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互联网的产生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
(1)Internet的起源打上了意识形态的烙印
Internet是美苏冷战的产物。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事件后,美国国防部要求设计一种分散的指挥系统:它由一个个分散的指挥点组成,当部分指挥点被摧毁后,其他点仍能正常工作,并且这些点之间,能够绕过那些已被摧毁的指挥点而继续保持联系。1969年,美国国防部国防高级研究计划署资助建立了一个名为“阿帕网”的网络,这个网络把位于洛杉矶的加利福尼亚大学、位于圣芭芭拉的加利福尼亚大学、斯坦福大学,以及位于盐湖城的犹他州州立大学的计算机主机联接起来,各个结点的大型计算机采用分组交换技术,通过专门的通信交换机(IMP)和专门的通信线路相互连接。阿帕网就是Internet的雏形,它的产生一开始就打上了意识形态的烙印。
(2)TCP/IP协议的产生奠定了美国的网络霸权地位
1974年,美国国防部研发出电脑网络之间通信的核心技术IP(Internet协议)和TCP(传输控制协议),合称TCP/IP协议。其后又向全世界无条件地免费提供TCP/IP。到1980年,世界上既有使用TCP/IP协议的美国军方ARPA网,也有很多使用其它通信协议的各种网络。为了将这些网络连接起来,美国人温顿·瑟夫提出一个想法:在每个网络内部各自使用自己的通讯协议,在和其他网络通信时使用TCP/IP协议。这个设想最终确立了TCP/IP协议在网络互联方面不可动摇的地位,从而也奠定了美国的网络霸权地位。
(3)开发实用技术,美国使互联网走向全球
TCP/IP协议被全世界接受后,无论是美国政府还是财团纷纷加大投入互联网技术研究的资助,一些更加实用的网络纷纷研发成功,网络得到了一次大跃进式的发展。1982年,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的斯蒂文·贝拉文创立了著名的网络新闻组,它允许该网络中任何用户把信息发送给网上的其他用户,大家可以在网络上就自己所关心的问题和其他人进行讨论。1983年在纽约城市大学也出现了一个以讨论问题为目的的网络BITNet,在这个网络中,不同的话题被分为不同的组,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通过电脑订阅,这个网络就是电子邮件群。1983年,在美国旧金山还诞生了另一个网络:公告牌系统。它的优点在于用户只要有一部电脑、一个调制解调器和一根电话线就可以互相发送电子邮件并讨论问题,这就是后来的论坛。这些网络后来都相继并入Internet,而成为它的一个组成部分。
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匹兹堡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依利诺斯大学和康纳尔大学投资建立五个超级计算中心,并通过56Kbps的通信线路连接形成NSFNET(广域网)的雏形。1989年7月,NSFNET的通信线路速度升级到T1(1.5Mbps),并且连接13个骨干结点。从1986年至1991年,NSFNET的子网从100个迅速增加到3000多个。NSFNET的正式营运以及实现与其他已有和新建网络的连接开始真正成为Internet的基础。90年代初期,Internet已成为一个“网际网”:各个子网分别负责自己的架设和运作,而这些子网又通过NSFNET互联起来。NSFNET连接全美上千万台计算机,拥有几千万用户,是Internet最主要的成员网。随着计算机网络在全球的拓展和扩散,美洲以外的网络也逐渐接入NSFNET主干或其子网,互联网就这样产生了。
互联网作为一种先进的沟通联络工具,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一种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新的生产力。从它产生的背景来看,互联网是作为冷战的工具而产生的,因而具有天然的意识形态色彩;从开发的目的到推进的进程来看,互联网始终是美国政府主导下的产物;从其关键技术的掌控来看,互联网始终被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所主导。因而,我们在看到互联网作为一种通讯工具作用时,并不能只停留在表象,还应该对它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互联网是一种普通的工具,但在非常情况下,它作为武器的功能并未消逝,它是一种更加隐蔽的手段,代表一种看不见的力量。当然,只要掌握了互联网的功能,大力开发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积极把握其走向,发掘其内在的价值,才能够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服务。(www.daowen.com)
2.互联网的特点
人类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工具的进步史,原始社会时代,因为石器是人类最主要的工具,人类生存所呈现的是人与动物的竞争;农业社会时代,人类发展所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竞争;工业社会时代,则是人与机器的竞争;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人类第一次面临的对手是自己的同类。互联网作为一种传输联络工具,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突破了地域性、时空性的限制,它提供的平台、渠道和途径是完全开放式的,其沟通的对象、频率、广度、深度、规模、质量都是无与伦比的。由于产业化,互联网得以高速发展,今天在相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领域中,互联网把世界各地的人们“连接”在了一起。
开放性是互联网的主要特点之一,开放式的网络体系结构,使不同软硬件环境、不同网络协议的网可以相互链接,达到资源共享,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查阅、下载不同国家、地区的各种资料。而伴随着这种开放的是它超越时空的特点,随着互联网的极速传播,全球同步已走进了人类的生活和工作,这极大地节省了时间成本,扩大了信息供给,减少了信息不对称,提高了工作效率。比尔·盖茨说:“21世纪,要么电子商务,要么无商可务!”这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超越时空的开放是不可阻挡的潮流。
包容性是互联网的另一个显著特点。互联网让人的个性化在虚拟空间表现得淋漓尽致,人的智慧在这里得以全程施展;而另一个方面,互联网又显得很人性化,复杂的网络构造是专家和工程师的事,而在使用者面前,它又非常简单,而且随着互联网技术日趋成熟,今后的操作会更加容易。网络通向哪里,平等就通向哪里,公平是互联网为全世界竖起的一个标杆,它为人类提供了相同的机会,不管你是白人还是黑人,黄种人还是棕色人种,只要你上互联网,它提供的程式是一样的,它包容所有的人,所有的观点。
互联网的这些特性,在技术上和心理上,解除了一般民众的防范心理,人们对网络世界的认知会变得单纯,诱导和操控能力的大小将左右网上的舆论的背向。虽然互联网为西方世界所发明,但它的特性又是可利用的,认清互联网的这些特质并加以利用,将有利于国家软实力的增涨。
3.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的深刻影响
如青铜器之于古人,蒸汽机之于现代人一样,作为工具的互联网之于当代人类的作用有过之而无不及,它不仅仅是人类的生产工具,而且已经与老百姓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它不仅给人类带来了物质层面的变化,而且也带来了精神层面的变化。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自身的发展也推动着与信息相关产业的进步与发展,电子、新材料、新能源等的开发和利用技术也都将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巨大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生产力以更快的速度发展。互联网让人们了解信息、传递信息的渠道增多、速度变快,信息的时效性也将变得更强。在这种情况下,信息本身将会变成一个重要的社会资源,成为社会发展所依赖的综合性要素,而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会为人类社会提供发展的新动力。对于个体来说,互联网会使人类的工作和劳动方式发生许多改变。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地完成工作和学习任务,从而使人们的行动甚至是思想都得到“解放”。另外,通过互联网,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加方便,联系更为密切,世界越来越小。
互联网在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同时,也进一步导致世界各国的发展不平衡,因为建立高效、完整的信息网络,需要庞大的资金和技术支持。那些经济实力比较弱的国家,没有足够的资金和技术,其设施自然跟不上网络发展的步伐;对信息的收集和掌握时效性差,其经济竞争力会因信息而弱化,社会发展也会滞后。强国变强,弱国变弱是一种值得警觉的趋势。互联网的普及会导致强势文化的霸行与弱小民族的文化的逐渐衰落,以及产生新的世界性的网络文化。而导致的个体的影响的不确定性,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人的集体意识淡薄,人与人的直接沟通有可能被间接交流所替代,群体的联系将会变得松散,传统的习俗会逐渐消逝……另一方面西方国家利用网络来影响发展中国家社会民众思想意识,从而促使这些国家社会动荡、民心不稳,阻碍人类社会的和谐,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
可以说,网络对人类社会的深远的影响才刚刚开始,而围绕网络的斗争将会日渐增加,这种没有硝烟的较量将会进入常态。当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之间进入常规战争的可能越来越小,而彼此的争斗却不会停止,通过价值观的传导影响或干扰对方的发展进程,进而达到颠覆的目的。这个时候网络的价值就会浮出水面,一个国家对网络的操控和利用程度将会起决定性的作用,代表着一种新的势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