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迎接新挑战,提高培养质量

迎接新挑战,提高培养质量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面向新世纪,迎接新挑战,努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一、近几年我校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基本情况在科教兴国、西部大开发与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形势下,我校作为一所电子信息特色鲜明的院校,机遇和挑战并存,我校的研究生教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全面提高研究生的素养,是我们一贯的指导思想。截止目前,获基金资助已出版研究生教材10部,其中1部入选教育部推荐研究生教学用书。

迎接新挑战,提高培养质量

面向新世纪,迎接新挑战,努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近几年我校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基本情况

科教兴国西部大开发与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形势下,我校作为一所电子信息特色鲜明的院校,机遇和挑战并存,我校的研究生教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自国家“211工程”立项建设以来,学校以“通信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5个国家重点学科和26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围绕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进一步加强我校的学科建设,从而使我校博士学位授权点由1995年的8个增加到14个(覆盖了理学工学、军事学3个学科门类),硕士学位授权点由1995年的24个增加到34个(覆盖了文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理学、工学、军事学7个学科门类)。在读研究生的规模也迅速扩大,1996年我校在读研究生只有几百人,2001年招收博士生194人、硕士生916人、工程硕士生300人,目前在读研究生人数3 000多人。到目前为止,我校共授予博士学位361人、硕士学位3 640人。

1.以评估为动力,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评估是进行自我诊断、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发现不足、明确方向的重要手段。原国家教委在1997年对前四批博士点、硕士点进行了全面评估,我校积极响应,认真进行了评估工作。除前四批博士点评估外,还参与并圆满成了其他有关评估工作。我校在以下四个方面取得了好成绩。

(1)所有参加评估的博士点、硕士点都顺利通过了合格评估。

(2)我校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评估成绩为A。

(3)我校被随机抽评的18篇硕士学位论文有17篇评为优良。

(4)在前三届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中,我校有2篇博士学位论文入选。

2.全面修订培养方案,进一步健全运作机制、激励机制和质量保证体系

几年来,在扩大规模的同时,我们紧紧围绕提高培养质量这一主题,相继推出了一些新举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对我院各学科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全面修订,初步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培养体系。开设新课100多门,大部分学科课程更新率在4成以上,新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特点是:培养口径拓宽,结构和体系进步一优化素质教育创新能力培养得到进一步重视。此外,在国内较早推出了研究生面向全校选课和博士学位论文“双盲”评审的举措,加大了对硕士学位论文抽评和“双盲”评审的力度,每届约有5%~10%的硕士生推迟毕业或作结业处理。

(2)严把质量关,进一步建立与健全运作机制、激励机制和质量保证体系。近几年,我校围绕研究生课程教学、学位论文工作,推出了多项激励措施,新制定10多个有关培养与学位工作的规定、细则,可操作性强,监控更加有力,使激励和监督机制更趋于完善。

(3)博士学位论文质量有明显提高。近两年毕业博士生在国外学术刊物、国内核心期刊上人均发表学术论文8~10篇,被SCI、EI、ISTP人均收录1篇。博士生在读期间发表论文的数量与质量均好于前几年。

我校“面向21世纪研究生培养与学位工作的改革与实践”、“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工科研究生教育规律的探索与实践”两项成果获得1999年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3.加强和改进研究生的德育工作,全面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研究生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所急需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全面提高研究生的素养,是我们一贯的指导思想。德育工作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在研究生教育实践中,一贯重视思想政治教育,逐步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近几年,我校有多项研究成果和论文获奖,如“新时期研究生德育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深化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实践与探索”两项成果获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发挥导师育人作用的重要课题》一文获中国研究生德育工作优秀论文特等奖;出版了一部多视角探索研究生群体的专著《当代研究生透视》,获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优秀论著三等奖。

4.加强了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

大学的崇高之处不在于其一流的校舍,而在于其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大师级教授。在学科建设的指标体系中起关键作用的乃是骨干群体——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研究生导师。学校组织学科建设办公室、人事处、研究生院多次了解其他高校的举措,制定适合我校情况的有关政策,对研究生导师既严格要求,又注重做到责、权、利相一致,既让研究生导师感到有压力、有责任,又让他们的工作得到应有的承认与回报,使大家心情舒畅地为学校学科建设贡献力量。如在在职博士生中遴选硕士生导师,通过反复协商与调查研究,制定了相应的政策,这对调动青年教师积极性、稳定青年教师队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5.研究生系列教材工作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研究生教材建设是关系到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与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个大问题,也关系到研究生院的长远发展。为此,我们认真抓了具有学校学科特色的研究生系列教材的建设工作,专门设立了研究生系列教材建设专项基金,出台了相关管理文件,树立“品牌”和“精品”意识。研究生院推出了配套奖励和对优秀教材重奖的一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截止目前,获基金资助已出版研究生教材10部,其中1部入选教育部推荐研究生教学用书。另有20余部已列入我院“十五”研究生教材建设规划,正陆续出版。

6.进一步规范在职人员申请学位工作

除教育部计划内的博士生、硕士生培养外,我校还积极开展了各种在职人员申请学位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目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以及在职人员为申请学位在校进修研究生课程的已达近千人。为照顾有些在职人员无法全脱产到校本部来学习的实际情况,我们分别在深圳石家庄青岛兰州、北京、郑州、宝鸡、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等地开办工程硕士生班,不但极大地方便了学员,而且加强了学校与这些单位的全面合作,扩大了学校在全国的影响。针对这部分学员的特点,我们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印发了《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手册》,旨在全面加强这部分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提高培养质量。

7.信息管理实现网络化,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自1996年以来,研究生院投入几十万元自主开发建成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计算机网络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将研究生院各部门的信息资源汇集于一个网络平台上,利用光标阅读机、摄相机自动录入研究生招生报名、培养等方面的信息,做到了快捷、准确,省去了繁重的人工输入,实现了资源共享。此项工作促进了管理体制的完善和健全,节省了几十万元的软件开发与维护费用,发表了10多篇与信息管理有关的论文。现在许多信息都可通过上网进行发布和录入。

8.加强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理论研究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是一门学问,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和探索。加强研究生教育与学位工作的理论研究,对于提高我校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层次与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近几年,我校在各种期刊上发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理论研究论文57篇,其中2000年、2001年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期刊上发表论文10篇,在全国有关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45篇,其中评为优秀论文12篇,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5项。我校承担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国家“九五”重点研究课题3项、“十五”立项研究课题4项、陕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十五”立项课题5项。

二、全面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着力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当前,研究生教育既面临历史上难得的发展机遇,又面对严峻的挑战,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我校研究生教育的指导思想是: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加强建设、突出特色;注重创新、提高质量。(www.daowen.com)

1.建设高素质、高水平的导师队伍是一项长期任务

一个好的导师队伍,不但要有高的学术水平,而且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这是学校培养高层次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因此,导师队伍建设是培养高素质研究生的基础,是关键。与研究生规模相比,导师数量需要有一个较快的发展。我们必须注意导师队伍数量与质量的同步增长,要建立一套留住人才和吸引优秀人才的机制,采取有力措施,逐步提高研究生导师的待遇,着力改善研究生导师的工作环境

对青年教师,既要压担子又要重视培养。为了使新遴选的研究生导师更好地履行导师工作职责,学校决定对其实行岗前培训。从2002年起,学校每年拨30万元专款作为“青年教师研究生培养基金”,资助那些新遴选但科研经费尚不足的青年教师,帮助他们克服指导研究生起步阶段的困难,创造必要的条件。

2.以评选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为契机,把创新能力培养作为博士生培养工作的重点

在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制定了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工程”的战略。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评选,对提高博士生的培养质量,发挥了示范和带动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我们应进一步提高对国家这一举措的重要意义的认识。由于博士生在校攻读期间生活比较清贫,加之社会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的牵引,使得一些成果较突出的博士生对自己的学位论文缺乏更高标准的要求,不愿意适当延长在读年限以获得更多更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致使特别拔尖的博士生和高水平的创新成果难以产生。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制定了多项措施,如适当延长学制,对博士生在读期间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实行重奖等。为了激励成绩突出的博士生取得更多创造性成果,我校制定了《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及奖励办法》,对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作者及其导师实施重奖;设立了“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资助基金”,通过博士生申报、导师推荐、专家评议,择优确定资助对象,对在学位论文工作期间成果突出的博士生给予重点资助,每年两次。研究生院还与受资助的博士生及其导师签订有关协议,定期对其科研成果、论文工作进展进行评估,三方责、权、利明确。首批获资助的博士生3名,已在博士生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我们希望以此带动整个博士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3.下大力气,抓好研究生课程建设,特别是学位课程建设

研究生课程建设在研究生培养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校在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的同时,重点推出以下几项措施:

(1)结合有关学院就各学科学位课主讲教师配备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聘请高水平教师讲授公共学位课,并注意做好主讲教师的新老交替与衔接工作。

(2)鼓励开新课,特别是那些反映学科发展前沿的最新成果与方法的课程、交叉学科的课程。鼓励教师用英文原版教材授课,用英语授课工作量以3倍计,每学期抓3~5门课,研究生院聘请专家把关。

(3)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建立“研究生教学专家督导制”,充分发挥德高望重的老专家在研究生教学中的参谋与督导作用。

(4)开通研究生院网站,随时收集研究生对教学、管理等各方面的意见,通过网络加强对研究生教学质量的监控。

(5)针对教师编写教材的积极性不高的状况,制定更加有力的激励措施,争取近几年内出版一批具有较高水平和我校特色的研究生系列教材。

(6)进一步加强对教学情况的监测和检查,严格执行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对违反规定的人和事予以严肃查处。

4.加强研究生专用公共实验室的建设

随着我校研究生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研究生专业实验条件已不能满足当前实践教学的需要。解决学校目前研究生培养中实习教学和实验教学手段严重不足的问题,建设符合我校教学要求且具有高水平的研究生专用公共实验室,已到了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的地步。

在广泛听取全校各学科、专业任课教师和研究生导师意见的基础上,学校有重点地分批、分期建设5~6个研究生专用公共实验室,使我校研究生实践教学条件得到较好的改善。从2002年起,学校每年划拨40万元研究生实验室建设专用经费,有关学院配套投入10万元,研究生院面向社会、企业争取多渠道单位赞助。新的实验室建成后,将为我校研究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成为我校研究生实践教学的重要基地。

5.全面规划,加大投入,努力改善培养研究生的硬件环境

研究生的生活与学习条件的改善,已经纳入学校的发展与规划之中。学校要求各有关部门在可能的条件下,尽可能为研究生提供较好的生活与学习条件。要积极开展研究生的“三助”活动,尤其是担任助研与助教工作。学校进一步加大了对研究生参加科研与助教工作的支持力度,着力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正在建设中的科技实验楼工程和第二校区,将为改善研究生的学习与工作环境创造条件。学校还提高了研究生参加导师科研付酬的额度,博士生每人每年不超过6 000元,硕士生每人每年不超过2 000元,具体数额由导师根据研究生参加科研的实际情况而定。鼓励研究生参加学校教学工作,承担讲课和辅导等工作。

6.大力加强学科建设,促进研究生教育进一步发展

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一项长期性、根本性的建设任务,它是高校的一项基本建设,也是研究生教育的一项基本建设。对研究生教育而言,我们所说的学科建设就是指学位授权点与学科群的建设。从一般意义上讲,抓学科建设不只是抓重点学科,而应包括抓所有学科,因为学科是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都是根据实际情况,抓住重点进行学科建设,特别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也就是说要抓好重点。为此,首先要建设好国家重点学科,突出我校电子与信息学科的特色;其次,建设好“211工程”的“三群一点”,这是我校的中坚与骨干学科;再者,着力培养新的学科增长点,大力发展新兴学科、边缘学科与交叉学科,不断增强我校学科发展的后劲。

7.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

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管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与素质。我校研究生院在提高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我们深刻认识到研究生院机关增强服务意识的极端重要性,要不断提高为导师服务、为研究生服务、为教学与科研第一线服务的自觉性,在管理模式上也应当提倡创新。研究生来源不同,背景有别,不应按一个模式培养,给研究生在培养中更多的自主权,才能使他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也才可能使他的创造潜能释放出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拔尖人才离不开培养的环境,因为人的个性化与知识结构的多样性是人才创新的基础。从管理部门到研究生导师,都应十分注意营造一个良好的、宽松的培养环境,有利于尊重和发挥每个人的个性与志趣,有利于其智慧的最大发展,使具有创新和创业精神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要以法治校,在管理上要严格与宽松相结合,规范与创新相结合,严以治学,宽以创新。博士生导师系列讲座至今已举办了70多次,其中校外专家(包括国外专家)学术报告10多次,受到了广大研究生和青年教师的欢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要进一步抓好并坚持下去。要在刻意营造活跃的学术氛围、规范管理的同时,为研究生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鼓励拔尖人才的成长。

8.研究新的研究生管理模式

为解决我校研究生教育分层次管理的问题,我们在充分调查并研究兄弟院校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逐步实现研究生管理重心的下移,先从一两个学院搞试点,再逐步推开,在未来一年内完成由研究生院直接管理向各院系直接管理的过渡。这样可将研究生院从日常烦琐事务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进行研究生教育高层次的管理,加强调查研究工作,不断提高理论素养,使我校研究生教育工作走上更加合理的发展轨道

9.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大力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努力拓展国际空间,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开阔研究生的视野、及时了解本学科最新的学术动态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术水平始终处于国际前沿,才能使我校教师真正了解并掌握本学科的最新动态,从而明确学科的努力方向。我校已与美国、日本及欧洲发达国家的30余所知名大学建立了联系并签署了合作协议,开展了实质性的人员交流与科研合作。我校接受国外访问学者与国外留学生已有了良好的开端,并已初具规模。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我校的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扩大了学校在国际上的影响。

我们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合作与交流的深度与广度,扩大学校的国际知名度与影响,拓展学校的国际发展空间,借他山之石为我所用,为我校研究生教育与学科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三、结束语

研究生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工作、科研工作、硬件与环境建设等多个方面。没有校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没有全校广大教职工的积极参与,没有全校办研究生院这样一种共识,很难想象我校研究生教育能够健康发展。面向新世纪,迎接新挑战,我们将继续加强研究生院的自身建设,进一步完善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研究生教育管理法规,实现研究生院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与网络化,努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使我校研究生院早日跨入全国研究生院的先进行列而努力。

(研究生院樊来耀撰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