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套价值体系,这一点已经达成共识。价值观念是一套判断善恶、是非、美丑的标准。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主流价值体系主要包括三层: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成这个价值体系的第一层,民族精神构成主流价值体系的第二层,公民道德构成第三层。
一个民族的主流价值观念关乎国民信仰,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是一个没有精神支柱的民族,一个没有信仰的社会,是一个没有纲纪伦常和规则标准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是当代中国文化安全之所在,是社会主义中国安身立命之根基。在主流价值观念的塑造问题上,国家文化安全与政治安全紧密结合在一起。可见,价值观念对文化安全产生深刻影响。
中国传统社会一直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不仅在伦理道德领域,而且在审美、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领域,一直采取儒家的思想。在今天这样一个全球化时代,依旧固守儒家的思想,显然已经不合时宜了。如何汲取西方的思想,同时结合马克思主义,创造出我们现时代民族国家的主流价值理念体系,是亿万国人无法回避的难题。
在当前的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中,文化产业不仅具有经济功能,艺术层面上具有审美、启悟功能,在思想层面上具有教育、励志功能,在商业层面上具有消遣、娱乐功能,更具有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功能。文化产业不是普通产业,文化产品不是普通产品,它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它的价值观念与意识形态功能更不可忽视。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功能往往潜伏在娱乐的表象下,它发挥的是潜移默化的作用。比如,西方有一部著名的系列电影007,有学者就分析指出,看看这部电影中的英雄总是一些什么人,坏蛋总是一些什么人,你就能明白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念了。因此,西方早期的影片经常把一些亚洲人描绘成犯罪分子,这恐怕不仅仅是一种偶然。其中已经包含了他们对世界的看法。当然,随着学者们的批判与揭露,今天这种陈旧的叙事套路有了一些新变化,但另一些属于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东西又在起作用。(www.daowen.com)
事实上,当今社会的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一切关于思想文化的有效传播和价值观念的构建载体,世界上不同国家都希望通过文化产业,承传民族的精神文化传统,建构能够被国民普遍认同的文化核心价值观,进而确立一种大众共同信守的文化秩序。尽管不同国家所认同的文化内容并不一致,相互之间的文化价值观念也有所不同,但是,各国始终都把文化产业发展摆在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建设的中心位置。比如,美国择尽手段在全球推销自己的所谓民主、自由等等价值观念,来推进自己在全球的威力与影响力。
在我国,要推进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建设,要传达党的方针政策,必须借助于广播、电视、报纸、图书、期刊等现代传播手段,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建设最主要的手段和力量。借助于文化产业,积极组织文化产品的生产和参与文化产业市场的竞争,有助于我国在竞争中扩大国家主流价值观念的阵地,忠诚地履行“喉舌”使命。没有它们,中国当代主流价值观念建设以及主流价值观念构建所需要的资本扩张是难以完成的。人为地把文化产业发展和主流价值观念构建对立起来,既不符合当前我国的主流价值观念的实际,也不符合在各种思想文化互相激荡的情势下,我国价值观念建设创新的需要。
而且,随着现代传播手段和技术的不断现代化,人民群众接受思想文化教育的渠道也日益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文化消费趋势,对于媒介物选择的自由度,早已越出了传统的价值观念与意识形态建设手段和方法单一的局限。人们对于现代文化和各种思想意识形态的接受,也主要通过自由选择媒介物来实现。因此,这些文化媒介发展的产业化程度,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央的声音和健康的思想文化能否最大限度地传播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而且还直接关系到能否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文化产业的发展程度,直接关系到当代主流价值观念建设现代化和大众化的程度,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价值观念建设应当在最大程度上,即在文化市场占有率最大化上拥有最广大的文化产品消费者。而这只有通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信息产业和有关文化产业的结合才能实现。主流价值观念建设的程度,直接取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规模和规范化程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