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外国际文化交流发展历程和国家软实力与文化安全的研究

中外国际文化交流发展历程和国家软实力与文化安全的研究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新中国成立到文革结束,可以看出,这个时期中外文化交流主要是由政府主导的,而且当时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对象基本上也是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由于受到意识形态上的限制,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基本没有开展文化交流。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力度明显加大。

中外国际文化交流发展历程和国家软实力与文化安全的研究

(一)中外国际文化交流发展历程

中外国际文化交流历史悠久,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1.古代中外文化交流阶段

据史载,中国的古代对外交往从两汉时期就开始了,当时的对外交往已突破了东亚范围,开始远及欧洲和非洲,张骞出使西域是那个时期的标志和典范。到隋唐时期,对外交往又有了新发展,与新罗日本、天竺、波斯和大食等亚非欧各国均有友好往来,唐朝首都长安是当时的国际大都会玄奘西游天竺和鉴真东渡日本成为对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佳话。明朝前期,郑和七下西洋密切了我国同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联系,将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推向高潮。

从两汉到明朝前期,当时的中国是“天朝上国”,中国文化属于强势文化,因此这个阶段主要是中国文化单方面向外国传播,对外文化交流中基本上是居于主导地位。但由于古代中国历朝君主在对外交往中大都主张政治上“宣德于外”,经济上“厚往薄来”,由此形成了古代中国对外交往的突出特点是“重礼仪和友谊,平等友好交往”。因此,古代历史上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途径主要是官方派遣使节﹑学生﹑乐团﹑国家间宗教活动﹑贸易往来等,这与古罗马帝国、古埃及的以军事、经济、文化入侵式的激烈文化交流方式存在明显差别。

不过到明朝中期以后,由于葡萄牙侵占澳门,西班牙、荷兰先后侵占台湾,西方殖民者的扩张对中国安全构成了一定威胁,中国政府从此开始了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中外文化交流也就基本停止了。

2.近代中外文化交流阶段(www.daowen.com)

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致使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基本停滞,这种状况直到鸦片战争爆发,西方殖民主义国家用炮舰、商品和传教士三大武器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中断了几百年的中外文化交流才又重新开始。不过近代中国的大门是西方列强通过战争手段强行打开的,西方文化也通过战争、暴力和对中国的掠夺强行向中国输入,中国文化在此阶段完全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因此,这个时期的中西文化少有真正平等的交流,更多的是伴随征服与抗争的血与火式的激烈文化冲突。中西文化的冲突围绕三种矛盾开展,即殖民主义的侵略和中国人民反侵略的矛盾、西方工业文明和中国传统农业文明的矛盾、西方基督教文化和中国儒家文化传统的矛盾。 (8)正如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指出的一样,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是扩张的、进行国际贸易和战争的西方同坚持农业经济和官僚政治的中国文明之间的文化对抗”,“从根本上讲,是一场广义的文化冲突”。 (9)

不过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此阶段西方文化输入中国虽然带有非常明显的侵略、掠夺与奴役的烙印,但是也的确给封闭、守旧的中国文化带来了深刻变化,对近代中国的社会与文化变革起到了推动作用。它使中国看到了自己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巨大差距,也因此开始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一系列学习西方的行动和变革,对中国社会进步起到了重大作用。

3.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外文化交流阶段

新中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新纪元,也迎来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新时代。这个时期中国既面临外国强势文化对中国的文化渗透,也有中国对外国先进文化的主动接受和学习,以及中国文化对外国的输出。

1949年6月,一个由解放区青年艺术家组成的艺术团赴匈牙利参加第二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踏着迎接新中国诞生的鼓点,拉开了新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序幕。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周总理巧妙采用文化外交的策略,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彩色越剧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打开了外交局面,突破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封锁,取得了巨大成功。据统计,从1951年4月中国与波兰签订了第一个中国对外文化合作协定开始,到1966年中国已与外国签订了30多个文化合作协定,仅表演艺术交流就达393起,21657人次,在加强与亚非拉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提高中国国际影响力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不过在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期间,中国对外文化交流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对外文化交流虽然没有中断,但也只是与极少数国家维持着有限的往来。 (10)从新中国成立到文革结束,可以看出,这个时期中外文化交流主要是由政府主导的,而且当时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对象基本上也是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由于受到意识形态上的限制,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基本没有开展文化交流。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力度明显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历史性地明确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使国际文化交流从“政治任务”的功能扩大到“文化学术交流”和“文化产业经营交流”。 (11)从此整个国家的对外文化工作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意识形态上的界限被打破,对外文化交流范围、规模不断扩大,内容﹑方式更加丰富,渠道﹑层次更趋多样,建立起了全方位的开放的良性交流体系,并初步形成了以“政府做调控,民间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对外文化交流新格局。据商务部深圳文博会上发布的《2006年中国文化产品及服务贸易情况》显示,现在中国在全球文化产品对外贸易中已上升到第4位。2006年中国核心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已突破百亿美元,达103.2亿美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