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国家软实力与文化安全研究的成果

国家软实力与文化安全研究的成果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文化霸权主义对我国文化安全影响的主要方面美国文化政策的核心是向世界推行美国式的价值观念。文化主权是国家主权在文化领域里的延伸,是国家主权不可分割的主要组成部分。捍卫文化主权不仅事关文化的独立性,而且关系到一个民族的政治主张和独立地位。在这种文化霸权主义的侵蚀下,很多国家不仅失去了对自己文化的解释权,同时还使得整个文化遗产的基本含义发生了变异,从而使得一个民族可能将失去基本的文化认同感。

国家软实力与文化安全研究的成果

(二)文化霸权主义对我国文化安全影响的主要方面

美国文化政策的核心是向世界推行美国式的价值观念。它打着文化外交的旗号,不断进行文化渗透和文化颠覆,在其他国家的上层精英中扶持“亲美派”,促进普通民众接受美国式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从而对其他国家的文化主权、意识形态、民族特征、文化遗产资源等方方面面构成了严重威胁和挑战。

1.对国家文化主权的影响

文化主权是指现代民族国家将本民族的习惯、信仰和价值观念上升为国家意志,对本民族文化拥有最高和独立的权力和权威。文化主权是国家主权在文化领域里的延伸,是国家主权不可分割的主要组成部分。国家文化主权与国家的其他主权一样,具有对内最高性、对外独立性和平等性。一个国家有权根据国家法,选择国家文化制度、意识形态、民族文化。 (18)因此,文化安全问题本质上就是一个文化主权问题。捍卫文化主权不仅事关文化的独立性,而且关系到一个民族的政治主张和独立地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以及国际市场的开放,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频繁。而与一般的商品市场开放不同,文化市场的开放必然涉及到一个主权国家能否自主决定文化制度、决定文化法律、依法行使文化管理等一系列文化主权问题。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亨延顿所著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就提出,“为了文明内部合作,一个国家往往会比对于其他类型的合作付出更大的主权代价。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原有建立起来的国际文化关系,以及建立在这种关系上形成的国家文化利益格局和国家文化主权安全的保障系统和机制,就会面临极大的挑战和威胁”。而霸权文化主义对外交流的目的就是想通过输出文化产品来传播他们的民主价值观,并最终达到改变别国社会制度和国家体制的目的。美国卡特政府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提出了人权外交的文化战略,打着人权的旗号对别国政治文化价值、国家制度和政策横加干涉,严重威胁了别国的国家文化主权安全。

2.对意识形态安全的影响

在文化安全中,意识形态因素始终占据重要位置。从权力的视角看,美国的文化霸权是一种意识形态统治的工具,是美国输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手段。 (19)正如詹姆斯·彼得拉斯在《二十世纪末的文化帝国主义》开篇中所说的,“美国文化霸权主义有两个主要目标,一个是经济的,一个是政治的。经济上是要为其文化商品攫取市场,政治上则是要通过改造大众意识来建立霸权……文化霸权主义的主要目标是对青年进行政治上的剥削……文化干涉(在最广泛意义上而言包括意识形态、思维、意识、社会行动)是将客观条件转变为有意识的政治干涉的关键环节”。

由于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与美国西方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存在着严重对立与冲突,因此,着力通过传播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模式和价值观念,加紧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文化霸权主义,给社会主义国家的文化安全造成了非常大的压力和挑战。例如,美国长期以来一直非常重视对我国知识分子的文化渗透,美国的各种国际文化交流资助项目大部分是针对中国的,中国是接受其捐助最多的国家之一。2001年美国的35个国际文化交流项目中,就有13个是特别针对中国的。他们与中国的高等院校、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等进行了大量合作,现在看来美国的文化渗透已取得了很大“成绩”。近年我国人文社科领域里就出现了一种西方理论主导化的危险倾向,一批目前在教学与科研上处于中坚地位的所谓“新生代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已非常排斥,而对西方的自由主义思想却极其推崇,西方自由主义已成了他们中相当大的一部分人的学术思维特点和学术价值取向。

3.对文化遗产资源的影响

文化遗产资源是一个国家与民族全部的文化积淀之所在,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展示文化身份、显示文化个性的依据,同时也是一个民族和国家自尊和自信的精神归宿。由于以文化遗产为主要内容的文化资源属于人类的共同财富,任何人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去消化利用,这样,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往往会出现对资源内容人为曲解的不良现象。美国是个文化资源非常匮乏的国家,为了解决自身发展文化产业所需文化资源缺乏的危机,在1997年颁布了“北美行业分类系统”,实施“全球开放式”的文化资源战略,这使得世界各国的文化遗产资源完全暴露在国际文化产业巨头的掠夺与竞争的压力面前,将发展中国家文化遗产资源的安全置于了非常危险的境地。在这种文化霸权主义的侵蚀下,很多国家不仅失去了对自己文化的解释权,同时还使得整个文化遗产的基本含义发生了变异,从而使得一个民族可能将失去基本的文化认同感。 (20)

近些年来,《花木兰》、《狄仁杰》、《杨家将》、《西游记》、《天仙配》、《成吉思汗》、《孙子兵法》、《三国演义》等许多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民族经典被美国重新诠释和演绎,就是一些非常典型的案例。例如,《花木兰》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描写的是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出征,驰骋沙场,保家卫国,强调的是男女平等、国家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念。但几年前美国迪斯尼公司制作的36集经典动画片《花木兰》,虽然在基本故事情节上还保留了一定的中国原味,但其主题、人物形象、语言风格却都被赋予了崭新的美国式文化含义。美国《花木兰》中的女主人公被描写成了一个行为不羁、情感直露的西方女性。而且美国对《花木兰》的价值观也进行随意篡改,按照美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将其改写成了爱情故事,大肆渲染个人的爱情,而把国家利益放到次要位置。在此我们尚且不去讨论美国肆意窃取中国的文化遗产资源大发其财,赚取了超过20亿美元的票房收入,而要看到更深层次的民族传统文化资源解释权的易手,以及由此导致的整个文化遗产的基本含义变异,从而可能使一个民族迷失最基本的文化认同感的可怕后果。

4.对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的影响

文化产业及其产品是文化传播的载体,文化市场是文化传播与流通的重要形态。当文化的有效传播离开文化产业的具体存在就无法实现的时候,文化产业发展的现代化程度和强大程度,就成为一个国家文化安全状况在当代的一个重要指标。 (21)而文化霸权主义要想影响到一个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必须首先进入一国的主流文化市场。而市场准入作为一个普遍性原则也正是这样的意义上才具有特别重要的文化安全意义。中美关于中国入世的谈判中文化市场的准入是个焦点问题,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文化市场问题在双方心中的地位及在外交上的权重(22)

好莱坞电影一直是美国对外输出文化的排头兵,2007年的票房收入就达到了258亿美元。在好莱坞电影的碾压下,各国电影产业和电影市场基本都被冲得七零八落。法国是现代电影的发源地,但1996—2002年间,法国上映的影片中,71%的电影制成录像带和DVD影碟上市销售,其中美国片的比率是93%。2002年法国录像带和DVD影碟市场最畅销的100部影片中,好莱坞大片占77%。 (23)中国在与美国进行入世谈判的时候,对好莱坞电影的引进曾有非常明确的限制,但即便如此,好莱坞电影依然对中国本土电影产业构成了沉重压力,目前每年引进的10部美国电影就占据了60%的中国内地电影市场。中国著名导演陈凯歌在成都举行的一次电影会议上曾不无绝望地指出:“内地电影现在面临生死存亡关头。我们没有丝毫的抗衡力量,甚至连一道篱笆都没有。我不知道十年二十年后,内地还有没有自己的电影。”(www.daowen.com)

5.对行为文化的影响

文化的精神内核必须通过行为来表达,人们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方式,体现什么样的行为文化。在美国霸权文化的冲击下,许多富有民族特色的信仰、节日、服饰、习俗、仪式、典礼正在趋于消失,或者局限在很少地区,有的甚至被放弃。 (24)

2002年2月,随同布什总统访华的美国《纽约时代》记者为中国城市与美国的共同之处之多所震惊,写了一篇题为《别克星巴克肯德基,这还是中国吗?》的文章,其中有一段这样写道:“在过去几年里中国的城市以惊人的速度冒出了美国商店和餐厅,包括星巴克、普尔斯马特、必胜客麦当劳以及Esprit服装店等。新建的住宅小区用上了‘橘郡’和‘曼哈顺花园’之类的美式名字。人们梦寐以求的豪华汽车是高档的别克车。”香港记者则慨叹:“每当夜幕垂临,北海及什刹海四周,五光十色的霓虹灯闪闪发亮,阵阵节奏强烈的音乐,冲破寂静的夜空,夹杂着人们的叫嚷声、唱山歌式的呼唤声,令人如置身于纽约、东京或伦敦的夜市”。“西风”所及,中国的服装也被“洋化”了,如北京的“伦敦雾”、上海的“奥德臣”、广州的“维拉尼诺”、杭州的“蓝威铭”等等。 (25)由此可见美国霸权文化对中国行为文化影响之大。

6.对语言文字的影响

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和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思维特点和对于世界认识的独特特性。一个民族的语言一旦消失,整个民族也就消失了。 (26)语言同时也是一个国家的重要标志,维护语言的民族性,就是维护国家的尊严。而全球一体化推动下,享有霸权地位的英语作为国际语言正在横行世界,其他国家的语言和文字正遭受来自英语的排挤与威胁。

当前,在美国霸权文化的渗透下,英语缩写词正长驱直入各国的语言系统,使很多国家的语言、文字的纯洁性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例如,法语一直以优美纯正著称,而现在受到美国文化霸权主义的侵蚀,很多法国青年人在讲法语的时候开始掺杂了大量的英语词汇,也开始变得不伦不类了。1996年6月11日,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刊登了一篇题为《美国的这次侵略填补了巴尔干的文化空白》的文章,文中披露:“美国的音乐从麦当娜到塔米·温尼特,在电视台和夜总会到处播放。在年轻人原使用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俚语的场合,现在塔米也卷起舌头讲起了‘洋泾英语’”。在中国,现在中文中夹杂使用外文词汇原形或缩略形式以及字母词的现象在大众传媒、出版物中也是越来越多,MBA、WTO、VCD的英语缩写词比比皆是,卡拉OK、T恤、IC卡等中英文相拼接的词汇可顺手拈来。电影《天下无贼》中范伟还杜撰了“IQ卡”,看似令人捧腹,但实际可以看出这种乱造滥用汉语的情况已到了何等严重的程度。很多专家都忧虑地表示,“大量字母词在中文中的混用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问题,它已将汉语的方块字系统的内在和谐及形体之美完全破坏了”。

7.对文化信息安全的影响

文化借助于网络技术克服时空障碍而在全球迅速传播,不仅实现了文化传播方式的革命化,而且网络所创造的虚拟社会也为人们的文化消费提供了一个全球的消费空间。然而,网上内容的无障碍传播也给国家带来了严峻的文化信息安全。 (27)正如互联网协会主席唐·希思所说,“如果美国政府想要拿出一项计划在全球传播美国式资本主义和政治自由主义的话,那么互联网是最好的传播方式”。 (28)

目前,美国制造的芯片、美国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美国的网管软件已成为很多国家网络技术方面所存在的三大黑洞。同时,尽管全世界有大约20000种语言,但美国微软公司发布的软件却只有64种语言,这自然将许多国家在语言上置于了劣势地位。另外,现在全球的网络信息内容基本被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霸占,大部分国家已没有了话语权。这些材料可以充分证明,当前美国文化霸权主义正在利用它拥有的网络技术和信息内容优势在全球进行一场“软”征服和全面的文化扩张,这对许多国家的网络信息安全无疑是个巨大挑战。

8.对文化技术安全的影响

在当今国际交往中,关税壁垒的作用已越来越受到世界规则的限制,于是通过法律、政策等形成的限制进口非关税壁垒便成了开展国际贸易竞争的主要手段。不仅在一般技术领域里是如此,在文化领域里也是如此。 (29)由于技术标准是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处于整个价值链的最高端,因此,掌握相关标准已经成了国家主权在文化经济范畴上的延伸,这就使技术标准本身具有极大的国家安全意义。在当前,国际标准主要掌握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手中,他们凭借着这些技术标准大肆将自己的文化产品销往发展中国家,占领别人的市场和精神空间,而且又用这些标准来将其他国家的文化产品拒之门外,以此来保护本国利益。因此,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没有完备的文化技术标准,就如同一座不设防的城,难有文化安全可言。

中国与美国、欧盟的无线局域网标准之争就是个典型案例。现有的无线局域网国际标准802.11被公认存在严重的安全缺陷,但这个产品已在我国一些重要部门广泛使用,给我国的信息基础设施造成了巨大潜在的安全威胁。为了弥补该标准的缺陷,2003年5月12日,中国信息产业部中国宽带无线IP标准工作组正式公布了无线局域网国家标准(WAPI),并宣布2004年6月1日是强制执行新国标的最后期限,没有实施这一标准的无线局域网产品不得出厂、进口、销售或者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为保护国家信息安全与国家无线局域网产业的根本利益,制定符合国际标准的新的国家信息技术标准,是一个主权国家的文化、信息主权之一,按理说其他国家无权干涉。但国际Wi-Fi(无限宽带网络)联盟主管却公开表态,如果中国制定的WAPI国家标准在2004年6月份生效前没有折中方案,Wi-Fi芯片制造商将考虑抵制向中国销售芯片,而不会执行中国标准。 (30)从这场风波的表面来看,是美国芯片厂商认为,中国国家标准要求外国供应商中国企业分享其秘密设计资料,使其知识产权受到威胁,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其实是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要阻止中国提高自己的文化技术安全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