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管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一、研究生培养工作现状
我校是国务院首批批准有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单位之一,现拥有土木工程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个博士点、31个硕士点,并被授权招收培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校现有博士生、硕士生导师230多人,在校研究生1 600多人。学校现设13个学院和1个系,有52个教研室、45个实验室、40个研究所(站)、两个博士后流动站,建筑设计研究院和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均属甲级设计单位。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17 000平方米,藏书80万余册,拥有各类期刊4 000余种。学校还设有计算机网络中心、电化教学中心、物理检测中心等。这一切都为我校的研究生培养工作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我校研究生培养工作实行两级管理,研究生部负责公共课教学和制定各种规章制度,牵头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协助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做好研究生导师的遴选和学位授予工作。各学院设立研究生管理办公室,贯彻执行学校针对研究生教育制定的有关政策和制度,负责研究生专业课教学和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期筛选和评优工作,协助学校做好学科建设工作。
二、在研究生培养工作中的一些具体措施
(1)实行弹性学制。我校近几年对研究生的学制进行了改革试点,鼓励博士生在校期间承接大课题和有风险的课题,允许博士生分段完成学业。我校现规定博士生在校累计时间不超过7年,硕士生在校累计时间不超过5年,可以先分配工作,按期回校完成学位论文答辩。
(2)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建立一个以研究生为主体的教学环境,促进研究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我校在研究生中举办了以博士生为主体的科技沙龙,定期开展科技活动,并组织研究生积极参加学校的“挑战杯”竞赛,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增强动手能力,设立了科研奖和论文奖。
(3)调整外语课教学方式,增加考试机会。博士生入学后组织外语通过考试,合格者本人可以提出外语免修。第二外国语改为选修。
(4)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我校为稳定教师队伍做了大量的工作,实施了“三一二工程”,即在国内选拔30名特聘教授、在校内选拔100名优秀学术带头人和学科带头人以及200名教学骨干。我校建立了相应的考评制度,加强优秀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生导师坚持每年遴选、每年评优,支持年轻导师脱颖而出。
(5)完善培养质量评估体系,开展自我评估工作。我校从第五次学位授权审核工作开始,实行了一年申报学位授权点、一年搞评估的办法,加强学科建设工作。先后有针对性地开展了部分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评估和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的学科建设工作评估,有效地检验了以往的工作,找出了培养工作中存在的差距。今后我校将进一步完善培养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坚持隔年评估的做法,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三、加强过程管理,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
由于课程学习是研究生培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优化课程设置和合理安排课程就尤为重要。硕士生课程学习的时间只有2~2.5学期,博士生课程学习的时间仅有2学期,加上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和研究方向多,课程之间又有不同的相互交叉,对博士生更要求基础理论宽、专业知识深,要使他们在短时间内达到学位条例规定的要求,就必须优化研究生课程设置,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大纲,真正做到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10多年来,我校随着学位授权点的逐渐增多和调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市场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始终把课程设置的优化和完善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在优化课程设置的基础上,不断修订和完善培养方案,是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项必要的基础工作。我校研究生培养条例规定,一般每隔2~3年要组织各学科、专业在进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对课程设置进行适当的调整,形成新的培养方案。经过多次的修订和补充,现在我校31个学科(含80多个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培养方案涉及的课程大约有400多门。在培养方案中列出的课程既要体现该学科的基本要求即共性部分,又要反映与该学科几个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相适应、具有该学科特色的专业内容即个性部分;课程又有学位课和非学位课之分,实际上也就是必修课与选修课、共性与个性之分。每个学科培养方案中列出的课程,还应给研究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进行选择留有余地。根据上述指导思想,我们现已按新的专业目录对我校各学位授权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
对于博士学位授权学科按照一级学科设置学位课,在院(系)、校两级机构的相互协调下建立博士生培养指导小组,由指导小组组织讨论确定博士生培养方案。该方案必须包括3门公共学位课,2~3门专业基础或专业理论学位课,1门数学必修课,其余可作为选修课,但总学分应限定在18~22学分。这样设置博士生课程,体现了基础性、宽广性、新颖性,有一个较为合理的结构、深度与广度,有利于博士生拓宽知识面和优化知识结构。
对于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则进一步完善以往的做法,以院(系)为管理核心,组织各授权学科按二级学科制定培养方案。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分为公共学位课、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学位课、选修课三部分,总学分要求在30学分以上。其中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学位课必须覆盖本学科所有的研究方向,所有的课程必须有详细的教学大纲和课程简介。这样设置硕士生课程,充分反映了各学科的个性和共性,使硕士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为后期学位论文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按照既定培养方案精心管理是提高培养质量的关键
每个学位授权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方案确定之后,课程设置随之相对稳定,管理部门的工作重心应当针对执行培养方案中存在的问题,不断修订并逐步完善必要的规章制度,以便各学位授权学科按培养方案的要求,根据不同情况给每个研究生制订培养计划,并采取有效的监督措施确保培养计划的落实。其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
(1)制定培养计划的随意性。每个学位授权学科为了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在各自的培养方案中一般都对学位课的设置进行了精心筛选,使其尽可能地覆盖所有的研究方向。但随着导师的新老交替或导师研究领域的变更,仍有部分导师总要以这样那样的理由,允许自己的研究生随意选课,以致不符合本学科培养方案中关于课程学习的要求。对此,在管理上,我们一直坚持由校、系(院)、学科三级共同负责的办法,做到步调一致,只有在特殊情况下经三级共同同意,才能允许作适当的调整或修改。培养方案中的任何课程一旦经三级管理部门允许调整和修改后,一方面要及时上报研究生教学管理部门备案,由研究生部统一通知执行,另一方面研究生教学管理部门要把每次修改的有关情况随时记录下来,作为下一次修订培养方案的依据。
(2)执行培养计划的任意性。培养计划一经院(系)、教研室、导师签字生效后,计划中的课程原则上不允许随意变更,特别是学位课更不允许任意增减。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课程难易程度不同、开课时间调整、任课教师变动等,在学位课程被限制不能变更之后,不少研究生对自己所选的非学位课仍不断要求调整。对此,我们要求研究生提出申请且阐明理由,由导师和院(系)领导签字后报研究生部备案。为了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面,我校允许研究生在全校范围内选修非学位课程,只要个人时间充足,所修课程均计入个人学习档案。(www.daowen.com)
(3)学位课横向比较的局限性。由于各个学科学位课的学分数不等,所以在此情况下单以每门课的成绩横向比较研究生的学习情况就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为了正确评估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成绩,我校规定每位研究生的学位课程成绩最终按加权平均值计算,大于75分即达到合格,否则在中期筛选时作淘汰处理。多年实践表明,这一措施对确保各学科学位课程的教学质量十分有效。
(4)课程教学的分散性。我校研究生除公共课由研究生部安排外,其余专业课均由学科开设,有部分专业基础理论课还跨院(系)、部开设。这种分散的教学机制为管理部门出了不少的难题。对此,我校研究生部一贯坚持专业课教学安排上报制度,在此基础上由研究生部和院(系)、部统一掌握课程进度、授课方法、考核内容及方式,定期抽查教学情况。课程结束后用研究生部统一的试题纸命题、统一的试卷考试。考试分开卷或闭卷,闭卷考试时间一般规定为2.5~3小时,开卷考试时间最多一周,成绩单和试卷均要交研究生部存档。这些规定不仅克服了专业课教学中的一些弊端,也为我们的规范化管理创造了条件,在此基础上我们以课程成绩为基本条件设立各种奖项,选拔优秀硕士生直接攻博或提前攻博,激发了研究生多学、学好本学科规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自觉性。
3.课程学习的管理,必须依靠系级管理人员和广大导师
对研究生的课程学习管理,除教学管理部门负有责任外,必须依靠院(系)级管理人员和广大导师。由于我们的有关规定还在不断完善之中,只有管理人员和导师充分理解这些规定的含义,才能有效地使有关规定得到很好的贯彻。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明确院(系)级管理人员的职责,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研究生教学与本科生教学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的具体实施基本依靠院(系)级管理人员,院(系)级管理人员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因此,我校历来把院(系)级研究生教学秘书视作研究生管理的骨干,为了使研究生部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我们经常采取走下去、请上来的办法,随时和院(系)研究生教学秘书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让他们首先熟悉并理解我们正在制定或修订的有关条例和政策,鼓励他们在工作中大胆创新,在业务上努力上进。经过多年的相互支持和配合,有不少同志在有关刊物上发表了学术论文,有3位同志被评为省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先进个人,他们的劳动成果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受到了上级领导的表扬,从而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
(2)在导师中引进竞争机制,对导师实行年度评优。每年通过评选优秀学位论文导师奖,让优秀导师上台现身说法,这不仅对广大导师是一个激励,同时也给年轻导师一个学习的机会。几年来,这种做法已作为校级奖励予以确定,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普遍欢迎,增强了导师对研究生的教学和学位论文指导工作及整个过程管理的责任心。
4.抓好教材建设,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教材建设是研究生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多年来,由于我校没有明确研究生教材管理的归属,致使教材管理部门与研究生管理部门一直处于一种朦胧的关系,所以,研究生教材的编写与出版实际上成了个人的事情。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运行和发展,教材在图书出版和发行界被挤到了一个小小的角落,尤其是研究生教材,由于发行量小,涉及面广,在市场上更难找到比较合适的。因此,从1995年开始研究生部决定从研究生经费中挤出一些资金用于资助出版研究生系列教材,先从用量较大的教材入手,现已出版了5部公共课教材、6部专业课教材,胶印了部分数学、力学和专业课教材。我们在具体操作中对每部教材都要有一个试用期,先胶印一部分进行试用,等稳定后再正式出版,正式出版资金实行研究生部、教材科、作者三方共同分担。这种做法不仅规范了教学内容,提高了课程教学的质量,同时也激发了广大任课教师备好课、上好课的热情。
5.重视论文工作,提高培养质量
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我校大部分院(系)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相对来说起点较高,大多数选题结合导师研究课题和研究方向进行,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或横向科研项目,有些甚至是国家攻关项目以及国家规范、规程或标准的子项目。这样,既有利于研究生选题的先进性,使他们参与本学科发展前沿的学习和研究,又利于在导师直接安排和指导下,积极开展有效的研究工作,提高研究水平,保证论文质量。比如土木学院的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学科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有近半数是在试验工作基础上进行的,应用性较强,也便于开展创新性研究,在导师指导下,硕士生都能认真进行选题和制定试验方案。我校要求研究生论文选题工作在第三学期末和第四学期初完成,并坚持选题报告会制度,博士生和硕士生选定题目后,由学位授权学科组织5~7位教授、副教授参加开题报告会,研究生报告自己对选题的认识、研究内容和计划安排,考核通过后方可开展后续的论文课题研究工作。
6.加强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气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工程领域内的各种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层出不穷,让教师和研究生适时地参加一些高水平的学术报告会,掌握学科前沿的发展动态,对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至关重要。
近几年,研究生部积极配合各院(系)及有关部门举办各类技术交流会或学术报告会,邀请众多的国内外知名专家来校讲学。学校要求所有在校研究生都必须积极参与这些学术交流活动,且规定硕士生参加6次讲座计1个学分,博士参加8次讲座计1个学分。另外,学校鼓励支持研究生举办个人学术报告会。这些学术活动的开展,使研究生不仅开阔了视野,扩大了思路,学到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促使他们养成严谨的学术态度,锻炼提高了他们的科研能力和水平。近年来,研究生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和质量也不断提高,研究生部按研究生发表论文的期刊级别和数量,分不同等级评定论文奖。
总之,研究生培养工作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整个培养过程涉及到的工作环节起码有几十个,以上所述仅仅是我们管理工作中的一些节点,至于其他的环节,我们也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来进行管理。
四、意见和建议
(1)加强研究生教材建设。研究生教材(特别是专业课教材)短缺是研究生培养单位都感到头疼的问题,建议省学位办能否牵头在相同或相近的学科专业领域招标出版研究生教材。
(2)省教育厅学生处2001年给各高校推荐使用的研究生管理软件,使数据报表更加统一和规范,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该软件缺乏必要的说明应用资料,建议尽快解决。
(3)使用统一的研究生管理软件后,建议将研究生毕业证书的打印权下放到各高校,省教育厅负责证书的审验。
(研究生部供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