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陕西省研究生培养质量全面提升

陕西省研究生培养质量全面提升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创新为魂,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西安理工大学一、学校概况及研究生教育基本情况西安理工大学的前身为1972年由原北京机械学院和陕西工业大学合并组建的陕西机械学院,追溯两校的办学历史已有五六十年,1994年1月29日经原国家教委批准,陕西机械学院更名为西安理工大学。

陕西省研究生培养质量全面提升

创新为魂,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西安理工大学

一、学校概况及研究生教育基本情况

西安理工大学的前身为1972年由原北京机械学院和陕西工业大学合并组建的陕西机械学院,追溯两校的办学历史已有五六十年,1994年1月29日经原国家教委批准,陕西机械学院更名为西安理工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原隶属于国家机械工业部,1998年转制为中央与陕西省共建,以陕西省管理为主。

我校研究生培养始于“文革”前,1979年恢复培养研究生,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获得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学校现有水利工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4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博士点,35个硕士点,分布于4个学科门类的19个一级学科,其中水文学及水资源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岩土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等8个学科为部、省级重点学科,并具有3个省重点实验室和1个省工程中心。1996年我校成为陕西工商管理硕士学院办学院校之一,1997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获得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试办权,并于次年获得企业管理人员在职攻读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1997年11月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我校成为全国首批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试办院校之一,现具有水利工程、电气工程、机械工程、材料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计算机技术、仪器及仪表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印刷包装工程)等8个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我校是全国首批可接受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的试点单位之一,具有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的单独考试权。20多年来,我校共授予博士学位82人、硕士学位1 369人,其中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53人、工程硕士专业学位8人,现在校研究生共1 777人。

“九五”期间我校在教育经费长期严重不足的极其艰难的条件下,经历了一个以转变管理体制、扩大办学规模、改善办学条件为主要内容的非常发展时期,依靠全体教职工的辛勤工作和无私奉献,坚持走自我发展的道路,使我校的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取得长足进步,已成为一所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以工为主,兼有理、管、法、文、经等学科的多科型大学。

二、研究生培养工作现状

1.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培养质量

近年来,我校的学位授权学科点和研究生规模取得了较快发展,这对学校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没有合理的学位授权学科点布局和足够的研究生规模,学校就没有发展空间,就会失去生存基础,就难以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在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近年来也呈现出一些研究生培养质量滑坡的趋势,我们绝不能借口研究生教育中普遍存在的质量问题和种种不正之风而放松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要求,对此全校各级领导和绝大多数研究生导师都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具有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始终牢记着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永远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培养质量就是学校的“品牌”,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点要始终紧密围绕着提高培养质量这一中心主题。

2.创新为魂,树立全新质量观

培养高素质人才是高等学校的中心任务,也是学科建设的根本目标和检验标准,学科建设工作的成败最终要通过毕业生的质量来接受社会和历史的检验。要把创新能力培养作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提上议事日程,积极探索在研究生教育中强化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和我国加入WTO的严峻考验,培养大批创新人才已成为关系国家民族存亡的大事,成为党和国家对高等学校育人工作,特别是对研究生教育的战略要求。我们必须适时地更新教育观念,把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渗透到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中,贯彻到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体系的每一个环节,明确提出没有创新能力的研究生是不合格的研究生这一质量观,真正发挥研究生教育在我校育人工作中的带动作用。为此,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建立有利于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课程体系。现代科学技术早已突破了部门化、行业化的界限,体现出复杂性、整体性和跨学科的一体化特点。为了适应这一特点,我们必须拓宽学科、专业领域,在课程设置中使理工结合、文管兼容,以丰富研究生的知识和信息积累。同时,创新能力的培养也需要一个宽广的知识基础。在课程教学中,我们加快改革陈旧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加速从传统的传授知识向着重讲授知识的产生过程及其核心内容转变,使研究生在掌握知识精华的同时,学习探索真理、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发现问题、提炼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同时还对研究生加强通过自学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首先是自学精神、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培养,鼓励研究生通过自学获取必要的知识,通过提高外语水平和强化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力等手段,提高研究生快捷有效地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2)建立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学科结构和学术氛围。创造性思维的形成需要一个多学科交叉渗透的学术环境,单一学科和相互孤立的学科都不利于学术思想的交流和发展。我们努力建设一个以工为主,工、理、经、管、文、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理工大学,其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营造一个结构合理的学科大环境,以有利于研究生创造性思维习惯和方法的养成。创造性思维的形成还需要一个学术空气十分活跃的氛围。我们将研究生必须参加一定数量的学术活动列为必修环节,通过此举活跃了我校的学术气氛,并使研究生在此过程中能够在不断改善知识结构的同时逐步掌握创造性思维方法。在学术活动中要鼓励标新立异,因为在不同学术思想的碰撞中才能够产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我们不仅考核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次数,更注重每一次学术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3)加强对研究生政治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创造性品格的养成需要以高尚的精神境界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基础,培养创造性品格就是要求人们把自己的情感爱好、意志都转向为国家和民族的振兴而从事的科研创造事业上来,形成能够勇于承担任务、自觉向难题挑战、团结协作、敢冒风险、百折不挠、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自信、自尊、乐观、坚毅的品格。我们认真探讨了在新形势下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和最佳管理模式,进行管理模式改革试点,认真落实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师责任制,以多种方式在研究生中开展“四个统一”的教育,即教育引导他们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艰苦奋斗的统一。作为未来社会科技队伍的中坚,科学道德应是研究生思想修养的核心内容,培养研究生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勇于探索和创造的开拓精神,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心理素质、业务能力和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是近期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重点。

(4)加强对学位论文的创新性要求。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加强创新性的要求,主要把好三关:第一关是选题,选题新颖和富于挑战性才能给研究生提供发挥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机会;第二关是实践,研究生学位论文不能纸上谈兵,也不能玩电脑游戏,真正的创新成果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并接受实践的检验;第三关是答辩,答辩是全面审查学位论文的创新性,并能使悟性高的研究生对其创新成果的理性认识更加深刻和系统化的一次重要机会。在近年来学位论文的开题和答辩已逐渐流于形式、论文的实践含量也越来越少的情况下,我们强调把好论文质量的这三关是十分必要的。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首先试行了对同一学科或相近学科的同级研究生集中举行开题报告,以便比较和交流,同时增加论文预答辩环节,提高了论文质量的保险系数。这一做法已在全校推广。研究生部通过学位论文加密评审和研究生公开发表论文等社会评价方式来加强对学位论文全面质量,特别是创新性的客观监控。在评定优秀学位论文、优秀毕业研究生时,都把创新能力、创新成果作为必备条件来要求。

20年来,我校共培养出博士82名、硕士1369名,从未发生过学位质量的投诉事件。我校水文学及水资源学科第一位博士沈冰教授被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四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岩土工程学科第一位博士陈正汉教授入选“中华学人”,被誉为“黄土巨人”;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第一位博士刘健的学位论文被评为2001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毕业研究生的总体质量得到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一致肯定。

3.以评促建,确保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

专业学位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应用型、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人员的迫切需求而于近年陆续设立试办的,目前已有11种。我校具有工商管理硕士(MBA)和工程硕士两种专业学位授予权,目前专业学位研究生已超过在校研究生总数的三分之一。专业学位相对原有的学术型学位是一个新生事物,其学员年龄大,职务高,学习动机各异,管理难度非常大,能否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对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严峻考验。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特点,我们在首届学员入学之前就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符合全国教学指导委员会要求的培养方案,设置和配备了专门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同时选派实践经验丰富、学风端正、教学效果好的教授、副教授担任课程主讲教师和导师,选用优秀教材案例等,保证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最近,我校参加了由国务院学位办组织的对第三批MBA试点院校的教学合格评估,接受专家组现场考察评估。我校本着“学习先进,总结经验,以评促建”的指导思想,对MBA的教育质量进行了认真的自评,使我校的MBA教学基本条件、管理水平和教学效果在原有基础上又有了明显提高,得到现场评估专家的一致好评,最终以总分81.35分名列第二组(6所院校)第一名,并取得本批评估院校(28所院校)总排名第8名的好成绩,其中教学效果名列28所院校第一位。

专家组对我校MBA教学的综合评价意见为:

(1)学校及学院对MBA教学充分重视,注重MBA教学品牌建设;

(2)投入大,硬件与软件建设效果突出,多媒体教室、案例讨论室达到MBA教育要求,课件及模拟实验室系统建设有成果;

(3)教学管理严格、制度健全,培养过程要求严格;

(4)教师敬业、有凝聚力,注重案例教学和案例建设;

(5)MBA教育课程组建设坚持得好,有记录,内容实;

(6)学位论文规范、质量高,大部分符合企业实际;

(7)学生反映满意度高;

(8)注意开展国际交流,加强教师与企业间的联系,更多地参与企业管理实践。

这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我们的鞭策和鼓励。最近学校正在推广管理学院MBA的教学、管理经验,要求各院进一步抓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和管理工作,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整体水平的提高。

4.严格管理,完善和加强培养质量监控体系

(1)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新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1997年我校全面修订了研究生培养方案,规范了课程设置。1999年和2001年,我们又对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了较大的调整,为使研究生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更加宽广的知识面,以及适应学科交叉的新趋势,我们要求具有一级学科授权的学科按照一级学科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研究生选修课可在全校所开研究生课程中任选,增大了研究生选修课的范围,明确了研究生教学实践环节和学术讲座环节的学分,强化了实践环节的考核。对于以同等学力报考的博士生,在培养方案中要求先修硕士生阶段主干课程,加强专业基础理论;对于以同等学力报考的硕士生,或是跨专业录取的硕士生,有的学科已要求先修大学本科主干专业基础课,通过补修课程,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目前对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已经完成,新的培养方案在2001级新生中全面实施。(www.daowen.com)

(2)全面修订《研究生工作手册》和《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培养工作文件》,制定新的研究生学位课程教学大纲。根据研究生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我们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中逐步实行的新的管理办法,针对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等情况,我们正在全面修订《研究生工作手册》和《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培养工作文件》。随着近年来学科、专业调整后研究方向的新变化和学科发展的新趋势,研究生学位课及选修课(主要涉及专业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尤其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学科已无“纯粹的学科”,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和互相作用已趋明显化,并且社会发展更需要既掌握专业知识,又熟悉相关领域,尤其是计算机和网络信息的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相应地改革和调整研究生课程及教学大纲,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而且这种改革和调整也不是一次就能完成,势必成为一项随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不断完善的长期工作。

(3)针对近几年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质量问题,我们强化中期考核和论文评审制度,对公共学位课和专业学位课考试成绩较差的研究生、推迟开题的研究生、新增学位授权学科和新增导师的首届研究生一律进行学位论文质量跟踪,其学位论文全部加密送审,对提前或推迟毕业的学位论文也一律加密送审,并增大了按期毕业研究生学位论文加密送审的抽查比重。为了提高研究生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并加重对学位论文创新性评价和社会评价的比重,我校对博士生申请学位时的论文发表级别和数量作出了明确规定,并对硕士生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这些措施已取得相应的效果。

(4)要保证培养质量,就必须有淘汰制度。“淘汰个别的,促进大量的,造就优秀的”,淘汰才能促进竞争。但是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研究生的淘汰制度并未普遍实行,我们借鉴兄弟院校的经验,在研究生中搞一个特殊政策——对于完成课程学习、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后但未授予学位者可先分配派遣,两年内允许修改论文后返校再申请学位。这也为导师把好质量关排除了后顾之忧。为调动各院主动抓好培养质量的积极性,我们开展评选研究生培养“质量信得过”单位,并给予奖励。

5.有效激励,促进培养质量提高

除了上述监控措施以外,近年来我们还逐步建立起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以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1)设立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励基金,重奖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及其导师。对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及其导师各奖1万元,并给导师增拨培养费1万元。

(2)设立优秀博士生奖学金,鼓励选题新颖、有望取得重大创新成果的博士生潜心于博士学位论文课题研究,争取丰硕成果。

(3)设立优秀博士生科研基金,获资助项目的资助额度为1~2万元。

(4)设立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学位研究基金,获资助项目的资助额度为3 000~5 000元。

(5)设立研究生培养教学改革基金和教材基金,用于资助研究生教学改革、新编教材和出版专著,资助额度为0.5~2万元。

(6)设立优秀硕士生新生奖学金,用于奖励在国家入学统考中成绩优异的硕士生新生,奖金最高达1 000~2 000元。

上述奖励和基金制度试行以来,受到广大研究生和导师的重视和欢迎,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6.建立健全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机制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和研究生类型的多样化,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管理工作必须实行信息化管理。由于研究生数量大、类型多,管理信息量大,数据复杂,给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以前的计算机管理只是辅助性管理,而且是单机管理,大量的信息数据,不仅管理人员很难准确及时掌握,学院、导师、研究生也不能及时掌握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情况,相关管理部门之间(校主管领导、研究生部、学生处、学院主管负责人等)的信息数据共享更谈不上,并且还不利于社会了解学校研究生培养情况和扩大学校影响。根据以上情况,我们正着手建立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实施网络化管理,目前已作了大量的调研和学习,为进一步具体实施奠定了基础,此项工作计划在今年基本完成。

三、存在的问题

在充分肯定我校在研究生培养工作上取得明显进步的同时,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些问题已到了刻不容缓,必须立即解决的地步。

1.近年新增导师的学术水平和思想修养亟待提高

由于最近几年正值我校教师队伍新老交替的高峰,我校现在岗的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均有一半以上是近两年多来新增补的,他们多数还没有经历指导研究生的全过程,甚至还没有招到研究生。虽然我们在遴选时已经注重了导师的条件和水平,但这部分导师毕竟要经历一个成长、成熟的过程,还有赖于老导师的传、帮、带,更有赖于他们自身的努力。从最近暴露的一些问题来看,对青年骨干教师我们除了要注重他们学术水平的提高之外,还要注重他们思想意识的成熟和道德修养的增强,今后一段时间要十分重视提高他们的全局意识、团队观念和奉献精神。

2.研究生的学风亟待改善,学术氛围有待加强

研究生教育是我校最高层次的教育,研究生的学风理应成为本、专科生的表率。当前研究生学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专业思想不稳定,学习、研究不刻苦;集体观念淡漠,组织纪律松懈。这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并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研究生德育教育,使研究生学风在短期内有一根本改观。良好和浓厚的学术氛围是提高学术水平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条件,如何在研究生中营造和形成重视学术、研究学术的氛围,是一项很值得我们研究和加强的重点工作。

3.研究生管理部门与研究生导师及研究生之间缺少沟通

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主体,而研究生管理部门(包括研究生部、学生处、各学院研究生管理干部)应是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的服务和沟通机构。三者紧密联系,缺一不可,只有三者协调合作,互相配合,才能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缺少研究生管理部门与研究生导师及研究生之间的沟通。所以,全面建立由研究生导师、研究生及研究生管理部门参与的研究生培养监控体系(包含课程学习、学术论文水平、科技实践能力、思想品德等各方面)和相应的质量评估体系对于三者的沟通和协调是必要的。

4.研究生教育的硬件设施严重不足

随着我校研究生规模迅速扩大,我校研究生教育的硬件设施——如教室、宿舍、机房、听音室等日显不足,随着MBA、工程硕士等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入校和不断迅速增加,这一矛盾显得更为突出。显然,这已成为保证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制约因素。希望省有关部门加强对研究生教育的经费投入。

四、建议与意见

(1)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需要一个科学的管理体系,但目前尚无一个统一的可以把研究生培养质量科学量化的方法或工具。因此,建议省教育厅主管部门及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研究建立可操作性强的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可以在一些单位试行,然后全面推广。

(2)建议加强我省研究生培养单位之间以及与其他省市研究生培养单位之间的交流,共同提高我省研究生培养质量。

(3)建议省有关部门加大对省属院校研究生教育的经费投入。

我们对研究生培养工作现状和存在问题的认识可能并不全面和深刻,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积极开拓进取,使我校研究生教育和培养工作走上科学、规范和良性发展的轨道。

(研究生部井晓天、岳新利、高建新撰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