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西部民族地区发展适用技术研究-推动技术发展协会成立

西部民族地区发展适用技术研究-推动技术发展协会成立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协会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利用当地资源、当地技术及简单而有效的设备,发展农村工业化和创造就业机会所需的技术[96]。在现存的各种技术中,选择最适用的技术,并结合新设计与改进加以进一步发展。这样,一个科学发达的西方研究机构为印度农村最无生计的人员解决了一个技术问题。

西部民族地区发展适用技术研究-推动技术发展协会成立

5.2.8成立适用技术发展协会

适用技术发展协会(ATDA)是由已故世界著名哲学家与发展思想家E.F.Schumacher博士和印度沙沃达雅领导人Sri Jayaprakash Narayan于1976年在勒克瑙成立的。协会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利用当地资源、当地技术及简单而有效的设备,发展农村工业化和创造就业机会所需的技术[96]

(1)协会开展的工作

①提高乡村基础技术和手工艺品水平,设计新产品以便使乡镇工业多样化和增加收入。

②通过重要消费产品如水泥、纸张、白砂糖棉花的深加工,在农村地区建立新的技术与工业联合体。

③发展农村地区的可再生能源,使之能用于工业发展和家庭消费。

④改善农村地区基本生活条件,例如住房及临时屋舍、排水系统、卫生设施、教育、卫生保健及文化娱乐

(2)协会发展适用技术的方法(www.daowen.com)

协会采用的方法是:对各种乡镇工业例如制陶、纺织、榨油、农产品加工,蹂革与兽骨利用、铁器加工与木器加工等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研究。在现存的各种技术中,选择最适用的技术,并结合新设计与改进加以进一步发展。基本想法是寻找技术中可行和商业上有活力的技术。此后,在农村地区因地制宜地建立示范工程来检验特定技术的功效,然后由政府或其他机构和组织推广采用。如手工织机织布和分散纺纱技术的开发。

在北方邦加齐普尔区的库斯米卡全地区进行了一项调查,那里的20个邻近村落中有200多名手工织机织布工。这些织布工的条件是恶劣的,他们得不到坎普尔或其他纱厂的棉纱,而且当他们想得到棉纱时会遇到许多麻烦,无可奈何时,他们中的很多人便离开了自己的传统工作而成为无地劳动者,有些人转移到其他手工织机织布中心,例如劳拉特、阿克巴普尔和马鸟。

由于棉纱不足,农村地区的手工织机织布业濒临崩溃。经过专家及其他有识之士的深入讨论,设计了一种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这项技术依托于纺织厂旧设备如开包机、进料机、打棉机、漏斗进料器、梳理机和纺纱架,在库斯米兰村建设、安装了一个厂子,设计锭子数4000,而经济学家与纺织技术专家推荐的锭子数下限为25000。

这个厂子加工粗纱,这是转变成纱之后的一步,即合股。以类似于机械化纺纱厂纱架的一种环形纱架系统为基础,开发了一种手工操作的12锭纱架。加工过的粗纱质量与机械化纱厂生产的纱不相上下,纱架挡车工每天工作8小时能生产大约1.5kg纱,赚大约15—20卢比。这在他们的村子里被认为是相当高的收入了,给大约400个农村纺纱工提供了工作机会。

这种12锭纺纱机起初非常难以操作,男壮工干30分钟就感到疲劳,女工和童工操作不了。幸运的是,本协会在1980年日内瓦《为了人民的技术》展览会上展示了这种纺纱机,瑞士圣加勒思大学SKAT系教研室成员被这种纺纱机所吸引,于是送给了他们一台作为礼品。他们答应要改进设计,以使其易于操作,SKAT科学家做了计算机分析,经过一年实验之后,把图纸送给本协会。

于是,协会在这个设计的基础上造出了另一种纺纱机,操作起来非常容易,即使女工和童工也能运用自如。这样,一个科学发达的西方研究机构为印度农村最无生计的人员解决了一个技术问题。他们的工作变得比较轻松,收入也成倍增加。偏远小村庄能独立操作的挡车工正在使用新设计的纺纱机,每天收入大约25卢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