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国家软实力与文化安全威胁分析

国家软实力与文化安全威胁分析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现状中存在的文化安全威胁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现状中虽然有着积极的一面,但也存在着严重威胁文化安全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同时,一些部门由于对保护民族传统文化资源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在文化区进行施工建设,使不少民族文化遗址和民族建筑物遭受严重损害,有的造成永久性破坏。

国家软实力与文化安全威胁分析

(三)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现状中存在的文化安全威胁

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现状中虽然有着积极的一面,但也存在着严重威胁文化安全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民族传统文化正遭遇严重的集体失忆

现如今,民族传统文化的生存环境面临着全球化和现代化的严峻挑战,一个资讯高度发达、娱乐消费令人眼花缭乱的时代,悄悄改变着民众的心理和生活习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被“美化”、“韩化”,他们沉迷于看好莱坞大片、韩国电视剧,热衷于过情人节、圣诞节等西方的洋节日,吃麦当劳肯德基,而涵括极为丰富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意蕴的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传统节日正在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日益成为边缘化的东西,有些人虽然也在过这些传统节日,但只是走走形式,并不知道这些节日深厚的文化内涵。年轻一代对传统节日不知道、不了解,没有记忆、没有感情,预示的是我们深厚的文化根基的消失,文化记忆与传承的中断,这不仅是非常令人遗憾的,更是非常危险的。如果节日失去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其传承又从何而来?有多少孩子在过年时还去摸门钉?有多少孩子还见过长命锁、八仙桌、大门槛?传统的东西在他们看来,是没有质感的,是苍白的。

换句话说,在我们的年轻人身上还存有多少“中国味”?我们所说的“中国味”包括孔子、《易经》、《尚书》、《礼》、《离骚》、老成敦厚、儒学、忠孝、过年、仁义、汉字、小桥流水、梅兰松竹、水墨国画等等。答案是不言而喻的。相反,在我们的年轻人身上更多的是“全球味”的元素,是麦当劳的薯条汉堡包,是可口可乐,是耐克的飞人标志,是NBA的比赛规则,是公平、自由、个人,是超人,是弱肉强食,是Hello Kitty,是英语,是R&B和嘻哈乐,是比尔·盖茨的视窗,是好莱坞,是埃菲尔的铁塔凌云,是贝克汉姆,是MTV的狂放等等。对他们来说,中国人只是他们的名字,是父母给予的,而在他们的骨子里,他们只是“地球人”。

如今的中华大地虽然兴起一股“国学热”,但国民的“国学”水平实在不敢恭维。2005年初,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的节目主持人问及“2005年是六十花甲子的什么年”,竟把一位参赛的硕士生难住了。近年来,不少中小学生熟悉电脑打字,却写不好中国汉字;会上网聊天打游戏,写出的作文却错字连篇;考上大学,却很少看过中国古典名著,对四书五经、唐诗宋词楚辞汉赋和诸子百家等文化典籍更是鲜有涉猎,国学典籍阅读对他们来说几近空白。民族传统文化的因子正遭遇严重的集体失忆,这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事实。

2.民族传统文化正面临消亡的危险

伴随着全球化、现代化和文化市场化进程的深入,民族传统文化的境遇令人担忧,许多民族传统文化正面临着消亡的危险。这一危险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www.daowen.com)

第一,一些独特的民族语言、文字、民族习俗、民歌和地方戏种正在消亡。以中国戏曲为例,在2006年召开的“中国戏曲剧种保护发展座谈会”上,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指出,“根据上世纪50年代末的调查,全国各地方、各民族戏曲剧种共有368个。到了1982年,编撰《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卷》做调查统计时发现,还有317个剧种。而根据2005年中国艺术研究院完成的《全国剧种剧团现状调查》,我国现存剧种仅剩267个,就在这267个剧种中,有一半的剧种仅有业余演出,有60多个剧种没有音像资料保存,许多地方剧种正在走向消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田青更是发出“一分钟就有一首民歌消失”的“危言”。他说,在全球化、现代化及经济一体化的挤压下,我们的传统文化已经几乎被“全都踏倒”了!我们的文化遗产不论是物质的还是非物质的,都正面临着一个从来没有过的危险境地。过去,我们大部分人都认为“文革”十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破坏是“空前绝后”的。但实际上,有些地方近20年来的“建设性破坏”,无论就其烈度还是就其广度和时间长度来说,都远远超过十年动乱。我看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令人痛心:每一分钟,就可能有一首民歌、一个剧种、一种技艺消失。 (11)

第二,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破坏严重。在民族地区,许多民族文化遗址、建筑物等显露在露天,由于保护不力,这些文化资源自然磨损较为严重。同时,一些部门由于对保护民族传统文化资源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在文化区进行施工建设,使不少民族文化遗址和民族建筑物遭受严重损害,有的造成永久性破坏。另外,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各地为了取得更多的经济利益,过度商业化地滥用民族传统文化,对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实行掠夺式开发,结果造成许多民族文化资源遭严重破坏。

第三,民族传统文化资源流失严重。由于民族文化商品市场价值较高,有不少人特别是国外有经济实力的个人或团体,经常深入到民族地区收集、收购民间文化器物,大量民族雕刻品、民族乐器民族服饰、盛物器具等等民间保存不多的物品被倒卖、收购和流失。如云南丽江地区民间珍贵的东巴古籍、法器、字画等被外地人买走,一些纳西山乡,连传承东巴文化的基本文字资料都无法找到,傣族贝叶文化传说有84000部经典,由于流落散失,目前能收集到的也只有3000多部。

第四,传统民间艺术面临年久失传的危险。许多民间工艺和技术由于掌握该技术的艺人的去世而失传,这些曾经影响少数民族世世代代的艺术成为绝响。比如,云南省丽江的纳西族东巴文化,这一世界上惟一保留完整的“活着的象形文字”所构成的民族文化,在不久的将来有可能只存在于博物馆、研究所而成为死去的文化,陷于消亡危机之中。谙熟经典和传统民俗的老人如今已所剩无几,文化的传承后继乏人。

3.崇高理想和传统美德在一部分人中消失殆尽

受西方生活方式市场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多的青年人追求新鲜、奇异、刺激的生活方式,玩世不恭、贪图享乐、放荡不羁,而将传统伦理道德所提倡的勤俭节约、吃苦耐劳、洁身自爱等优良作风完全抛之脑后,甚至嗤之以鼻,社会公德意识削弱。理想在个人的价值体系中越来越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人性终极目标的迷失中遭到贬抑,一部分人良心的麻木与享乐主义势力抬头,良心已被冷漠严密地包围着。与这种现象并行的则是拜金主义盛行。物质利益的获得愈来愈成为个人活动的唯一目标,一切都是手段,只有金钱才是目的。为了钱,可以置他人利益于不顾,可以贪赃枉法,损公肥私,可以挖国家墙角,甚至可以出卖自己的人格和尊严,于是在经济生活中坑蒙拐骗事件屡见不鲜,假冒伪劣猖厥,失信行为频现。据2005年12月12日中国大学生网报导,北京市消协2004年受理全部投诉案例共15000余件,其中经营者不诚信行为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投诉占全部投诉的85%。更为严重的是,这种失信现象正侵蚀着校园,考试作弊、言行不一、欺骗他人等现象时有发生。2005年10月18日的《中国青年报》登载了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2004级学生对福州大学城内的5所高校的1000名本科生进行的公德意识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认同“在求职时提供虚假信息”的做法,66%的大三学生赞同“简历不造假,典型一大傻”的说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