,我院研究生的招生人数逐年增加,生源质量逐年提高,尤其是我们在1990年争取到推荐应届毕业本科生免试为硕士生的授权及1999年具有授予同等学力在职人员硕士学位的授权之后,我院研究生的生源数量及结构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推荐免试的应届毕业本科生已成为我院硕士生的良好生源。
在研究生报考数量增加的情况下,我们坚持德、智、体全面考核,严格组织初试和复试。对跨专业报考的考生,严把复试关。导师和研究生实行双向选择。研究生部在招生前多渠道做好宣传工作,在招生过程中努力做好各项工作。
3.规范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加强管理
根据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原国家教委下发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我们重新修订了各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制定了新的课程教学大纲,到目前已实施了三届。
在课程设置上我们将其分为学位课与选修课两大块,学位课包括公共课及专业基础课,学位课为必修课,按学科、专业设置;选修课不受学科、专业限制,研究生可在全院选修课中选修,目的在于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面,加强新知识、新技术的应用能力的培养。此外,我们还要求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听6次以上与本学科、专业相关的学术报告,并计1学分。为公正、公平、科学地评价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水平,从今年起每年抽取一定比例的硕士学位论文进行“双盲评审”,第一次未通过,可重新修改再评;第二次未通过,延期一年毕业,重新做硕士学位论文。同时,为检验研究生的科研成果和学术论文写作能力,要求研究生在读期间至少以第一作者发表1篇与其学位论文研究课题相关的学术论文,并将其作为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必要条件。
为进一步保证和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规范管理是十分重要的。研究生部陆续下发了《关于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关于研究生开题报告方面的有关规定》、《关于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意见》等多种文件。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各学科、专业的研究生急剧增加,必须加强管理,使有关各项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为此,我们于2000年6月在系、二级学院设研究生兼职辅导员及兼职工作秘书,负责研究生日常管理工作。
4.提高培养质量,导师队伍是关键(www.daowen.com)
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导师是关键。为此,我们进一步明确导师职责,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完善导师选聘制度,要求导师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有相对稳定的科研方向,能站在学科前沿开展科研工作,有充足的科研经费。导师应对研究生的培养全面负责,严格把关。学校尽力设法改善导师的工作条件,研究生部努力做好服务、监督和管理工作。
针对部分导师专业面偏窄、与当今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不相适应,以及导师外语水平和计算机能力欠缺的现实状况,院系两级有针对性地给年轻导师补充学科前沿科技知识,还采用轮修办法鼓励、支持年轻导师攻读博士学位,如纺织工程学科40岁以下本科学历的教师基本上都在以不同方式攻读高一级学位,其中8人在攻读博士学位。
全院上下现已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积极上进、团结合作,愿为本学科的建设献策献力的良好氛围,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积极上进的优良学风。一个职称、学历、年龄、知识结构较合理的学术梯队已基本形成。
5.加强学科建设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保障
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决定一个学校的前途与命运。一个学科必须有著名学者和以其为核心的学术梯队。我院属普通高校,要使学院上水平、上台阶,就必须狠抓学科建设,从而带动教学和科研工作,使教学质量提高,使科研水平上层次。只有高质量的教学,高水平的科研,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为此,学院无论是制定长远发展规划,还是在具体工作中,都把学科建设放在首要位置。在省学位办的指导帮助下,院党政及时把握方向,号召全院上下齐心协力抓学科建设,各部门互相协作,形成共识,创造了一个人人重视学科建设的良好氛围。学院专门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并设立学科建设办公室,院长助理集中精力主抓学科建设工作。学科建设办公室制定了一整套加强学科建设的办法和措施,通过对学术带头人的遴选、院重点学科申报评审、现有硕士点的评估工作,使全院教师对学科建设有了更深的理解。
学院“十五”规划在学术队伍建设上采用选拔一批、引进一批、外聘一批的“三结合”办法,形成在国内有知名度的、有重大影响力的5~10位名师名家群体,带动学科上层次、上水平。学院重点建设好1~3个国内名牌专业。鼓励特色学科“创优”,鼓励前沿学科抢占制高点;实现硕士点数量翻番,并争取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实现博士点零的突破。我们实施学科评估与学科建设立项制度,鼓励学科竞争,支持优势专业。
6.加强研究生的政治思想工作
研究生是国家的高层次人才,是21世纪国家建设的栋梁,是国家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希望。江泽民同志指出:“各级各类学校不仅要建立完备的文化知识传授体系,而且要把德育放在首位,确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我们作为硕士生的培养单位应责无旁贷地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
加强研究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首先要教育研究生树立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理想和信念,引导他们学习和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同时鼓励他们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之下,积极参加有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此外,我们还利用课余时间安排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研究生能够得到全面发展。如我院经济管理系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苏世彬同学,2001年获陕西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一等奖、全国挑战杯三等奖、全国建昊奖学金和钱之光奖学金等多项奖项,为我院争得了很大的荣誉。
7.更新观念,多方位寻求合作
研究生教育必须和社会融为一体,随社会同步发展。我们积极发展对外合作,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坚持开门办教育,利用一切机会走出校门,向兄弟院校学习、交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经验;同时还创造条件,积极争取将我校纺织工程学科品德高尚、学术造诣深的教授推荐到其他院校担任兼职博士生导师,为我院积累高层次办学经验;还不断聘任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作为我院纺织工程学科兼职教授和名誉教授,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7名、国内外著名学者专家10多名。他们经常到我院讲学和指导学科建设工作,进行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另外,学院还积极多渠道筹集资金,与企业共建实验室和研究所,从而实现学、研、产结合,企业和研究所具有良好的实验条件,已成为我院培养研究生的校外实践基地。厂校双方共同攻关,共享成果,有力地促进了我院的学科发展和研究生教育。
四、对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建议与意见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种专业学位的设立,使得我国研究生教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随之也带来了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①生源质量的下降,②教学条件的弱化,③师资力量欠缺,导师水平有待提高,基础课教师缺编等。针对这些问题,为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我们建议如下:
(1)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估体系,提高研究生教育的自我约束力,要建立保证质量的自我约束机制,同时要加大检查评估力度。
(2)建立专家库,对学位论文进行抽查评估,为了保持评审的公正性,应采用“双盲评审”的做法,评阅人从专家库随机选择。
(3)每年召开一次全省研究生培养工作会议,使大家有机会经常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促进我省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
(研究生部张茂林、胡小梅撰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