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发展对策与建议:国家软实力与文化安全研究

发展对策与建议:国家软实力与文化安全研究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发展对策与建议在现代世界经济发展史上,先后出现了三次发展后进国家追赶先进国家的成功范例:第一次是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美国花了43年赶上了英国;第二次是二战后,日本花了40年追赶美国;第三次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亚洲“四小龙”花了30年追赶西欧国家。减少“硬”技术的引进,加大“软”技术的进口比重硬件技术的过度引进对发展后进国家或城市的技术水平提高,从长远来看是不利的。

发展对策与建议:国家软实力与文化安全研究

(三)发展对策与建议

在现代世界经济发展史上,先后出现了三次发展后进国家追赶先进国家的成功范例:第一次是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美国花了43年赶上了英国;第二次是二战后,日本花了40年追赶美国;第三次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亚洲“四小龙”花了30年追赶西欧国家。分析这三次典型追赶案例,他们的成功之处都是非常重视技术引进,并在此基础上积极进行自主创新,然后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最终实现技术超越。对于任何一个发展后进国家或城市,其实都可以借鉴这些成功经验,采取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的战略发展,以取得后发优势

1.必须进一步加大技术引进的规模和提高技术引进的层次

技术引进是发展中国家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获取资源杠杆的一个重要途径。一方面,技术引进可以大大节约科技投入资金。据计算,在引进国外技术每花费1美元,如果改为自行研究开发,在美国要花费62美元,在英国要花费31美元,在法国约为54美元,在日本约为16美元,而发展中国家则更多。 (33)另一方面,技术引进可以大大缩短研究开发时间。根据国际技术转让的经验,落后的一方通过引进技术可以在3—5年内达到对方水平,能消除10—20年的差距,然后通过第二次引进和创新用3—5年的时间可接近对方最新水平。这样经过2—3个技术引进周期,技术可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34)广州当前还是一个技术比较落后的城市,与西方发达国家在科技水平上还存在很大差距,单靠自力更生进行技术开发,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只会越来越大。因此,要实现技术追赶,适当的技术引进是非常必要的。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发展,才能更容易取得后发优势。

(1)出台优惠招商引资政策,重点引进跨国公司和高新技术企业来穗发展

世界大部分先进技术都掌握在跨国公司和高新技术企业手中,引进这样的投资企业,不仅可以为当地带来最新的技术和设备,而且对前后关联产业的技术溢出和本土人力资源的培养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对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意义更加巨大。广州目前利用外资已经具有较大规模,但广州的外资企业结构不尽合理,技术含量低的中小型外资企业比例过高,而高科技企业和跨国公司少之又少。因此,今后广州利用外资的立足点要从量的增加转向质的提高。要尽快出台倾斜性的优惠招商引资政策,尽可能多地吸引跨国公司和高新技术企业来广州投资兴业。一方面是重点引进跨国公司、国际大财团的大资本,特别是引进能起到带动整个产业发展的大型项目。要利用这些跨国公司的龙头作用,争取带动一批为其配套的高科技企业来穗投资,以起到“引进一个,带动一片”的效果。另一方面是加大对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的引进力度。对于这些高科技项目,不仅要引进高科技龙头企业,对于那些有较强竞争力和创新力的中小型高科技企业也要鼓励引进,并充分利用国外的风险投资,促进企业成长壮大。同时,要鼓励跨国公司来广州设立研发机构,尤其是设立合资、合作研发机构。通过与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合作产生的技术外溢效应,获取先进的技术、研发组织管理经验以及培养和锻炼人才,从而促使广州逐步从外资企业的“制造中心”向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转变。

(2)要增强对外资企业的竞争压力,促进外资企业的技术外溢

实践证明,外资企业带来的技术先进如否与当地市场的竞争压力大小有直接关系。竞争激烈,外资企业为了保持和扩大市场份额,投入到合资企业或独资企业中的技术就越先进。以广州的汽车产业发展历程为例: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汽车市场竞争压力太小,结果来广州投资的法国标志汽车,带来的技术是非常落后的甚至在欧洲市场已被淘汰的技术,而现在我国的汽车市场竞争已非常激烈,在广州投产的本田生产的基本都是国际最新款式的车型了。因此,为了让外资企业能够投入尽可能先进的技术,就要尽快引进国际竞争机制,通过培育具有一定实力的国内企业以及在同一领域引入多家实力相当的外资企业等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不同母国的外资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和相互制约作用,避免某个外资企业在广州市场取得垄断地位,从而迫使这些外资公司竞相输出先进技术以保持自身的竞争地位和市场份额。

(3)减少“硬”技术的引进,加大“软”技术的进口比重

硬件技术的过度引进对发展后进国家或城市的技术水平提高,从长远来看是不利的。因为“软”技术被物化在“硬”技术中,企业面对的是物化的机器设备等,要解开其中的技术诀窍是非常困难的。但如果企业引进的是专利技术或专有技术等“软”技术,技术引进方就较容易了解引进技术的设计原理,技术出口方培训引进方技术人员时,也会帮助技术引进方学习领会所引进技术。因此,广州在技术引进方式上要借鉴日本、韩国的成功经验,调整技术引进的重点,加大对“软”技术的引进力度。要从进口成套生产线和关键设备等硬件为主的引进方式,转移到以技术许可、顾问咨询、技术服务等软件为主的轨道上来。在具体操作中要遵循的原则是:在条件允许时要尽量选择引进关键性的“软”技术,而不要进口成套设备。对于有些“软”技术实在购买不到的,也应要求对方在出口“硬”技术时,要对我方技术人员就其核心技术进行必要的培训。

(4)要加大对高科技人才的引进

引进高科技人才是技术引进的一种重要形式。关键技术人才的流动常常伴随着技术成果的流动。近几年西方管理界十分流行的说法是,“技术转移的关键是人而不是技术文件”。随着人才的国际化和信息渠道的通畅,通过人员流动带来的信息和技术转移成为了当前越来越重要的一种国际技术交流渠道。如台湾新竹与加州硅谷的信息交流就是这种新型技术交流模式的典型代表。美国是当今世界技术最为发达的国家,而美国技术引进的特点就是重视人的国际移居。美国企业是国外专家最多的地方,计算机产业中的博士50%以上是外国人,在硅谷企业工作的外籍高级工程师占1/3以上。大量的人才引进大大加速了美国现代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美国核武器的研制、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实施、计算机的诞生和应用等,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通过国外专家实现的。因此,广州也要抓紧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抢占人才高地。首先,出台优惠政策,量体定做引进方案,重点引进当前广州非常紧缺的知名院士、学科带头人、科技精英等领军人物,以及有特殊需求的特殊人才。其次,以重大科技项目为载体,采取团队整体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开发引进等方式引进各类创新人才。另外,推进“万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充分利用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等平台,做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

(5)防范技术引进的负效应,要保证技术引进的适用性和适度性

适宜的技术引进有助于企业科技进步,而盲目的技术引进则可能对就业、规模报酬率、二次创新均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技术引进选择中除考虑技术的先进性外,应更加注重技术的适用性。日本在技术引进中始终坚持的量力而行的方针就值得我们学习。据了解,日本企业在引进技术时,主要考虑当时和以后日本国内市场的发展需要,而不仅仅是考虑技术的先进性。比如,日本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曾引进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和福特公司的汽车制造技术。战后,日本企业普遍认为美国汽车因车身宽大、耗油量大而不适合日本市场的需要,因此,尽管当时美国的汽车制造技术处于先进水平,日本企业还是向欧洲引进技术。 (35)同时,要摆脱对国外技术的迷信和依赖,要尽量鼓励企业使用国内的技术成果,防止盲目引进技术造成的资源浪费。政府有必要采取直接干预措施尽快扭转这种“眼光只盯在国外寻找技术”局面,具体措施包括协调、强制或者向研究机构提供补助等等。要通过鼓励措施在技术的潜在提供者与使用者之间建立适当的联系,使生产者相信他们的实际问题完全可以由本地的研究人员解决。 (36)

2.加快推动自主创新进程

技术引进能有效促进我国科技水平的提高,但大量事实表明,一些与国家安全和当前市场激烈竞争有关的核心技术是买不到的。过去我们一直梦想“以市场换技术”,事实证明这也只是我们的一相情愿,外资企业来中国投资虽然带来了一些技术,但最先进的技术和核心技术始终掌握在外资企业的手中。因此,像我们这样一个大国,完全依靠外资企业的技术转让和技术扩散来实现技术进步是不现实的,我国要想跳出“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追赶陷阱,最终还得依靠我们自己进行自主创新。

(1)战略选择上要以二次创新为主

自主创新分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创新三种类型。一个国家或城市究竟应该采取何种创新方式进行发展,与其经济实力、物质基础、体制机制、社会文化、民族精神等因素的状况以及国际环境密切相关。从国际发展经验看,原始创新是获取核心技术的最重要的一种创新手段,但往往耗资巨大,难度也是最大的。在近几百年的世界发展史上,依靠原始创新为主导方式,引领世界潮流只出现过三次。18世纪英国推广蒸汽机应用和发展纺织产业等引领了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德国以电气化和发展重化工产业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20世纪美国以信息、生物技术方面的数项划时代的重大发明及开拓应用,引领了世界发展潮流。 (37)但对于发展后进的国家或城市,不切实际的大搞原始创新并不是个明智选择,采取消化创新和集成创新等二次创新手段才是发展后进国家或地区获取后发优势实现技术追赶的最有效途径。另外我们要看到,从技术引进阶段到自主创新阶段有一个艰难的转化过程。一般而言,从技术引进为主向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并重大约需要30年时间,如果转到技术引进为辅自主创新为主的阶段则需要更漫长的阶段。目前广州虽然经济比较发达,成为内地第一个人均GDP过万美元的城市,但广州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还比较弱,因此,广州要实事求是的从城市发展实际和国际环境出发,选择适当的自主创新模式。在发展战略选择上要以集成创新、消化吸收创新等二次创新为主,适当可以选择一些重大战略需求的科技项目进行原始创新。

(2)要发挥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核心作用

企业是最具创新主观要求的经济组织,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是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投入的主体。根据国际发展经验,企业的主体作用发挥得越充分,自主创新的动力就越充足,成功的概率就越高。但自主创新能力弱、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不强一直是广州企业发展中存在的最大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可以考虑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要强化政府政策的引导,鼓励企业对引进技术进行开发和创新。可以说,政府的政策导向在很多程度上构成了企业的创新动力。广州市政府应该学习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做法,积极推行动力型技术创新政策,如在创新投入上给予大力支持,创新产出上尽力增大企业净收益(或减免税),重奖创新有功人员,提取技术开发基金,自主定价等,这些政策的实施都可以极大的刺激企业技术创新的愿望。二是尽快构建起“以企业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科研院所、大学和其它教育培训机构为主要参与者,以政府创新战略为引导,以市场为激励机制”的新型技术创新体系。鼓励和支持企业建立健全技术开发机构,重点扶持一批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建立较高水平的技术开发中心和研究院,以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三是要激发大中型国有企业创新活力。要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加快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尽快实现国有企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及国有资产投资主体的人格化,采取股份奖励、期权分配、技术入股等方式完善国有企业薪酬分配和激励机制,切实提高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主动性,彻底改变长期以来困扰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四是要提升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广州数量庞大的民营企业虽然技术创新的动力很强,但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人才储备不足,致使民营企业在技术创新上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要加大对规模较小的高科技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完善风险投资制度,为他们的技术创新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为了减轻单一企业所需庞大研发经费的负担,可以参照德国、日本的一些成功经验,鼓励中小型的民营企业联合起来进行科研开发,共享技术研发成果。例如德国各工业部门建立了部门研究协会,使中小型企业能在工业部门一级进行联合研究,运行效果就很不错。

(3)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

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是促进企业进行技术交流、科技创新的桥梁和纽带,因此,要加快发展技术创新服务机构、科技评估机构、技术经纪机构、信息咨询服务机构、高新技术开发和大学园区的创业中心、行业协会等多种创新中介服务机构,尽快形成市场化、社会化、网络化的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以促进科技交流、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具体措施可以为:建立专业化程度高的骨干中介服务机构;加强科技信息库网建设;鼓励创业投资,培育创业投资市场;建立担保代偿金和再担保制度;加速培育技术产权市场,积极对接国际性、全国性产权交易网络,实现资源共享、信息联网;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加强技术市场建设等等。

(4)加快制度创新,为科技创新创造一个良好制度环境

创新层面一般可分为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包括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包括企业制度创新、金融制度创新和科研体制创新。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与源泉,而制度创新则是科技创新的保障和条件,科技发展制度规范约束着科技行为,也激励着科技发展。1987年英国经济学家弗里曼在其出版的《技术与经济运行:日本的经验》一书中指出:人类历史上技术领先的国家先后从英国、德国、美国到日本的转移,并不仅仅是技术创新的结果,还包括了许多制度与组织等方面的创新活动。 (38)因此,构建具有高效激励的科技发展制度,创造一个能够促进科技创新的制度环境,应是提高广州科技实力和科技竞争力的必要措施。

3.努力提高企业技术输出能力

技术输出能力大小是一个国家或城市科技实力的最直接体现,它不仅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强技术输出国家或城市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是提高国家或城市软实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

(1)加快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的出口

当前广州虽然每年出口的高科技产品很多,但这些高科技产品基本都是帮外资企业进行的一些简单加工的所谓高科技产品,我们并没有掌握其中的核心技术,也没有获得高科技产品应有的高附加值。今后要加快推进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的出口,提高我国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同时,要尽快扭转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市场过于集中的状况,加快对东盟、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提高抗市场风险能力。

(2)积极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加速掌握自己的核心技术

企业在海外建立研究开发机构可以更好地利用发达国家的技术资源,方便跟踪国际技术发展动向,是获得先进技术的重要手段。欧美企业在这方面已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它们很早就已在海外设立研究开发据点,如建立产品改进中心,按当地市场需求对母公司产品进行适当的改进;建立产品研究开发中心,以当地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产品;建立技术开发中心,以国际市场为目标开发新产品、新工艺或从事与新技术开发有关的长期基础研究等等。通过这类方式,企业能综合使用各地的技术资源优势,再通过企业在世界各地研究开发机构之间的信息和成果交换,便可以迅速生产出与当地市场或世界市场需要一致的技术和产品。 (39)当前广州企业虽然整体科技创新能力较低,但已形成了一批具备较强竞争能力的企业集团,我们完全可以学习欧盟企业的先进做法,鼓励有较强竞争能力的企业集团去海外设立研发中心,利用全球科技资源,加速掌握自己的核心技术。当前广东的科龙、康佳创维等大型企业已开始在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建立了研究基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07年,广州市香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在英国剑桥设立了香雪剑桥中药研究中心,成为我国首家海外中药研究中心,为广州利用海外科技资源迈出了第一步。广州今后要重点鼓励电子信息、软件、生物、光电技术、精细化工等优势行业的高新技术企业到欧美发达国家设立境外研发机构,利用境外优秀人才和科研资源,密切注意技术发展的趋势,紧跟世界技术发展方向,开展境外合作研发。

(3)以资本换技术,积极并购国外小型高新技术企业

外国公司为了保持其技术垄断地位,一般输出的都是一些成熟技术,因此以常规方式在国际技术市场是很难获得先进技术的。而如果积极并购国外的拥有核心技术的一些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则可以获得最新技术。这种做法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已非常普遍,获得先进技术已成为西方企业兼并的首要目标。例如,目前在美国有11%的小型科技公司是被国外企业拥有,其中亚洲占20%左右。韩国的三星、现代等公司为了获得高新技术专利,都在美国耗资数亿美元从事过此类并购活动,这一举措大大提升了韩国高清晰度电视、光学半导体、通信等高新技术领域的技术水准。 (40)因此,广州企业应该以国外小型高新技术企业为目标,采取“资本换技术、以资本换人才”的策略,尝试跨国兼并,以获取其高科技成果和科研开发能力,促使广州企业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实现技术水平质的飞跃。

4.进一步加大技术保护力度

跨国公司对外技术转移的最大顾忌就是自己的技术机密得不到保护,因此要想吸引更多跨国公司来广州投资,就必须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以充分保证他们的技术安全,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同时,本土企业好不容易掌握的研发成果,也要尽量避免被外资企业在合资、合作过程中以低成本的获取,甚至被非法窃取,因此也很有必要建立规范、完善的技术安全保护体系。

(1)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创造一个更加优良的技术创新环境和投资环境

知识产权保护是自主创新活动的必要制度保障。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对于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从宏观层面来看可以优化创新环境,从微观层面来看,可以为科技创新提供激励机制。因为知识产品具有溢出效应,即易溢出权利人之手而为他人所不当使用,这样就会损害知识产品所有人的利益,扼杀其创新激情和动力。这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政府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实际上也是提高本国企业对技术创新收益的预期,并鼓励和促进其增加研发投入,是实现“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技术进步”的重要措施。同时,知识产权制度对于吸引外国投资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引进外资必然涉及对外资企业的商标、商号和有关技术的引进和使用。在当今的国际环境之下,要想顺利地引进外资和外国技术,引进国就必须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外商的相关利益进行保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之所以能够成功地大量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我们建立并实行了专利等知识产权制度,为外商提供了良好的法律保护环境。 (41)因此,为了更好保护企业的技术创新热情,促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流入,广州需要进一步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增加政策的透明度、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从而创造一个公平有序的创新环境和经营环境。

(2)加强技术保密工作,防止技术外泄

技术秘密是一种重要的知识产权,其开发和完成凝聚着国家和相关单位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的投入,一些战略性的核心技术甚至关系到国家安全,因此,切实加强技术保密工作,防止技术外泄是非常必要的。具体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要树立“发展是目的,保密是手段,积极保密,保放结合”的技术保密新观念。二是确定“依法治密,积极保护,保障发展”的技术保密方针。三是制定“分层管理,以人为本;控制源头,突出重点;保放有序,动态管理;完善体制,有效运行”的技术保密原则。四是落实各项技术保密措施。要在新的技术保密体制下,建立健全国家技术保密政策法规体系,分层次、分部门把国家技术保密一直落实到技术保密责任法人和责任自然人。 (42)

(3)加强对科技资源的保护力度

当前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重点和热点表现为对遗传基因资源、传统知识和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我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这方面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不过,由于我国前期对这些极其珍贵的科技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保护不力,已造成了一些难以估量的损失。例如,由于中国人习惯于长久地居住在固定的区域,众多人口还保持着稳定的家族谱系,这使得我国拥有世界人类遗传基因研究中最有价值的资源。近年来一些外国机构在我国“基因侵权”的现象正在悄然蔓延。2001年美国一所大学就以与中国合作项目为由在安徽大别山附近骗取了数以万计老百姓的血样,最终用于对哮喘病、糖尿病和高血压等疾病的研究。由于人类遗传基因研究可以申请专利,因此流失一份就减少了一份。一些国外机构获得这些基因样本后,利用其资金技术优势,研究并确定基因的功能后,就可申请专利,不仅会对中国同类科研项目产生排斥作用,还能从中国老百姓身上赚得巨额金钱。这些异常宝贵的科技资源流失的惨痛教训告诉我们,必须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遗传基因资源、传统知识和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力度,使其更好地为我国的技术创新工作提供智力资源。

(4)提高对科技人才的保护力度,扭转高端人才流失局面

高科技人才是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基础。但高科技人才高昂的培养成本使得西方发达国家加紧了对其它国家高科技人才资源的掠夺。例如,在美国本土培养一名成熟的白领技术专家需16年时间,约需花费25万美金,因而其更倾向于从其他国家吸收廉价的劳动力。目前很多跨国公司在广州纷纷设立研究机构,虽然有利于广州的技术引进,但也造成了我们的科技人才资源大量外流。因此,广州要尽快出台人才激励机制和奖励制度等应对政策。鼓励创新人才以知识产权入股并参与分配。设立专利发明奖,重奖有突出贡献创新人才。对高端人才要给予专项资助,要为其提供科研条件和家庭生活便利,为高端人才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彻底扭转目前这种高科技人才大量流失的不利局面。

【注释】
(www.daowen.com)

(1) 杨春平:《国家技术安全体系研究》,2007年大连理工大学博士论文。

(2) 陈杰等:《浅析当代国际技术转移及中国的策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3) 郭燕青:《技术转移与区域经济发展》,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版,第215页。

(4) 丹尼斯.古莱特(Denis Goulet)著:《靠不住的承诺——技术迁移中的价值冲突》,邾立志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89—95页。

(5) 郭燕青:《技术转移与区域经济发展》,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版,第45—46页。

(6) 陈继元:《国际技术贸易发展趋势及我国的应对措施》,《武汉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7) 吴晓波:《全球化制造与二次创新:赢得后发优势》,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第5页。

(8) 乔翠霞:《国际技术转移与我国工业结构升级》,2007年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9) 郭燕青:《技术转移与区域经济发展》,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版,第49—50页。

(10) 吴晓波:《全球化制造与二次创新:赢得后发优势》,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第46页。

(11) 玄兆辉:《新时期我国外资企业研发投入特征研究》,http://www.sts.org.cn/fxyj/zcfx/documents/2007122607.htm。

(12) 李明德:《中美科技交流与合作的历史回顾》,《美国研究》,1997年第2期。

(13) 根据相关统计年鉴整理计算得出。

(14) 根据中国经济统计年鉴相关资料整理计算得出。

(15) 郭燕青:《技术转移与区域经济发展》,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版,第31页。

(16) 朱宁洁:《引进国外技术与设备:正视问题后的路径》,《改革》,2007年第5期。

(17) 郭燕青:《技术转移与区域经济发展》,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版,第106页。

(18) 同上,第103页。

(19) 《美对华出口管制政策出炉,严禁军工产品出口》,《上海证券报》,2007年6月18日。

(20) 《中国2007年专利申请量创纪录列全球第七位》,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http://www.cutech.edu.cn/。

(21) 钱俊生:《自主创新与建设创新型国家学习读本》,中央党史出版社,2006年版,第56页。

(22) 《我国消化吸收汽车技术的费用与日本相差100倍》,新浪网,http://news.sina.com.cn/s/2007-03-29/031511520931s.shtml。

(23) 《赖明: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20%远低于发达国家》,人民网,2008年3月8日。

(24) 玄兆辉:《新时期我国外资企业研发投入特征研究》,中国科技信息网。

(25) 董书理:《以市场换技术战略成效不佳的原因辨析及我国的对策》,《科技与管理》,2004年第4期。

(26) 《广州市科技工作年报》,广州市科技局编,2007年,第32页。

(27) 《广州市科技工作年报》,广州市科技局编,2007年,第33页。

(28) 蒋年云、涂成林:《广州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基本思路和对策》,《珠江经济》,2005年第10期。

(29) 2003年与2007年《广州市科技工作年报》,广州市科技局。

(30) 《广州市2005年第3季度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情况分析》,广州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http://www.gzboftec.gov.cn/articles/2005-11/16175.htm。

(31) 《从广州制造到广州创造》,《广州科技报》,2006年1月13日,http://www.sti.gd.cn/msg/jsp/message.jsp?id=47360。

(32) 《广州市科学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期评估报告》,广州市科技局。

(33) 曹宪志:《技术转让与许可贸易》,中国对外贸易出版社,1987年版,第3页。

(34) 路甬祥:《我们的时代与科学技术的未来》,《中国科技月报》,1998年第12期。

(35) 郭燕青:《技术转移与区域经济发展》,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版,第86页。

(36) 丹尼斯·古莱特(Denis Goulet):《靠不住的承诺——技术迁移中的价值冲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203页。

(37) 钱俊生:《自主创新与建设创新型国家学习读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版,第16页。

(38) 方在农:《科技进步与科技创新研究》,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48页。

(39) 蔡兵、戴燕艳等:《市场机制与高科技产业化发展》,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89页。

(40) 蔡兵、戴燕艳等:《市场机制与高科技产业化发展》,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85页。

(41) 钱俊生:《自主创新与建设创新型国家学习读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版,第113—114页。

(42) 杨春平:《国家技术安全体系研究》,2007年大连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