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力推行儒家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新加坡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了人文建设,致使社会风气日下,新加坡文化安全面临了严重挑战。痛定思痛,新加坡开始大力推广和宣传儒家文化,加强对公民伦理道德的培养,并在全国积极推行华语运动,倡导共同价值观,增强社会的文化认同感。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认为,儒家文化“和为贵”的处世观,“仁爱有序”的道德观,“入世有为”的进取观,“重知尚贤”的教育观,“重俭抑奢”的消费观对于新加坡社会至关重要,能有力抵制西方文化的侵蚀。更重要的是儒家文化以群体为本位,以家庭为中心,人际关系重伦理的传统观念,使新加坡人大多对企业如对家人般承担责任。为此,新加坡政府在小学和中学分别开设了层次不同的《儒家伦理》课程,对公民进行“讲道德、重伦理、尚和谐、反分裂”思想教育。媒体也大力宣传“助人为乐、艰苦创业、礼貌、文明、孝道”等传统价值观念。通过对公民伦理道德的培养,目前新加坡已是世界上少有的种族和睦、劳资关系融洽的国家。 (23)
同时,新加坡政府采取文化上“求同存异”的方针,实行“双语制”教育,既把英语作为通用语言,确保新加坡吸收世界先进科技知识的渠道畅通,又大力推动“讲华语运动”,号召更多的新加坡人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并使用汉语,促进其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增强新加坡人的民族认同感,以抵制西方腐朽思想的侵蚀。为了推广“讲华语运动”,李光耀身体力行,不仅自己学习讲中文,他还出版了《学语致用:李光耀中文学习心得》,让读者分享他坚持学习的心得与经验。在新加坡的巴士、建筑物、报章、广播、电视上,随处可以看到鼓励人们讲华语的醒目广告。本地歌手和企业总裁也现身作为电视宣传片的主角,告诉人们“能用华语是福气,别失去”,并倡导讲华语其实是一件很“酷”的事情。一些大学也增设了中文系,设立孔子学院。许多中小学校还与中国中小学结为姐妹学校,交流学习经验。为帮助商业人士学华语,有的学校还为企业提供“上门”华语教学课程。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现在新加坡讲中文的人已越来越多。据对新加坡全国400名中学生的调查,有83%的华人学生认为其母语是汉语;97%的人为自己会讲汉语感到骄傲;95%的被调查者认为,华人应该学习汉语,其中32%的人认为,汉语应该学习到大学程度。此外,有四分之三的学生家长都鼓励子女学好汉语。 (24)
2.对外国文化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www.daowen.com)
新加坡的政府管理向来以严格、全面和集中著称,是亚洲政府权威管制的典型代表。为了防止外国文化对新加坡的侵蚀和渗透,新加坡对外国文化的进入有比较严格的准入制度。为了防止外国势力通过媒体渠道来影响新加坡的政治,2003年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就公开表示,没有必要允许外国媒体通过商业参与来控制本地的媒体。据中央社新加坡2003年11月16日报道,李光耀在接受新传媒华语时事节目《焦点》专访时说,“科技的进步,让不少新加坡人可以通过网络或者卫星电视接受资讯。不过,外国势力也可以通过这个渠道来影响新加坡的政治,这的确是个隐忧”。他表示,“如果外国势力参与新加坡的大选工作,新加坡可以关掉它”。在被问到新加坡政府有没有一天允许外国媒体拥有本地电视台或频道的部分控制权时,李光耀说,“美国都不允许,为什么新加坡要允许?”他也举例说,媒体亿万富翁默多克要买一个美国的电视台,但是他必须成为美国公民才有办法。所以,他放弃他的澳大利亚的公民权,拿到美国的公民权才如愿。李光耀说,“为什么我们要让外国人影响我们的人民,每天参与我们的政治?不需要”。 (25)
新加坡是“亚洲四小龙”之一,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但长期以来,其文化的繁荣程度和辐射力却大大落后于经济的发展。为了改变这种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的状况,近年来,新加坡政府选择以创意产业为突破口开始加大了发展文化产业的力度。1998年,新加坡政府正式将创意产业确定为21世纪的战略产业,并制订了《创意新加坡》计划。2000年3月,新加坡信息与艺术部提出一份《文艺复兴城市报告:文艺复兴新加坡的文化与艺术》,提出“新加坡的发展前景是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级文化城市”。报告列出近期发展目标是要成为像澳大利亚墨尔本和中国香港这样的地区性文化中心,其远期目标是要成为像英国伦敦、美国纽约这样的世界级文化资本都市,并提出要从文化硬件基础建设阶段进入到文化软件建设阶段。2001年12月,新加坡政府成立了创意工作小组,并于2002年9月公布了第一份针对新加坡而拟定的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报告——《创意产业发展战略》,以英国创意产业发展规划为蓝本,对新加坡创意产业的发展战略进行了全面规划。提出要以文化艺术、设计和媒体为重点,将新加坡打造成为“一个文艺复兴城市”、“一个全球的文化和设计业的中心”、“一个全球的媒体中心”。
为了促进创意产业的发展,新加坡政府将创意产业作为创新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政府机构设置方面给予了政策倾斜。新加坡设立了“研究、创新及创业理事会”,总理任主席,成员包括私营企业家、科学界和学术界的代表及内阁部长。同时,新加坡还在财政上大力资助创意产业。政府从开始每年拨出1000万新元,到2004年增加到每年1200万新元,并在以后的3年里每年拨出1550万新元,加大艺术文化的发展力度。在新加坡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新加坡创意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经济贡献比重呈现出逐年增长势头。在1995年至2005年的10年间,创意产业的产值平均年增长超过8%,高于全国5%的年均经济增长幅度。2005年,创意产业实现产值76亿新元,从事创意产业的公司达8000多家,就业员工超过10万人。 (2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