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外技术交流与技术保护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1.对外技术交流活动明显加速,但引进依然明显大于输出
在1950—1959年期间,我国共引进技术项目450个,金额37亿美元;1960—1969年期间共引进技术项目84个,金额14.5亿美元;1970—1980年期间共引进技术项目521个,金额110.6亿美元;1981—1990年期间引进技术项目2969个,金额144.71亿美元;1991—2000年期间共引进技术项目37701个,金额1161.37亿美元。 (13)从历史统计数据看,我国引进技术的项目和金额除20世纪60年代出现回落外,建国以来技术引进规模总体上呈增长态势,其中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技术引进项目和金额更是明显加速。2005年我国技术引进项目9902个,金额190.5亿美元,一年的技术引进规模比我国从1950—1980年30年的技术引进总和还要多。
我国技术输出是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起步的,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却非常快。在1980—1990年期间,我国共有技术输出项目695个,金额22.29亿美元;但在1991—1999年期间,我国技术输出项目已增长到11003个,金额达到333.02亿美元,技术输出规模增长了10倍以上。 (14)输出范围也更加广泛,输出对象国从20世纪80年代的少数几个发达国家上升到了目前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输出技术的领域从过去单纯的冶金、农业方面的核心技术逐渐增加到机械、电力、建材、船舶、卫星发射、电子、工程设计等10多个不同的经济领域。
不过从上述统计数据同样可以看出,我国的对外技术交流活动虽然越来越活跃,但发展依然不平衡,技术引进依然明显大于技术输出。例如,1991—1999年我国技术引进项目为30348个,技术引进金额为979.61亿美元,项目数量和金额都在同期输出技术的2倍以上。
2.引进技术的质量已大大提高
目前我国引进技术的质量已大大提高,从过去的淘汰技术逐渐过渡到比较先进的技术。据调查,世界500强在华投资的一些企业,使用其母公司最先进技术的比重,20世纪90年代中期仅为14%,2001年达到了43%,2002年已经接近45%。 (15)以中国的汽车产业的发展为例,20世纪80年代我国引进的第一家汽车外资企业——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当时带来的桑塔纳车型还是60年代的,技术也是过时和落后的。同期法国标志汽车公司在广州投资时也基本采取了这种策略。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这种状况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外资企业调整了技术引进策略,纷纷将最新车型和最新技术带来中国。例如,上海通用汽车公司生产的别克轿车刚上市就是美国通用公司最新车型,并且保证以后与通用公司在北美市场生产的该种车型做到同步更新。大众公司此时也调整了技术策略,在我国推出了桑塔纳2000之后,又马上生产技术更先进的帕萨特高档车。
3.技术引进方式更加合理,“软”技术引进比例越来越高
技术引进方式更加合理,重“硬”偏“软”的局面逐渐得到改善。以前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以硬设备进口(成套设备、关键设备、生产线)带动的技术引进比重下降明显,而以软技术引进(技术转让、技术许可、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和与投资结合的技术引进(合作生产、合资技术许可、合资技术设备入股、独资技术许可)比重有上升趋势。例如,2006年我国技术引进中七成以上为软技术。其中,专有技术许可合同成交额72.8亿美元,占合同总金额的33%,排在第一位。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及含有技术引进内容的合资和合作生产合同金额分别为51.8亿美元和42.9亿美元,占技术引进金额的23.5%和19.5%,分列第二位和第三位。 (16)
4.外资企业在中外技术交流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www.daowen.com)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生产资本国际化成为了技术资本国际化的主要携带者,即直接投资成为国际技术渗透的主要形式。目前,我国利用外资的主要作用,已从过去的弥补资金缺口转变为引进技术、提升产业结构和增强国际竞争力,技术引进模式也由此逐渐从过去以成套设备和关键设备进口带动技术引进的模式,逐渐转变到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为最主要的技术引进方式,外资企业已成了我国技术引进的最主要渠道。例如,2002年,外资企业共对外签订引进合同3471项,合同金额134.85亿美元,占同期全国技术引进合同总金额的77.58%。而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技术引进相对偏低。其中国有企业全年共签订引进合同1741项,合同金额30.36亿美元,占同期全国技术引进合同总金额的17.76%。民营企业全年共签订引进合同181项,合同金额0.95亿美元,仅占同期全国技术引进合同总金额的0.95%。 (17)
5.技术来源的多元化和集中化并存
目前,我国技术引进国别地区多元化格局已基本形成。技术来源从过去的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发展到了现在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些非洲国家也成为我国的技术来源国,表明我国企业引进技术的渠道更加宽广。但技术引进来源国和地区仍高度集中。例如,2002年,我国技术的来源国家和地区虽然达到了67个,但从美国、欧盟、日本这三个国家和地区引进的技术总金额为150.38亿美元,占全部合同总额的86.48% (18)。
6.普通技术获取越来越方便,但高尖端技术引进的难度却日益加大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越来越多,我国从国际市场获取普通技术已非常方便。但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中外技术差距不断缩小,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的尖端技术和军事技术领域技术的出口限制反而越来越严格,我国引进高尖端技术的难度日益加大。例如,我国一直希望能够参加国际空间站计划,但美国以我国获得太空技术可能用于军事用途为由,一直排挤我国参与国际空间站的合作。另外,2006年美国商务部下属专门负责出口管制政策的产业和安全局(BIS)公布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和再出口管制政策的修改和澄清及新的授权合格最终用户制度》草案,进一步扩大了对华高科技出口管制的范围。这些受限的产品、技术和软件共涉及20大类,分31个小项,具体包括飞机及飞机引擎、航空电子、惯性导航系统、激光、贫铀、水下摄影机、推进器系统以及部分用于空间电讯和防空的仪器等。 (19)
7.技术引进的区域分布依然很不均匀
改革开放以来,受国家政策影响,我国的技术引进区域存在分布极不均匀的典型特征。从各省市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引进情况看,大规模的技术引进过去主要都集中在江苏、上海、北京、广东、浙江、辽宁、天津等开放程度比较高、外向型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省市,而在经济相对落后、开放程度比较低的中西部地区,技术引进的规模就要小得多。现在随着中西部开发的推进,中西部地区的技术引进力度加大,我国技术引进区域分布不均状况有所缓和,但目前东部地区在技术引进的主导地位依然没有改变,技术引进支出占全国技术引进支出总额的比例基本还稳定在60%以上。
8.技术保护法律体系逐渐建立,市场环境得到改善
随着中外技术交流工作的开展,我国对技术保护工作也越来越重视。从1982年开始,我国已先后制订了《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法》、《涉外经济合同法》、《技术引进合同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目前技术交流的法律法规已比较健全,我国技术市场环境已得到极大改善。我国的专利申请量每年都在增长,截至2007年底,我国受理的国内外专利申请总量已突破400万件,总量在全球已排在前列。2007年我国国际专利申请量比上一年增长了38.1%,共有5456件专利申请,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七大专利申请国。 (2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