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特质及其研究

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特质及其研究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特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既有形而上的,又有形而下的。这些基本的价值理念,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价值,反映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特质。此后,爱国主义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一大优良传统。

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特质及其研究

(一)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特质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既有形而上的,又有形而下的。形而上的表现形态为中国传统哲学,如孔孟之道、老庄之学、宋明理学佛学等,形而下的表现便是这种哲学思想物化的实实在在的历史存在物,如文学中医艺术音乐戏剧舞蹈武术美术、园林、建筑、服饰、器物、家具饮食、赏玩、民俗等。我们在这里所讨论的传统文化的基本特质是就传统文化的形而上的表现即中国传统哲学而言的。在中国传统哲学中,有些基本价值理念是贯穿始终的,如:爱国主义的深厚情怀,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谐统一的博大胸襟,崇德重义的高尚追求等。这些基本的价值理念,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价值,反映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特质。

1.爱国主义的深厚情怀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着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情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就提倡以家国一体、推孝为忠、精忠报国等为主要内容的爱国主义精神。此后,爱国主义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一大优良传统。从《晏子春秋·内篇·谏上》中的“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贾谊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到岳飞的“精忠报国”、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国忧”、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再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都是爱国主义深厚情怀的具体表现。

2.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刚强不屈、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周易·乾·象传》中所说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这一精神的典型体现。这一精神又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坚贞刚毅精神,“夸父追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不屈不挠精神,“因时而变”、“随时而制”、“与时偕行”、“与日俱新”、“日日新,又日新”的与时俱进精神,“革故鼎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开拓进取精神。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激励着中华儿女奋发向上,与各种艰难困苦作不屈不挠的斗争,为民族独立和民族发展作出了不懈的努力。(www.daowen.com)

3.和谐统一的博大胸襟

注重和谐统一可以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基本精神。早在西周末年,周大史伯在《国语·郑语》中就曾说过,“夫和实生万物,同则不继”。孔子在《论语·学而》则解释为,“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把对“和”的重视变成了一条重要的原则。孟子在《孟子·公孙丑下》中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认为“人和”是取得事业成功的必备条件。和谐不仅仅体现在人际关系方面,还体现在人道与天道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儒家和道家都非常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宋儒张载在《张子正蒙·乾称篇》里明确提出,“儒者则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学而可以成圣,得天而未始遗人”。崇尚无为、效法自然的庄子在《庄子·齐物》中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4.崇德重义的高尚追求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来重视道德至上,倡导人的道德境界的自我完善,自我约束,侧重于用道德规范来维持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转。比如,儒家伦理道德规范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孝”。孔子在《论语·学而》篇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舆”。儒家把孝看作是“仁之本”,认为在家能孝悌父兄,必然会在社会上克己复礼。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崇德的同时还很重义,主张以义制利、舍生取义。如,孔子主张“见利思义”(《论语·宪问》)、“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八佾》),孟子强调“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荀子提出“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